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翔宇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中巩固操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游戏歌谣的恰当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旧带新,形成知识网,可以有效的提高操练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操练形式和内容的层次性以及以教材为本的原则。
关键词:游戏 歌谣 知识网 层次 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86-01
英语是一门语言,交流是它最重要的功能。国内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开口难”的问题比较普遍。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图片实物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口语操练方式让学生在操练中巩固新知。
一、将游戏歌谣融入课堂,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心理学实验也表明,对于儿童来说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
例如,在词汇教学的巩固阶段,可以采用“touch and guess”游戏。课前向学生收集一些词汇的实物(或玩具)置于讲台上,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拿起一个实物(或玩具),让另一位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的同学摸实物(或玩具),并猜一猜这是什么。给他三次机会并用句型“Is it a...?”进行猜测。当他猜错时,全班同学齐说No;当他猜对时,全班同学齐说Yes并说出该单词。
巧编歌谣,能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唱中熟悉新知,增强操练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用《两只老虎》的曲调练习现在进行时: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singing. Im danc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drawing a picture.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将新句型很容易就掌握了。在学生熟练了之后,还可以让他们继续用学过的其它动词词汇进行编唱,sing或者chant的形式,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高效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操练巩固方式。
二、巩固操练时注意以旧带新,形成知识网
学生学习了一些词汇之后,就可以将新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在词汇操练时可以采用以旧引新的方式进行,以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的目的。巩固animal单词时,呈现相关的词汇bear, tiger, lion, panda等,称为联想词群。又如,可以利用联想规律由 new 联想到 old,tall 到short, on 到 under 等进行对比联想巩固。
在句型教学时,也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例如,在学习了现在进行时:What are you doing?后,再来学习Whats he/she doing?部分学生容易弄混,这时的操练,就要将新旧知识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对不同人称的提问方式是不同的,学会正确表达。可以让一个学生做某个动作,教师提问他:What are you doing?待这个学生用Im --.回答后,转身提问其它同学:Whats he/she doing?学生立刻就明白,老师这次是问他们了,问的是跟做动作的这个同学相关的问题了。学生自然就用Hes/Shes---.来回答了。在集体操练几次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再进行操练,学生就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不同人称的转化了。
三、巩固操练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具有层次性
操练方式和内容的设计都要有层次感,由易入难,由简到繁,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教学I live in Beijing.这一课时,在学习了对话: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后,可以先进行替换练习,呈现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让学生带头饰进行问答操练。这种机械操练难度小,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掌握。之后可以设计难度稍大的练习,呈现几个学生们熟知的比较著名人物的图片,比如:姚明,奥巴马等,让学生扮演人物,进行问答操练。这个练习,比上一个练习稍微有点难,但是步子非常小,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也不大。在学生对句型应用自如后,可以开展能力拓展练习,让学生小组内做调查,用Where are you from? Where do you live?来询问同学来自哪里,住在哪里并做好记录,将来在班级交流。将本单元的知识综合进行应用。
四、回归教材,在常规诵读中巩固训练
无论是哪种操练,都离不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多读多说,熟能生巧。只有熟悉的,才能运用。目前小学的英语教材普遍采用课文、对话、故事、诗歌、歌谣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紧扣教材,对学生提出熟练诵读的要求,让学生用“曲不离口”的方法,天天读,时时读,让渗透在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朗读,课前一分钟口语交流等各种形式,给学生创造诵读交流的机会和环境。这样一个诵读过程,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形成语感,实现意义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