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100061)
校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一)
李伟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100061)
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学生精力充沛,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但是运动损伤也经常发生,尤其在运动竞赛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软组织挫伤,其中肌肉挫伤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韧带、肌肉拉伤、骨折和脱臼、脑震荡及其他损伤。皮肤擦伤也占较大比例。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男生的运动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年龄越大,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就越高;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的种类密切相关。
1.准备活动不充分
每次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准备活动,这是一般性常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和学生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简单活动活动,肌肉、关节仍然处于僵硬的状态,并没有达到运动的条件。
2.动作技术不正确
学生对做动作的方法和动作技术要领掌握不好或技术动作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
3.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过大
运动量过大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和身体状况来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从而使肌肉、韧带等劳累,发生损伤。
4.身体素质差
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平时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体质下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本体感觉也随之减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如果把握不好,学生的体能和技术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能力时,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5.气候、运动场地、运动器械差
气温过低造成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易导致肌肉、关节等发生损伤;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大风等会使锻炼者在运动中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一般学校的体育设施不是很健全,运动场地小且不平,没有必要的保护设施;器材年久失修或性能较差,就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造成动作变形。
1.体育教师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合理安排准备活动时间和运动负荷;应适当开展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及体育保健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防止课外运动时损伤。
2.在运动前,应重视准备活动,并根据不同项目的活动特点,相应地采用适宜的准备活动,使肌肉韧带等达到运动条件。比如田径和球类项目,运动前应充分牵拉各部位肌肉肌腱(一般在10分钟以上),之后进行慢跑或与运动项目相关的专项动作练习(一般5分钟以上)。
3.学生在运动之余应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持拍类(乒乓球、羽毛球及网球等)注重肩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足、篮、排等大球项目注意下肢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核心肌肉泛指脊柱周围稳定性肌肉,是任何运动都应重视的训练;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关节的稳定性,防治损伤发生,如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防治踝关节扭伤。
4.运动场地和器材是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设施。应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场地器材问题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1.肌肉、肌腱及韧带损伤:肌腱是肌肉与肌肉骨骼附着点的连接部分。肌肉常出现拉伤,而肌腱多为慢性损伤,也可见断裂(见图1)。急性伤首先冰敷,然后根据具体损伤部位进行处理;慢性的伤痛需要重视,如肌肉筋膜伤、肩袖损伤、肌腱腱鞘炎、棘上韧带炎、棘间韧带炎、脂肪垫损伤、滑囊炎等,其中发生在腱止点部位的损伤,称为“末端病”,如髌腱损伤(见图2)、网球肘等,治疗很困难。
图1 跟腱断裂
图2 髌腱炎
2.关节软骨损伤:主要病理改变是软骨的退行性变,与老年人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是相同的。如髌骨软骨病、各个关节的创伤性骨关节病。这种损伤大部分系逐渐劳损造成的,也可以在一次急性外伤中发生(骨软骨骨折、软骨骨折、软骨剥离)。其中以下肢负重关节发病率最高,如膝关节(见图3)和踝关节(见图4),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较为明确。软骨损伤后不能再生或仅有不完全的再生,一旦受伤必然留下永久性损害,治疗也很困难,必须注意预防。
图3 股骨滑车软骨损伤
图4 距骨软骨损伤的MRI表现
3.骨组织的劳损:骨组织的劳损最常见的是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胫腓骨最多见(见图5),一般调整训练量,减轻或停止局部负担,多可自行愈合。
图5 胫骨疲劳性骨折X线表现(箭头所示)
图6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
4.关节不稳:关节的稳定因素有三个:骨骼的形状、韧带的松紧及肌肉的力量。三种因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因素造成关节的不稳。常见的有膝关节的前后交叉韧带(见图6)、内外侧副韧带断裂引起关节不稳;肘关节内侧装置断裂造成的内侧不稳;肩关节的前后不稳、多向不稳与复发性脱位;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断裂造成的内外侧不稳。如起跑或变向动作时,膝关节或踝关节错动感,不能完成动作。
1.保护:包括各种支持带(我们常说的医用贴布),弹贴,肌内效贴布,专业护具。运动前贴扎以防发生运动损伤、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如踝韧带关节损伤的支持带固定法(见图7)。
图7 踝关节支持带贴法示意图
2.保守治疗:包括手法、针灸、理疗、药物、康复训练等。目前强调综合治疗,比单独一种治疗效果好。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平衡、本体感觉训练(见图8~12)等,具体应用及介绍见后续系列文章。
作者简介:
李伟,男,博士,主治医师。就职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康复医学科,从事运动医学临床工作及相关科研工作多年,曾兼任中国国家女足及国家少年男足队医,并任天津东亚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医务官。现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及国家乒乓球队、花样游泳队、橄榄球队及蹦床队等项目备战奥运攻关课题,并有数篇学术论文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
图8 肌肉力量训练示意图
图9 等速测试与力量训练
图10 Powerplate力量训练
图11 平衡训练
图12 核心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