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2014-05-05 10:36金一妩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3期
关键词:乳腺炎艾灸乳房

金一妩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卫生院,浙江 衢州 324002)

艾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金一妩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卫生院,浙江 衢州 324002)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35例,均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艾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乳腺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艾灸 乳腺增生 中医辨证

急性乳腺炎大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1],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红肿、硬块,患者多有畏寒、发热、疼痛及白细胞升高等表现,该病多见产后2个月左右的哺乳期妇女,初产妇相对发生率更高。本病经规范治疗后一般均能痊愈,但会给患者会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患者甚至会伴有高烧、寒战及剧烈疼痛等[2],乳腺组织被破坏而导致乳房变形,影响患者哺乳。笔者近年将艾灸联合药物应用于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82例,年龄20~35岁,病程3~7 d,乳房肿块直径2~8 cm,;均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发病前大多有乳头损伤、皲裂或乳汁淤积不畅,乳房有红肿、热痛症状,腋窝淋巴结肿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寒颤、高热、烦躁、乏力、便干等,患者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年龄(24.53±2.11)岁,病程(5.92±0.53)d;产后1月内发病19例,产后1~2月内发病28例,平均发生于产后(35.44±2.10)d;病变位于左侧20例,右侧15例,双侧12例;乳房肿块直径(5.33±1.41)cm;体温高于38.5℃21例;38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中医辨证分期属郁乳期患者37例,成脓期患者10例。对照组35例,年龄(22.85±1.92)岁;病程(5.12±0.36)d;产后 1月内发病15例,产后1~2月内发病患者20例,平均发生于产后(32.92±2.43)d,病变位于左侧16例,右侧11例,双侧8例;乳房肿块直径(4.62±1.73)cm;体温高于38.5℃者10例;30例初产妇,5例经产妇,中医辨证分期中郁乳期患者29例,成脓期患者6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要求注意休息,注意清洁乳头和乳晕,病变侧乳房暂停哺乳,酌情用0.25%普鲁卡因进行乳腺封闭,或将鲜蒲公英和金银花叶加酒少许捣烂外敷,此法可减轻炎症反应和进程。郁乳期患者主要是乳汁分泌不畅,乳汁排空不畅导致乳汁壅计、化热肉腐,予按摩排乳、吸乳器吸乳,并予自拟消痈敛乳汤:桔梗10g,皂角刺15g,紫花地丁8g,连翘12g,金银花15g,乳香8g,柴胡10g,甘草15g,青皮8g,没药8g,漏芦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酌情选用抗生素口服或静滴。成脓期患者要求暂时停止哺乳,治疗要在掌握成脓时机的前提下,及时行切开引流术,这是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性患者的首要前提,以防脓毒内陷并发脓毒血症,同时予自拟托里排脓汤:穿山甲珠8g,蒲公英15g,金银花10g,连翘12g,大黄8g,赤芍10g,当归10g,芒硝6g,牡蛎12g,皂角刺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酌情选用抗生素口服或静滴,抗生素使用周期同中药汤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取阿是穴、乳根穴直接艾灸,发热患者还可配以艾灸曲池穴与合谷穴,灸至有灼痛感、皮肤红晕为宜,但不能灸至起泡,以上穴位每天各灸1壮,艾灸至乳房肿块消失为止。郁乳期患者艾灸期间可正常哺乳[6]。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肿块直径、肿块范围、体温、乳房疼痛、情绪烦躁、局部红肿热痛及排乳通畅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肿块直径≤2 cm计1分,2~4 cm计2分,≥4 cm计3分。肿块范围仅1~3个象限计1分,3~6个象限计2分,≥6个象限计3分,触压痛1分,持续性自发痛2分,持续自发痛伴放射性3分,排乳通畅情况及体温等症状完全改善计1分,1项以上未改善计2分,2项以上未改善计3分。治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减小≥90%,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计分减小60%~90%,血常规检查接近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计分减小30%~60%,血常规检查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无效:临床症状计分减小<30%,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将治愈和显效例数视为临床总有效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症状体征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乳房肿块直径(cm)临床症状总计分(分)WBC(×109/L)中性粒细胞观察组 治疗前(n=47)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3.68±0.66 8.11±0.79 12.70±0.56 0.83±0.04 1.67±0.49**△ 3.82±0.45**△ 5.16±0.37**△ 0.53±0.02*△3.67±0.68 8.12±0.69 12.43±0.66 0.81±0.02(n=35)治疗后2.42±0.54* 5.76±0.51* 8.48±0.51* 0.65±0.03*

3 讨论

中医学将急性乳腺炎归为“乳痈”、“妒乳”等范畴,认为本病是由于肝气郁结、内蕴血热及复感热毒所致,终而乳络不畅、结肿成脓,并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将其分为郁乳期、成脓期及溃后期。郁乳期时患者初期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淤积不畅或结块,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皮肤微热,伴有胸闷头痛、烦躁易怒、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寒发热。成脓期患者乳房肿块增大、疼痛加重,甚至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皮肤灼热、壮热不退、口渴思饮及恶心厌食等症状,继而乳房肿块渐渐变软,按之有波动感,局部浮肿发热,穿刺抽吸有脓液。溃后期可自行破溃出脓,脓液排除后局部肿消、发热、怕冷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及时治疗疮口会逐渐愈合,但如果溃后排脓不畅,局部肿消、发热、怕冷等症状不退,可能会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若久治不愈则形成乳漏[2]。

对于郁乳期患者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消肿通乳为治疗原则,临床应给予具有理气散结、宣通乳络功效的药物;成脓期患者应以防脓毒内陷、并发脓毒血症为治疗原则,临床可给予具有清热解毒、托里排脓功效的药物;溃后期患者应以防止传囊乳痈、乳漏为治疗原则,临床可给予具有健脾益气、和营托毒功效的药物;笔者在此基础上将艾灸应用于临床中,结果表明,联用艾灸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检查、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均循行于乳房部位,艾灸阿是穴、乳根穴能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清热消毒及通畅乳络的功效,辅之艾灸曲池穴能清除内蕴血热及热毒,艾灸合谷穴则能祛邪解表[3],因此在中医辨证施治基础上联用艾灸,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艾灸还具有简便安全、副作用小、成本低的优势。

[1]罗艳,楼丽华,沃兴德,等.阳和汤对急性乳腺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血沉、血常规的影响 [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11-1212.

[2]李颖,马仲丽.急性乳腺炎临证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2012,53(18):1602-1604.

[3]高水波,吴鸿高,承舜.国术点穴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J].中国针灸,2012,32(9):833-834.

R655.8

B

1004-745X(2014)03-050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54

2013-10-27)

猜你喜欢
乳腺炎艾灸乳房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夏天怎么做艾灸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长着乳房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