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标:谁的“面孔”在悄然改变

2014-05-08 04:45文/樊吉福
新课程·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面孔新课标教室

文/樊吉福

2011年,国家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面对新课标中诸多的可圈可点之笔,人们或深思、或疑惑、或在新理念的耳濡目染之下,行以成之。不可否认,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无论是学生的“书写方式”,还是教师的“行走方式”,都发生了些许变化。有的激烈凶猛,有的宛如春天的细雨浸润着教育的每一个细微处,正如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所描述的那样……

一、先行者的行动——课程理念在改变

反复揣摩新课程标准,我发现,教材编辑者试图构建一个更加成熟和更具人文关怀的理论视域。比如,就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言,2001年版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修订为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仅仅是一些小小的修正,经历了多次的酝酿、思考、讨论、修改乃至最后的定型出台,折射出新的思路和理念:从起点到归宿都是基于生命个体的真实与差异,基于一种更合乎教育本真的理论框架。

又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有这么一句话:“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的确,如果师生都沉浸在花里胡哨的“作秀”中,并且以虚假的热闹和繁荣作为保持课堂活力的支撑,那么,教学势必陷入一种表面风光实则低效的尴尬状态。想想:这样的课堂够丰富、够热闹、够亮丽、够激情,然而,与真正的语感培养和能力培养不搭边。与其这样,不如剔除那些对声音进行过度“整容”的行为,自然地朗读,扎扎实实地朗读,正视点点滴滴的改进,追求一寸一尺的进步。

而这,正是制定新课标先行者的良苦用心。正是他们,及时把我们从某个有点“危险”的岔路口拽向了正道。很多课程的删减和修正,都力图在新旧理念之间铺设一条更为“温暖”的地带,以期“新的希望与突围”能在这里起步,并淌出一条渐行渐宽的课改之路。

二、一个温馨且有温度的空间——教室在改变

海门新教育实验区选编了一本书,名叫《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听听书名就感觉韵味十足。我直感,里面一定藏着不少值得反复揣摩的意蕴。教室并不单单是一个容纳学生的空间所在,它应该有温度,充满生命热情,不断生成和生长,而生命的真相和真理有时就在这一隅显现出来,在某一时刻,或某个课程中,或在那些年幼的生命中……仅仅把教室当做旅店和驿站,既不能温暖学生,又不能长久留住学生。

没有经过精心安排的教室,是缺少文化意蕴的,其轮廓是粗糙的,“骨架”是脆弱的。即便是堆砌出耀眼的色彩,也掩盖不了空洞的实质;即便是某些光线一遍遍抚摸着每一寸肌肤,然而只带来一片冰凉。所谓“精心”安排,首先要切合孩子生命的美学风格,切不可以自己的视野代替孩子们的“赏心悦目”。

比如,用一些绿色植物或者小金鱼等动植物装点教室,让孩子们能够随时“看见”生命的成长,甚至和大自然同呼吸。教室里的色彩也可以丰富多彩,充分考虑低年级、中段和高段等学生对色彩的喜好。可以考虑东方风格的清新插画,也可以在童话场景和角色方面多动脑筋。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室里应该展示师生的作品,包括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美术和文字。因为这是“我们”的阵地。之所以重申“我们”这个词眼,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互相携手,彼此擦亮和不断刷新各自的眼睛。

三、开拓网络上的疆土——教师的行走方式在改变

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何谓教学风格和个性?如何滋养出富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关键就在于师生是否已经悄悄地“成为你自己”。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

当然,今日教师的读书和写作方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不知何时起,互联网上的“博客”悄悄替代了日记本和工作笔记。的确,当上网成为一部分教师“必需”的呼吸时,在这里阅读经典故事、记录课堂优劣、抒发酸甜苦辣也就显得平常自然。这种行走,这样的背影浸润在教育的细微处,其变化其影响,虽细小却深刻。一种全新的思维、学习、生活方式以及博客文化精神在普及——这其中包括教师即便是发牢骚也有了一吐为快的路径和“另存为”的地址。

如果我们进一步细究博客、校园办公QQ群和微博等,会惊喜地发现,不仅是方式,其内容也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内蒙古东胜区罕台镇的陈美丽老师写道:“我和我的孩子们,就是整个世界。我们会珍惜每一个日子: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会写下明亮的第一行;在每一个孩子的生日,我们会用美好的诗歌和故事、真诚的祝福和笑容,把这一个个日子擦亮……”你瞧,这里的文笔不再“战战兢兢”,而是对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

今天,教学叙事和生命叙事已经成为不少教师最重要的書写内容之一。从教育生活的原生态中,从生日、节日的意义中吻醒沉睡的生命,书写属于师生自己的故事、经典和生命传奇,使其弥散着母语的芬芳、馨香和温度。闪亮着的这个字、这首诗、这个公式,一度照亮和复活了我们的灵魂,所以很多教师敲响了键盘。“让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到心里,让软弱的心不至软到塌下”,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的这句台词,恰好是对教师进行生命叙事的较好的诠释之一。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面孔新课标教室
本期面孔
“313”教室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