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界定,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并结合批判性思维双维结构模型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一、概念界定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纷繁多歧 ,批判性思维研究的权威人士Robea Ennis曾给出一个经典定义,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另有研究者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2]。批判性思维一般由态度倾向(批判精神)和技能 (智力技能)两方面构成[3]。
批判性思维倾向是指自觉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态度、性格特征、思维习惯等,主要包括六方面:(1)独立自主;(2)充满自信;(3)乐于思考;(4)不迷信权威;(5)头脑开放;(6)尊重他人[4]。
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以形式逻辑为主的一系列技能。综合国外专家的分析,可将这些技能概括为以下八种:(1)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2)判断证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性;(4) 察觉出那些已明说或未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及观点;(5)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 ;(6)在更大背景 中检验适用性;(7)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8)预测可能的后果等。[5]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发现与探索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就受到了限制。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批判性思维中发现研究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都要采取科学、求真、务实的态度,这样容易突破学生在长期学习和生活中的思维定式,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其次,批判性思维在指导学生搜集与问题相关的材料中,用批判性的眼光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分析,以探索的精神发现新问题,求知的心态提出新的见解。最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够激发并促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散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一种内化过程,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过程,个体注意什么、选择什么完全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取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人格与多元个性,就要提供一个可能空间,让个体进行独立判断与选择,形成个性。
第三,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打破学生被动全盘接受外来文化,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持中国特有的文化,取长补短来丰富我们的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也是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目的之一。
三、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批判性思维能力为认知能力与情感特质两个维度,即双维结构模型。认知维度可分解为6项能力:(1)阐释,(2)分析,(3)评价,(4)推理,(5)解释,(6)自我调节,其中分析、评价与推理为核心技能,每项认知能力又包括多项子能力。情感维度包括好奇、自信、开朗、灵活、公正、诚实、谨慎、善解人意等。[7]
本文培养途径的分析结合这个双维结构模型。
1、认知能力的培养,以三个核心技能为主。
分析---课前,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资料或文献搜索,并对相关材料进行阅读,写一个短小的读书报告或制作相关课件。课中,前五分钟可由学生来展示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讲解文章后,学生可分析文章结构或作者观点等。亦课堂中或可结合合作学习进行小组汇报班级讨论等。
评价---就学生而言,评价文章结构,作者观点态度,或者其它小组或同学汇报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就教师方面而言,对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师可结合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小组汇报的内容,学期末小论文(critical review)和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学生最终的表现。
推理---首先学生要敢于质疑,学会批判性学习。其次要提出假设并最终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具体的英语课程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多提问“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能力的培养
(1)职业体验
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给学生体验当老师,让讲台讲课的机会。教師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大胆。
(2)角色扮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增加role play环节,可就课文所学内容做一个更好的延伸,或是当下热门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分角色扮演,可以是原作展示也可是内容改编,这一部分也可以算作是小组的一个汇报内容。
3、教师教育
学生的培养,教师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测。
参考文献:
[1][3][4][5]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1:56-61.
[2]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 ,2002,01:34—38.
[6]朱新秤.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特质培养[J].高教探索,2007,03: 44-46.
[7]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 37-43.
作者简介:吴阿妮(1984—),女,陕西宝鸡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