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举,赏罚分明

2014-05-05 17:56暨金荷
教育界·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赞赏惩罚教育

暨金荷

【摘 要】注重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学生是上帝,骂不得,更碰不得,甚至走进完全不惩罚的误区。部分教师却在教育学生时走进惩罚教育的误区。本文通过实践、访谈、观察等方式,探讨教师使用“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及可以使用的相关方式。

【关键词】赞赏 惩罚 “惩罚”教育 “惩罚”方式

注重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的认识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学生是上帝,骂不得,更碰不得,甚至走进完全不惩罚的误区。部分教师却在教育学生时走进惩罚教育的误区。那么,要不要惩罚教育,怎么适度运用惩罚教育呢?

一、赏识教育的普遍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如今,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几乎所有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意尊重学生人格。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然而,大量的心理调查表明,许多所谓的夸出来的好学生其心理承受力常常脆弱不堪。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只有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因此,有必要对惩罚教育的策略进行进一步澄清和研究。

二、惩罚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其实,惩罚在许多国家被认为是教师从事正常教育活动的专业权力之一。近如日本、新加坡,远如美国和英国,他们都并不反对惩罚教育。马卡连柯说过:“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何谓惩罚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惩罚是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施行的一种处罚。一般地说,惩罚是针对故意犯错的人。对学校而言,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评价,以使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方法。有意义的惩罚有利于维护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有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塑造学生坚强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所以,在班级建设中,教师注重充分赏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惩罚制度和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长期以来,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特殊手段,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开发。

实例一:同事A所带班级是学校各类班级中相比较而言学习纪律各方面都较薄弱的班级。班中有几个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上破坏纪律,上课聊天,甚至怪叫,高声唱歌。课任老师向A告状后,A把这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先是表扬,然后进行委婉建议上课要收敛点,不能放任自流。这几名学生满脸喜色地离开办公室,回去班级后得意洋洋,仍是大声喧哗。不出一个月,该班其他同学有样学样,班风日差,A对于班级管理头痛不已却无方可用。在同A交流时,A一脸无奈地说,没办法,现在的学生太精了,罚他做值日抄作业说老师体罚他,批评他又说老师进行心灵体罚。受学生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影响,A在班级管理中放弃了惩罚的手段,殊不知对于高中生,一味的赞赏已经无法唤起学生的自觉反省,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毫无威信的尴尬处境。

三、惩罚教育中应注意的几点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正确地和有目的地应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教师利用惩罚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地运用惩罚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到损失。”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笔者以为做到有效的惩罚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教育是惩罚的目的,不能为惩罚而惩罚

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认识惩罚手段中寄寓的教师的爱心、善意与尊重。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工作压力和素质不高往往采用错误的惩罚:

1. 泄愤式惩罚(将学生成为教师不良情感宣泄的对象);

2. 牺牲式惩罚(将学生推给家长,推给社会了事);

3. 被动式惩罚,平时没有用规则和制度去管理学生,见一个罚一个,这样的惩罚极具盲目性和无奈性。

实际上,惩罚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纠正一个人的过失言行而不是赶走某人或彰显老师的权威,更不是追求因果报应或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

(二)慎重选择惩罚的教育方式

狭义的惩罚与奖励相对,是学校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改正缺点和错误。这类惩罚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广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包括体罚(变相体罚)在内的惩罚。如有的教师使用体罚、讽刺、挖苦等惩罚来达到教育目的,这是现代教育所不允许的。

笔者通过三年班主任的亲身实践及对周围同事的观察访谈,发现目前在高中学校使用最多的几种惩罚方式,它们是:1. 斥责,警告;2. 罚站(早读迟到站门口读书等);3. 罚做作业(抄课文、英语单词);4. 留堂;5. 罚劳动(值日、大扫除);6. 书面检讨;7. 请家长;8. 冷落。从实施情况来看,这是最为简便最易实行的几种方式,但是效果往往会随着实施惩罚的次数增多而逐渐减弱。

(三)把握好惩罚的强度和时机

一方面强度必须足以警醒学生;另一方面,惩罚又必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真正的伤害。此外还应有时机意识,注意场合与火候。有一些学生自小骄宠惯了,耐挫折的能力低,老师只需委婉的暗示,相反,对于有些外向,调皮的男生,较微的惩罚是无效的。林老师班里有个男孩C,专找班里乖巧的同学欺负,稍不如意就辱骂威胁乃至武力解决。林老师对他批评教育写检查请家长,毫不见效。

一天,小C在教室下五子棋又不服班干部的管理,并且扬言要打该同学。林老师气急了,让两个同学来到办公室用劲互打了对方一拳。小C平常蛮横但从来没有挨过别人的打,此次满面通红,表情异样。随后林老师把小C带到操场上,真诚地对他说,你在挨打之后什么感受?是不是有被侮辱的感觉?小C红着眼圈,点了点头。林老师又说,你每次打别人的时候,别的同学不也是有这种感觉吗?当你举起拳头时,当你辱骂别人时,你能想一想别人的感觉吗?

后来小C在周记中写道:这一巴掌打醒了我,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尊重他人。事后林老师也说对小C这样惩罚是实在不得以而为之。这次惩罚之所以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就在于林老师事后进行了及时有效的疏导。“只有触及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不是解恨和撒气,而是在惩罚的时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孩子才能心服口服,真正地改正错误。有的教师一听说班里学生犯了错误,就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猛批,结果不仅收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endprint

四、惩罚的几种具体方式

笔者发现教育家魏书生在惩罚方式上有诸多创新:

1. 惩罚唱一支歌。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可以用来实施这一惩罚,在愉快的氛围中,并没有削弱惩罚教育的效果。而其他同学善意的笑对于被惩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无声的批评。

2. 惩罚犯错误者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诸如为全班同学烧开水一周等。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被惩罚者在劳动中取消喜爱的某种刺激,以期杜绝受罚行为再次发生,而且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激起学生的一种集体感,凝聚力。

3. 罚写说明书。以往的检讨书容易写得千篇一律:“我犯一个大错……给集体造成了不好影响……我大错特错……请老师原谅……决心做到以下几点”等等,这样不能触及内心深处。写说明书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犯错误前,犯错误时,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怎么交战。

4. 罚找自身优点。笔者曾试过让一犯错学生在一周内写出自己的一百个优点并在班会课上宣读。五天后该生沮丧地承认自己做得实在太不够了,请求在一个月后再来接受这一惩罚。其后一个月中,该生每天积极表现,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大力夸奖,而当初的教育目的也在这样的发现过程中顺利实施了。

5. 评选式惩罚。评选式惩罚是利用学生的自尊好强心态,发挥集体教育优势,定期举行班级评选活动。评选的内容和对象是:(1)学习最认真的人和最不认真的人。(2)课堂注意力最好的人和最不好的人。(3)完成任务最积极、最准时和做事最消极最拖拉的人。(4)进步最快的人和最需要进步的人。为避免成为另一类人,学生们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克已守纪,勤奋好学,无形中就提高了班级教育管理水平。

此外,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劳得曾因偷杀校长的爱犬被罚绘制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里根曾因踢碎邻居玻璃而被父亲罚做工赔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为惩罚爱睡懒觉的女儿,早上故意不叫她起床让她品尝迟到恶果……这些高明的惩罚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得不让人叹服。

总而言之,在赏识的主旋律下,教育中应当存在适当的惩罚。但是在使用惩罚这把双刃剑时,一定要在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把握好方式和惩罚的度,慎用之,切忌由惩罚走向体罚。

【参考文献】

[1]檀传宝. 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2004(2).

[2]何齐宗,肖庆华. 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4(9).endprint

猜你喜欢
赞赏惩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惩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巧借自然作文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