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雪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中高段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篇幅都比较长,读完一遍都得要好几分钟时间,如果上第一课时学生完全是零起点,没有预习,等到上课时才来读通读顺课文,第一课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彻底沦为了课堂预习课。
因此,笔者认为扎实的预习是第一课时高效的保障,没有到位的预习,一切都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将预习落实到实处呢?
这学期我布置了不同的预习作业进行嘗试。
开学初,我的预习作业为: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直到通顺为止。
2.勾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
3.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问号。
4.思考课后思考题。
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很不理想。上课时,不少人书还是白的。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没有落实到笔头,很多人就根本不完成,哪怕上课时读课文读不通顺丢丑也不在乎。
后来,我将摘录笔记加了进去,要求学生将生字新词、自己摘录的好词佳句以及提的问题写在本子上。
这样一来,情况略好了一些,但是学生基本上摘录只完成我要求的下限,甚至有些人摘录的词语句子就是文中最简单、字数最少、笔画最少的。提问也只提某个字的读音或某个词的意思之类的问题。我又要求他们必须结合文章内容提问,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人能够围绕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提问,部分人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有价值了。
但是,后进生的预习仍然没有到位。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查资料,看到了关于预习卡的一些内容,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认为每篇课文统一预习卡过于死板,一个单元一张预习卡也太笼统了,效果不见得好。如果我们能根据每一课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预习卡,预习效果一定能大为改观。
后来,我调整了思路,将课堂时间挤出一些来,利用课堂时间,请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互评。高年级的幼儿看重伙伴评价,学生完成预习就认真多了。这样下来,预习效果基本也能得到保障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前,能督促学生认真地预习好课文,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教学始终是为了学生会“渔”,所以,我们要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实际发展放在教学考虑的第一位,让学生能养成自觉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在后面的课时中最大面地得到语文素养的培养!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