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推动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决定》的相关内容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纷纷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人才的竞争力作为国家级战略,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战略实施的基础。
从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看,与2005年相比,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同时,调查报告也着重指出还要清醒地看到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在爆发力、力量、耐力等方面进一步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等等。这些问题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有着直接关系。在对一些地方的调研也表明,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比较突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得不到根本保证。总体来看,学校体育工作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体育放到教育的基础地位,还没有在思想和行动上取得共识。体质不强,谈何栋梁?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将制约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进程,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影响我们中国梦、教育梦的实现。
学校体育工作关乎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生幸福,更关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学生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课外锻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时间和内容做实、做好。
作为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物化载体,教材是国家意志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教育文化领域中的集中反映和表征,是对文化传承的延续,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先进水平,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有效而重要载体,是课程改革得以实施的具体保障。教材在内容选择、体例结构、版式设计、呈现方式和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是否合理、有序和适切,会决定和影响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与健康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编写的,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全面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正确的运动技术、科学参与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自己进行体育课基础知识与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课外锻炼的主要资源和工具。它便于学生预习有关健康和科学健身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也便于学生复习、作业和深化与运用知识,加强运动技术学习和课外锻炼的科学性,形成与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行为和能力。而且,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体育与健康教材,不仅能有效地配合体育与健康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运动技术的示范与要点的学练,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体育动作学习和实践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为他们进一步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会体育学习、提高自我体育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提升体育教育的质量。
同时,体育与健康教材对教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师在学校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具体抓手,不仅为教师的上课内容选择、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评价实施等提供了基本教材内容参考,帮助体育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四个学习方面和相关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把握各水平、各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知识点;而且针对各类教材内容帮助教师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材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建议,使教师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帮助体育教师整体、系统地把握教材和教学的思路,能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体育课教学和科学指导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彰显了其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要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促进人身体发育、强健体魄、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等生理方面,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体育的育人功能,通过对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拼搏、奋勇向上、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等意识和精神,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学校体育在对学生实施品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具体化的形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载体,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反映体育与健康学科建设、发展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教材建设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指导教材的编写,统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衔接,紧密结合当前和今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综合分析、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体育与健康教材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和特色。教材内容要体现基础理论教材与运动实践教材的优化整合,做到相互的衔接、沟通与支撑,增强对学生课外锻炼指导的实践性和体现多元教育价值的综合性,使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将基础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育锻炼态度及行为转变、正确价值观树立等融为一体,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力与态度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体育课教学的指导,通过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激发学生学练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探究健康知识、掌握运动技术的欲望,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运动技术、学练方法等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认知结构,有效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益。
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要走向立体化、系列化。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实施数字化教学的趋势,体育与健康教材要逐步构建为以纸质教科书为核心平台,融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指导方案、教学挂图、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为一体的纸质、电子音像、数字等多种媒体和多种形态的立体化、系列化教材体系,实现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多样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
体育与健康教材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动态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落实《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践行《决定》精神,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大力推进精品教材的建设。
谭钢
2014年3月1日
谭钢,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