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生卫
摘 要: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实效的教研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新课改的精髓,才能有效地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新课标对英语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兴趣是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关键所在。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方相互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真正有效处理好教师与教材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活跃、开放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师应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师生平等和谐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坐著,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感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能迸发。新课标明确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新课程教改实验中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角色,突出新技术理念,运用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习兴趣
学以致用,在运用中学,运用和学习英语都离不开活动,活动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掌握实际用语之前,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参与、实践,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学语言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有适当的语言环境和气氛,需要有交流的对象和内容,需要有时间和练习的机会,要实现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的、多边的活动,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
三、了解学生特点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善于进行争辩;对能力稍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设置难度稍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达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发言,作复述练习,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注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较差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适当的地方;对学习处于两头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生给予特殊的补课。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教学方法因人而异、灵活开放、公正平等,才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才能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尊重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教研、新教改的需要,也才能更好地完成英语新《课程标准》赋予教学的重任。
新课标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课标,才能把握课改的教学方向,备课才能明确教学目标,课堂上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钻研教材应做到三个字:“懂、透、化”。“懂”就是对教材的设计思路,对课本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要弄明白,做到传授知识正确;“透”,就是不仅要懂教材,而且要做到熟悉,动用灵巧、自如;“化”,就是指教师的教法,要与教材的灵活性、开放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新课标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使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好奇和喜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也就是说,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新课程倡导体验与参与式学习,培养学生综合适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和交流中学习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的优势,想方设法加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地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英语的环境,让课堂训练内容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一种轻松、愉快、主动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思维就能与教师同步。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