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小动
摘 要:历史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提升了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展示了同课异构的风采以及同行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体会到“同课异构”所诠释的“同中存异”“异中求同”“殊途同归”的全新理念,对同课异构有了新的认识,同样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同课异构;评析
2013年9月5日至10月25日,我校组织开展了各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为配合学校这一活动,在历史教研组长陈英老师的指导下,以提升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有效课堂”理念,结合本组的特点(即跨学科较多,教师少)史地政组开展了歷史学科“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重点在韦老师和王老师所带的同年级进度相同两个平行班做试点。他们俩讲课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在听后评课会上,同行们都认为这两课可以说是原生态的同课异构课,但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两节有效的历史课,虽是同一教学内容,授课教师都能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从各自独特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意图,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媒体设备,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且应用灵活、恰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展示了同课异构的风采,体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使我体会到“同课异构”所诠释的“同中存异”“异中求同”“殊途同归”的全新理念,使我对本课有了新的认识,同样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下面结合这一课例,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通过比较方法对同课异构中的历史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粗浅感受。
一、新课程理念下同课异构同中存异,异彩纷呈
1.从对课标要求来看:同课异“魂”
通常在每一堂历史课都有它的主题——即“灵魂”。但“灵魂”的确定是要有所依托的:(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和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2)教科书,它是连接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是落实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而“灵魂”就是能够统帅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应当能体现出为什么而教,应当能在较高层次上体现出一节历史课的价值。《国共十年对峙》一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史实;按照课标要求理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的矛盾为主要矛盾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线,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教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同时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围绕这一主线韦老师侧重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过程,而王老师侧重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原因、经过、意义。两位老师理解到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并且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2.从教材处理来看:进行大胆整合
在新课改理念下,经常看到的跟使用教材相关的一句话就是“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两位历史老师要正确把握教材的功能定位,明确“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做到“抓住核心精神,大胆予以取舍”,创新课堂。在本节课中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全新的删减整合:(1)教材标题整合:韦老师课文标题改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王老师的做法是教材标题改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2)教材内容进行删减:都把教材第三个子目去掉了,这样围绕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开辟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主题,以点带面,形成恰当的教学思路,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使学生知识落实,学有所长。
3.从教学方法看:同课异法
新课程理念下主张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韦老师主要利用谈话式教学方法,注重讲练结合、学法指导,注重课堂训练的实效。王老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总结归纳,适当补充,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例如,韦老师在和学生平等交流完每个问题后,都及时进行达标练习,通过讲练结合来反馈课堂教学是否达标。王老师对所讲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以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在讲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与实践的时候,及时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它充分体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进而补充史料回顾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英日为师、以美为师、以俄为师,最后得出结论走自己的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正确性。这种在同课异构中产生不同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从教学内容设计看:各自大显神通
在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两位老师通过课前积极认真地准备,采取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设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任务型活动。
韦老师教学结构是: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韦老师教学内容设计突出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一个个的回答中悟出学习思路。由于几个巧妙的引导,重、难点也就解决了。在教学难点,可以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王老师教学结构是: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得出正确结论。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充分利用各种史料,如视频、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以上两位老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围绕重、难点设计教学的各环节,本着历史课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并从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5.从板书设计看:同课异路
韦老师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主要体现在课件里,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他的板书设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一、南昌起义,二、土地革命,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与实践。王老师的板书设计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一、背景——南昌起义;二、过程:(1)八七会议;(2)秋收起义;(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1)内容;(2)实践。可以看出韦老师板书设计使课件知识结构简单明了,但没有发挥好黑板板书的作用。王老师板书设计充分利用黑板板书突出思维的引导作用,利用黑板列出本课线索,板书突出,应试关键词的板书方便学生应试,板书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
6.从教师风格看:同课异素
由于两位老师上课都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亲和力,加之教学设计中注重讲练结合,给学生的学习空间较大,两节课,学生都很配合,精神面貌饱满,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都较为活跃。韦老师帅气,讲课富有激情,语言干练,教学基本功扎实,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强,思路明确,知识要点、线索清晰,材料运用得当,重、难点突出,稳扎稳打,知识落实清楚;王老师身材高挑,人长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写了一手漂亮的板书,教学严谨,逻辑性强,有史料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广,知识过渡自然,知识讲授到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韦老师在讲完课后进行知识拓展,与学生共同探究井冈山精神,使学生明白了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应该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弘扬下去,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升华。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穿插课外历史知识和故事,十大元帅、朱德、毛泽东和红四军的来历,朱德的扁担故事等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节有效的历史课,是多种元素的融合与达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外在的气质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流畅的语言表达,偶尔不乏幽默的话语,也吸引着学生的耳朵,两位老师的亲和力都较强,人气与气场也都很有强度,体现了两位年青老师较好的个人素质,可以说是各领风骚。
7.从课堂学习评价看:同课异评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课堂表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课堂学习评价应该是即时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展现自我成就的过程,高超的评价是一门艺术,不管学生的理解是对还是错,都能够感到被鼓舞和被信任,并能产生更高的自我期待。在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除运用课堂知识诊断性评价外,还突出表现对学生激励性评价,韦老师在課堂上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发奖励卡,并说:“恭喜你答对了!”(原来在平时教学中韦老师把这种评价方式已经常态化,不仅用于课堂回答问题还用于平时的历史作业、各种形式的历史测试等);王老师对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时不时用评价语言:我相信你一定能答(做)对!你的知识面那么宽,老师很佩服你!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想到,你太棒了!你的答案很精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棒了!总之,对高中生而言,除了考试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上的评价,教师也应注意在课堂上的情感评价,由于高中生对自身的认识已经较为客观,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的时间不同程度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扬,对学生是莫大鼓励,收到很好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倡导激励性评价。
二、新课程理念下同课异构异中求同,殊途同归
1.从教学目标的达成看:殊途同归
两位历史老师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订教学目标的。
(1)设计三维目标的内容相同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问题探究、矛盾分析、深化认识、延伸史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
(2)都实现了三维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从两位老师三维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结果看,做到了二者的统一。例如,知识层次,结合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史实,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方法层次,两位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利用文字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以引起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师生的对话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次,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大量的德育渗透。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位老师都做到了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从这三个不同的维度予以设计,使之关联起来,做到三维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统一。
2.从教学效果看:异曲同工
一般情况下,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会渗透在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之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说有差异就会有“异构”。所以同课异构课更有可比性。但是,我们从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中看到异曲同工,那就是在课后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研讨后写成课例分析,可以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主要载体。
3.从教学手段看:都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推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越来越广泛。尽管两位历史的教学设计不同,但都实现了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讲授中课件的使用会使课堂显得形象而生动,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例如,韦老师的课件中《南昌起义》的视频运用得恰到好处,王老师讲到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时出示《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表》,做到论从史出,运用十分贴切。
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好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让我们在对比中更容易学习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也更容易区别和判断出怎样才是一节好课,所以说这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这里也希望我校的“同课异构”能克服重重阻力,不折不扣地开展下去!
总之,“同课异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能最大限度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更快地成长,它打开了集体备课的新思路,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的高效发展,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教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把同课异构活动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一定能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教学实力,也一定能在整体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出现更多的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好课。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关于“同课异构”的思考[J].学周刊:小学学术研究版,2008(03).
[2]高东红.“同课异构”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思考.天津市瑞景中学,2013.
作者简介:陈小动,女,汉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高中历史教师。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