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三妙丸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陈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观察三妙丸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7例,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三妙丸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的55.56%;治疗组尿酸的下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妙丸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三妙丸 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由于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其急性发作时西医治疗主要是秋水仙碱等抗炎止痛对症治疗,但副作用明显,对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骨髓功能的损伤大。笔者近年采用三妙丸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63例,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内科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蜂窝织炎、退行性关节炎等。按来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48岁。对照组27例,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46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忌高嘌呤类饮食(包括动物内脏、豆制品及海鲜类等),要求戒酒;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日3次。治疗组除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外,另予三妙丸加味苍术6g,黄柏6g,怀牛膝15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丝瓜络10g,山慈菇10g,土茯苓30g,桑寄生15g,丹参10g,生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7d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1]执行。显效: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任何反应,活动如常,血尿酸值降至正常范围。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血尿酸值下降,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改变不明显,活动仍受影响,血尿酸值未下降。
见表1。表1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尿酸从治疗前的(457±15.31)μmol/L下降至(324±10.41)μmol/L,对照组从(448±15.05)μmol/L下降至(398±12.72)μmol/L,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中医学认为,痛风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外感六淫,调摄不慎,嗜欲无节,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损伤脾阳,水谷不化,湿浊内生,湿浊蓄积日久化热;或内生寒、湿、痰、浊,蕴而化热致瘀成毒,留滞经络而发痛风关节炎。其中寒湿者较少,而湿热是本病的重要始动因素,湿热、痰浊、瘀血三者交阻为患,彼此加重,互为因果,导致痛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当以清利湿热,健脾通络为主[2]。三妙丸类方可以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的炎症反应[3];山慈菇中所含秋水仙碱能抑制粒细胞浸润和乳酸的生成,有抗炎、止痛作用,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特异的诊断治疗作用,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成分[4];现黄柏生物碱可以保护尿酸钠结晶损伤的人血管内皮细胞[5];而专家经验表明,忍冬藤、苍术、黄柏、蒲公英治疗痛风病有较好疗效[6-8]。本方中,黄柏、忍冬藤、蒲公英、山慈菇清热解毒为君,苍术、土茯苓等清热利湿为臣,牛膝、丹参活血通络,甘草缓解止痛共为佐使,具有清热利湿、健脾通络止痛之作用。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三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对照组。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05-2607.
[2]杨保林.高尿酸血症中医论治己见[J].中国中医药,2010,8(9):20-21.
[3]单玮,阙华发.三妙丸类方及川牛膝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2):189-193.
[4]田素英,陈周全.山慈菇中秋水仙碱醇提工艺的优选[J].中草药,2002,33(8):708-710.
[5]尹莲,邓海山,朱晓勤,等.黄柏生物碱成分在二妙丸类方中保护尿酸盐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及其配伍变化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30(8):1522-1527.
[6]叶黎青,马红珍.李学铭应用忍冬之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646-1647.
[7]谢幼红,王北.周乃玉治疗痛风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6,25(6):339-340.
[8]康素琼,康俊杰.苍术治疗痛风病[J].中医杂志,1997,38(2):69-70.
R589.7
B
1004-745X(2014)03-053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74
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