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教师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体现了教师的点拨艺术。“点拨”手段的恰当应用是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之一。
【关键词】点拨 内容 问题 时机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架设知识大桥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承担起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呢?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运用点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积极创设点拨时机
⒈朗读法。声情并茂的朗读,犹如澎湃的潮水一般,能引发学生的遐思,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在教学抒情色彩浓郁的散文时,教师如能运用语调、表情的变化传导出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愤”“悱”状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情调别致的抒情散文。作者缘情写景,融情于景,忧肠愁绪流于笔端,憧憬与希望融入荷香月色之中。教学此文时,笔者就紧紧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用舒缓、浑厚、沉静、无奈的声音来朗读,并自然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读完后,学生们都受到了强烈的感染,陶醉在荷香月色之中,即出现了点拨的好时机。
⒉激趣法。如探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的主题前,笔者就插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李白应召进宫时,满以为可以为国为民大展宏图了,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是他到了宫中却只做了一个陪皇上、权贵玩乐的“文学侍臣”,只能忍看权贵玩弄权术,于是终日赋诗饮酒。有一次唐玄宗要他草拟答蛮书,他竟借着酒意要高力士脱靴,杨国舅磨墨,杨贵妃拂纸,痛痛快快地戏弄了权贵们一番。不久,他便遭受谗言,一年后,李白就被“赐金放还”了。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兴味盎然,而且还使学生理解了作者本人,为进一步点拨做好了准备,使学生能更迅速地理解本文蔑视权贵、渴望自由的主题。
⒊移情法。教师把学生的感情引入诗文中去,使学生与诗文中的形象具有同样的情感,从而产生交流融合、升华共鸣,这就叫做移情。如教学关汉卿的《窦娥冤》时,笔者就先问学生有没有过被人冤枉的经历,接着让几个学生谈谈自己被人冤枉时的心情和感受,然后再讲述窦娥蒙受奇冤的过程。听完后,学生们很快就像窦娥一样充满了怨愤之情,与窦娥产生了情感共鸣,出现了点拨的好时机。
二、精心设计点拨问题
⒈向导式。如教学鲁迅的《琐忆》时,笔者就设计了如下问题来点拨:“课文开篇引用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鲁迅的人格?课文在记叙鲁迅的七次谈话中,插有六次议论,这些议论有何作用?”这几个问题显示了本文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关键处来,使学生能有序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种类型的问题,只三言两语,就能突显重难点。
⒉启发式。有些课文的精妙之处很隐蔽,看起来平淡无奇,学生读书时,往往一晃而过,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这时,我们就应把那些精妙之处点出来,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进而去深入探究。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的“穿”,是一个学生司空见惯的字,学生往往会不以为意,笔者教学时就设计了如下问题来点拨:“把‘乱石穿空中的‘穿换成‘插,行不行?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去琢磨、比较,他们很快就明白了:用“穿”更能写出江岸山崖的直插云霄,显得更雄浑有力,更能表现苏轼的豪放风格。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培养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的习惯。
⒊纠错式。如教学苏轼的《石钟山记》中讲到“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时,笔者就设计了如下问题来点拨:“北宋的渔工水师也真奇怪,竟全是哑巴,以致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都无法告诉人们。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之一。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经过思考、读书,学生们纷纷指出这里的“言”不能理解为“说话”,而应理解为“用文字表述、记载”。这种类型的问题运用得好,能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防“错”于未然。
三、用激趣点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如果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提出问题,进行点拨,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了自主研究得出成果的欲望,那样就奠定整个课堂教学活跃探讨的气氛。例如我在讲授裴多菲的《我愿我是急流》时,教学重点是感悟诗中意象之美,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通过读的点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是这样点拨激趣的:这首诗有人理解是爱的表白,所以读得激情满溢;有人理解为爱的独白,所以读得细致轻柔,你认为该怎样呢?请读三次给自己听听。要求读三遍:①未成曲调先有情;②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③进入情景,读出个性。通过朗读的点拨,学生已基本走进诗中意境,对诗中的感情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感悟。这样在文章中开头以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心理为出发点的激趣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品读,自主体悟。
点拨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课堂提问是点拨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