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凤兴
摘 要: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手段
美术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014年我国推出技能型高考模式的背景下,让学生尽早接受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今美术教学在一些农村学校重视力度依然不够,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更与后续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断轨。形成这种不良局面的原因是一些学校美术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不够生动;缺乏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不能够延续到课外等等。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内外保持学习美术的高度兴趣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农村美术教学手段的粗浅看法。
一、规避深奥,力求浅显
农村自然材料丰富,利用石子、树叶、种子、泥巴等材料,采取拼、摆、粘、捏、画等艺术手段,变普通为精彩,使他们产生“我也会”“我能行”的热情与信心,激发出参与意识会提高教学目标完成的速度,并会将这种愉快带到课外,完成对知识的巩固。
二、避免单调,走出课堂
笔者就曾无数次地尝试让学生将石子拼摆在画板上,实施点、线、面的构图教学。农村环境清新,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欣赏享受风景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既是学生的期待,也培养了他们寻找发现美的习惯。
三、采用分层评价的手段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听课时很热闹,但一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时,学生就没有了热情。学生失去对美术创作兴趣的直接因素不是他们的能力差,而是教师对他们的定位评价差。在评价学生时,要对学生按不同的能力水平采取分类激励的打分评价和描述性评价。对能力强的学生侧重打分评价,对能力低的学生尽量采用描述性的、鼓励式的评价机制(如“创意之星”“手工小能人”等),这样美术教学在不断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应利用巧妙多维的教学理念,不断满足学生在愉快、清新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中成功的欲望,让学生保持对美术的学习兴致和信心,我们的“美育”才能更好地进行下来,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做好最扎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余琳玲.美术教学评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1.
編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