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洪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有效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整体把握课文文本,不肢解课文整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课文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94-01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什么是整体把握呢?一篇教材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统一体,作者把一堆零件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程序组装成一部机器,出现了孤立部件没有的新质。零部件虽有联结或传递能量功能,但它们各自不能成为生产力,而机器能成为生产力。所以学习课文首先是要学习课文如何言之有物、有序、有法、有理,这些都不见于部分而存在于整体之中,所以对一篇篇课文必须整体把握,不应零打碎敲。可以说,整体把握文本,是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保障。
一、扣住题目,把握文本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扣住文题,就可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大体把握。有的文题,一看就可以对文章一目了然,
如四下《三顾茅庐》一课。师问:“读了课文以后,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什么?”下面响应者廖若晨星。
学生如此反应,师紧接着补充问道:“谁能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这问题刚问完,有的同学会心的笑了,岂不是课题?生说:“三顾茅庐”。
师:“再加几个字,说清楚些,谁三顾茅庐,又是去请谁?”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师:“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做什么?”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他完成统一大业。”
师:“所谓三顾,就是去了三次,课文当中完整地写了三次?”
生:“课文主要写的是第三次,其他二次在第一自然段中讲到了。”
师:“我们就说课文详细写的是第三次,略写了前两次。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有详有略。”
如此一来,学生对课文很轻松的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其中的详写与略写有了初步感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这样的题目概括了主要内容的课文还有很多,如《第一次抱母亲》、《孙中山破陋习》、《燕子》,这些文章或是以事为主,或是以情动人,或是以景感人,但无一例外的就是文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二、抓住中心句,把握文本
中心句就是一段话的泉眼,整段话都是从这个泉之中流淌出来的。找准了这一泉眼,整段话就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如三上《北大荒的秋天》,就是围绕中心句组织文章段落的典范。
教师在教学了第二、三自然段以后,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师:“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生:“原野热闹非凡。”
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呢?”
生:“大豆、高粱、棒树叶子”
三、以词串文,把握文本
课文当中的生字新词,是这篇课文的重要字词,是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一定要掌握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好方法,利用这些词串,学生不会概括的难题迎刃而解。如四下祁黄这课可以出示这样几个词语用以串起全文:辞职、推荐、解狐、悼公、避仇(亲),根据这几个词,学生就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起来:祁黄因腿脚不好,要辞职,他先后推荐解狐和祁午接替自己的职位,悼公夸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用这样的方法,既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把握,也解决第一课低效、训练容量小的现状。
四、以情悟文,把握文本
情随文生,作者的情透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往往情就是作者写作的线索,所谓情牵一线是也。把握好这种情,也就把握好了文章的内容和基调。如《第一次抱母亲》,作者虽然没有长篇大论母亲的情,但在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那份爱,如茉莉般清新隽永而又持久不散,愈久弥香。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生:“母亲病得很重。”
生:“母亲很轻,一直以来母亲就只有八十多斤,我竟然不知道。”
生:“‘我还以为母亲很有力量,长大以后连重物也不让我提。”
生:“母亲瘦小的身躯承受了那么多的生活重担,毫无怨言,现在却病得很重。”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谈出了自己的所得,对文中之情感受颇深。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伟平.例谈“整体把握”阅读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13:46.
[2] 樟树市刘公庙学校.付小梅.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N].宜春日报,2009.
[3] 李肖燕.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课程(下),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