【摘 要】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改革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组织方式、参与主体、指标权重、方式方法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39-02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实用、够用”为主旨,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为理念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其在总体和本质上属于一种专业性的务实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一种以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为建构载体,以推动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观念改变或改善为基本目标,以帮助执政党初步完成其对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需求为宗旨,并以最终引起受教育者的行为发生符合执政党或主流社会预期的变化为根本的意识形态教育传播课,其在总体和本质上属于一种通识性的务虚课。将务虚性的思政课嵌入到务实性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性课程教学体系中,同时对思政课教学工作给予优于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导、评价的惯常做法,在我国由“社会国家化”向“国家社会化”转型过渡、且高职招生已经出现生源危机的今天已开始面临一些具体问题的冲击和挑战,亟需改革与完善。这也正是本文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展开探讨的原因之所在。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所面临的问题
(一)在应对上级开展思政课教学评价和针对下级实施思政课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效果
高职院校是为地方培养面向市场和行业一线的高技能适用性人才的非营利性单位,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和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投入。但由于高职生均财政拨款的数额和比例要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加之供高职生实习所用的相关实验仪器和设备一般都比较贵,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维持其基本运转的办学成本要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在吸引社会资本或资金资助乏力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解决办学经费紧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便只能是诉诸学费的增长和压缩消减其它开支。而要提高收费标准,高职院校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在“优质优价”原则的指导下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稳步提高其专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知名度;而在压缩消减其它开支方面,高职院校最常见的一项做法就是在教改的名义下不断压缩消减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公共课的课时资源、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经费配备等。在此背景下,尽管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队伍和建设标准已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范,并要求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属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筹协调、检查指导和督导评价工作,但囿于办学经费的制约,高职院校方在接受上级开展的思政课建设标准暨教学评价时往往因达不到标准而被迫弄虚作假、汇报掺水,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度。而在对校内思政课教学开展评价时,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没有根据思政课的课程内涵和教学原则制定形成有别于专业课的评价机制和模式,而只是简单地采用与专业课教学评价一样的测评机制和模式,这无疑会影响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效果。
(二)在对校内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走过场、轻结果的问题,其作用和效果比较有限,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并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由于思政课课程内涵之观念和行为层面的变化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测评,高职院校为校内思政课教学所设计的评价机制和模式目前就只能对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发挥作用,而对于课堂以外的最能够体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结果)的学生观念及其行为的变化,该评价机制和模式则基本不发生效用。这是高职院校内部思政课教学评价与专业课教学评价不相一致的地方,同时也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工作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有效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该难题致使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将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引进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的想法或可健全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但真正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的高职院校目前还很少。原因可能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与政党国家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及其评价工作有不尽一致的认识和要求,双方缺乏合作的共识和动力机制。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模式便在实际运行中承袭了普通高校的程式性的相关评价模式,即“三主体二结合一公布”的评价模式(三主体是指学生、教师同行、相关领导或专家,二结合是指问卷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一公布是指每学期公布一次评价结果),其运行结果不尽如人意。更为严重的是,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强经济磁场效应已促使高职院校方及其教师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这场经济大潮当中而不能自拔:高职院校方的办学成本意识已变得越来越强,其专业课教师与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公共课教师因参与市场化、企业化的程度和能力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出现了有利于专业课教师的分化,而这反过来又促使高职院校方及其思政课教师因已不能脱离市场而难以保持平和的心境与专注的精力于教学活动之中,一部分高职院校及其思政课教师甚至已开始把教师岗位仅当成一份谋生的职业而不再把它当成事业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也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督导和评价,高职院校方在校内思政课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便只好委曲求全地采用重形式、走过场、轻结果的策略,以便在发挥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有限功能和作用的同时维持高职现有人事制度安排下校方与教师间的表面平静与和谐。而这种情况在高职生源危机的背景下则可能会被打破。
二、改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对策
(一)系统加强对高职院校主管思政课教学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及全体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同时要稳步增加对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和范围,切实保障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要落实到位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过程中之所以存在“偷工减料”“走过场”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干部教育没有抓好。对于思政课教学及其评价问题,应该说上级主管部门一直以来不可谓不重视,其公布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也不可谓不到位。但在具体的执行和落实环节上,由于高职院校方的相关领导及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经常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从而致使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总是存在着以各种表面上的理由打事实上的折扣的问题与现象。对此,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相关领导干部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并要在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注意将重点工作放在解决学校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关系阐释与重塑上;同时要稳步增加政府对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均拨款标准和范围,切实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收入待遇水平;在必要的时候对执行上级政策和措施不力的思政课教学与评价相关负责人可以实行“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管理策略,对全体思政课教师则要适时推出科学的岗位调整与退出机制,以确保整个高职思政课教学与评价战线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二)在梳理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的基础上,改革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组织方式、参与主体、指标权重、方式方法等,同时引入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形成新的名副其实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
同专业课教学评价的组织方式相类似,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政课教学评价组织方式一般是由学院教务处组织牵头、思政部参与的两级组织方式。这种通行做法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它却容易忽略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强意识形态性和知行合一性,常常造成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与专业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一致的结果,不利于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笔者认为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组织方式可改为由学院委托主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宣传部门组织牵头、思政部参与的两级组织方式;在教学评价主体的选择和确定上,设法引入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变原来的三方(学生、教师同行、相关领导或专家)评价为四方评价;在教学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设定上,要科学地设计并制定出与学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相衔接的企业参与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要在突出学生评价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各项教学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各项评价量表在整个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在坚持(网络)问卷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情况下,积极引入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原来只有评价少有处理、只有结果少有效果的消极局面;在评价模式上,积极参考CIPP评价模式的优点,形成新的名副其实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模式,即“四主体二方式一公布一奖惩”教学评价模式。
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与普通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目的都是为检查和促进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服务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党在高校开展的意识形态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成功地影响和塑造青年大学生群体。尽管如此,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也不应只是普通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克隆或翻版,而是应在遵循意识形态教育评价原则、直面并勇于克服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大力改革并创新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海春,熊晓琳.传播效果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3)
[2] 孙来斌,刘美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述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2SZ025),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B358)
【作者简介】常叔杰(1978- ), 男,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社科部)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