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陆喜,张庆华,杨忠保,刘雪琴,段德华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南京 211200)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张陆喜,张庆华,杨忠保,刘雪琴,段德华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南京 211200)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5例接受肝脏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分成两组,83例采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扫描,触发点选取腹主动脉起始部,触发阈值为120 HU;92例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以肝动脉、门静脉显影程度作为评价图像质量的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动脉期图像质量。结果团注追踪触发组图像合格81例,不合格2例,合格率为97.5%;固定延迟时间组图像合格73例,不合格19例,合格率为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更清晰显示病灶,有利于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及鉴别力,减少漏诊误诊。
肝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常能为肝癌及非肝癌病变提供鉴别诊断,使病变的强化峰值在动脉期时间窗内得到准确显示是鉴别诊断的关键[1]。以往的检查多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法行肝脏增强扫描,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法多应用于CT血管造影检查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以探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法在肝脏动脉期扫描的价值。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9月行肝脏螺旋CT三期增强的患者175例,83例应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行肝脏动脉期扫描(团注追踪触发组),其中男性49例,女性34例,年龄25~82岁,平均43岁;92例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法检查(固定延迟时间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26~79岁,平均44岁。
1.2 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条件为120 kV、220 mA、0.7 s/r,准直0.6 mm,螺距1.375:1,床速13.75 mm/r,重建层厚和间隔均为5.0 mm。从肘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含碘320 mgI/ml),剂量为1.5 ml/kg,注射速率为3.0 ml/s。团注追踪触发组采用追踪触发技术扫描,动态扫描检测点设置在腹主动脉起始处,注射对比剂15 s后开始检测扫描,达到触发阈值120 HU后触发扫描,扫描延迟时间10 s。固定延迟时间组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技术,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3 s启动扫描。
1.3 图像质量评价参照以往研究结果[2-3],制定肝脏动脉期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合格,清晰显示左、右肝动脉及左内动脉三者之一,且无门静脉强化;不合格,仅显示肝固有动脉以上动脉(过早),肝动脉显示不清且门静脉强化(过晚)。采用双盲法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评价,意见不统一时协商决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对两组图像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组中达到合格有73例,不合格19例,合格率为79.3%,其中增强动脉期时间过早者15例(图1),时间过晚者4例(图2)。采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组平均延迟时间为25 s,其中图像合格81例(图3),不合格2例(均为时间过晚表现),合格率为97.6%。两组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751,P<0.01)。
图1 ,男性,45岁,使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动脉期示肝脏固有动脉显示清晰(长箭),肝右叶动脉未见明显强化(短箭),判定为过早;
图2 ,男性,26岁,使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动脉期示肝左叶动脉显示欠清晰(白箭),而门静脉及其肝内分支(黑箭)强化程度超过了肝动脉,判定为过晚;图3,男性,67岁,使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动脉期示肝固有动脉(短黑箭)及肝右叶动脉(长黑箭)明显强化,显示清晰,门静脉(白箭)未见强化,是合格的肝脏动脉期强化图片,说明此期明显强化的肝内病灶(白三角)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正常肝脏是双重供血,约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门静脉,增强扫描时,首先肝动脉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其后门静脉汇集肠道静脉血供应至肝脏,达到静脉期的强化峰值,而绝大部分肝癌的供血来自肝动脉。因此若要鉴别肝癌与非肝癌病变,需要使得病变的动脉期特点得到充分显示。16排以上螺旋CT数据采集速度很快,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全肝脏的数据采集,可以显示不受门静脉显影干扰的动脉期肝脏强化情况[4],因此选择恰当的动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对于肝癌及非肝癌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实际工作中多选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法进行肝脏的增强扫描,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如年龄、体重、心脏输出量及血容量等,即使注射对比剂的速度、剂量、浓度相同,其达到最佳增强程度的延迟扫描时间也不同[5]。因此,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来启动动脉期扫描所采集到的图像常与实际上的肝脏动脉期不一致,可能错过最佳增强时机,造成病灶的漏诊、误诊[6]。本组采用固定延迟时间扫描的延迟时间设定注射对比剂后23 s,其中有15例动脉期均表现为仅显示肝固有动脉以上动脉,说明启动扫描时间过早,有4例又表现为肝动脉显示不清且门静脉强化,说明启动扫描过迟了。这表明固定延迟时间扫描动脉期肝脏的显示受个体因素差异的影响较大。而采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扫描法,启动扫描的时间由设定的阈值这一单个因素来决定,基本消除了个体生理因素差异导致的动脉期最佳扫描时间的误差。本组采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扫描法的动脉期扫描平均延迟时间为25 s,图像合格率达到97.5%,出现的两例显示启动扫描时间过晚者均为体弱老者(年龄分别为78岁、82岁),考虑与受检者年龄较大、心输出量较低、血流中对比剂浓度达到阈值的时间过长有关。这也表明在使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时选择合适的阈值是很关键的。
综上所述,把CT血管造影的扫描技术应用于肝脏动脉期扫描(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启动肝脏动脉期扫描,较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法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更清晰显示病灶,有利于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及鉴别力,减少漏诊误诊。
[1]许达生.小肝癌的血供与螺旋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9):564-564.
[2]王敏杰,王培军,左长京,等.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5):417-418.
[3]隋长平,郑君,黄志成.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技术分析[J].影像与介入,2010,17(34):98-100.
[4]Shintku K,Nakashige A,Ono C,et al.Appearance of the hepatic artery in multidetectorrow CT using a test bolus injection[J].Nippon lgaku Hoshasen Gakkai Zasshi,2001,61(3):100-102.
[5]Bae KT,Heiken JP,Brink JA.Aortic and hepatic contrast medium enhancement at CT.PartⅡ.Effect of reduced cardiac output in a porcine model[J].Radiology,1998,207(3):657-662.
[6]崔凤玉,张飞雪,王青,等.螺旋CT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0(1): 83-84.
R445
B
1003—6350(2014)17—262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7.1030
2013-11-15)
张庆华。E-mail:dr.zqh@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