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的发展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而网络对社会语言的影响也已引起语言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在当前的网络交际中,出现了一种使用低龄化语言的倾向,这些语言既有着网络流行语的一般特征,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其他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本文将从社会方言学角度浅析网络流行语中的低龄化语词的构成方式及成因,并进一步探求其语用价值、社会功能以及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方言;低龄化语词;谐音;叠音;合音
網络流行语,指的是网民为了适应网上交际需要而创造和使用的语言。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出现了一种使用低龄化语言的倾向,像桑心(伤心)、矮油(哎哟)、肿么了(怎么了)、孩纸(孩子)、伦家(人家)这类源自网络的“卖萌”词语不仅在青少年范围内盛行,甚至在许多成人中也得到广泛地运用。这种语言现象中生成的特定的语词即网络低龄化语词,它们多模仿幼儿发音习惯和用词方式。和其他网络流行语一样,其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并且包括文字、符号(英文字母、数字)、图形等多种形式。然而其语法方面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且在三要素中,词汇是最能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素,所以本文仅就网络流行语低龄化语言中文字形式的低龄化语词为研究对象。下面本文将从社会方言学角度浅析网络流行语中的低龄化语词的构成方式以及成因,并进一步探求其语用价值与社会功能。
一、网络低龄化语词的分类
网络流行语大多属新造词,新造词是指现代汉语中没有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或被赋予新内涵的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造词是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适应某语言社团中语言发展使用的需要而产生的词语。网络流行语就是为了适应网民这一社团在网络中语言沟通的需要创制出来的新词,而网络流行语中的低龄化语词则是根据网民交际某一层面的需要产生的。下面介绍一下网络低龄化语词的分类:从语音方面,根据构词方式的不同,网络低龄化语词可以分为叠音类低龄化语词、谐音类低龄化语词和合音类低龄化语词三种。
1、叠音类低龄化语词
网络低龄化语词的生成机制模拟幼儿的发音和用词习惯。儿童在语言习得初期由于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发音器官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掌握的词汇有限,而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儿童在语言习得初期采用大量叠音形式弥补双音节词掌握的不足。网民仿照这种特殊的幼儿叠音构成方式创制了不同于现代汉语标准叠音词的低龄化叠音词。
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多是形容词词组或量词词组,如静静、年年;此外还有AA式名词叠音词,如爸爸、妈妈、星星等。而网络流行语中的低龄化AA式叠音词则采用不同于此的构词方式:一种是取双音节中的一个字进行重叠,构成叠音词,如东东(东西)、片片(照片)、漂漂(漂亮)等;还有一种是把双音节词的最后一个词重叠,构成重叠式,例如碎觉觉(睡觉)、吃饭饭(吃饭)、做梦梦(做梦)。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节叠词大多为ABB式,如红艳艳、笑呵呵,傻乎乎;而网络流行语的叠音词大多是AAB式,且大部分是“AA哒”的形式,比如么么哒、萌萌哒、美美哒,棒棒哒等。这类词在网络语言中成为一种语气助词,表示亲近和赞美。
叠音词在儿童词汇里占了很大的比重,儿童天真无邪的特质使得使用这种低龄化叠音词的成年人尽现可爱的一面。网络流行语汇中成年人利用儿童语言词汇的特点使用叠音词,是为了达到某种语言交际目的和表达效果的言语行为,这与父母为了便于与儿童沟通而使用叠音词的交际意图不同。关于使用网络低龄化语言的交际策略,下文将详细介绍。
2、谐音类低龄化语词
谐音是借助同音或近音现象表达丰富、隐晦或曲折的意思,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风趣性和含蓄性。网络谐音新造词,指的是在网络语言中利用汉字谐音方式新造出来的词语。网络词汇中的谐音新造词语有的可以在普通话中找到意思相对应的原词;有的可以找到声音相对应的词语;有的则是利用汉字谐音,使用的词语是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出现过的。
据语言习得研究,儿童在学习语音时,声母较韵母更难掌握,发音时常出现发音含混、省略等现象。例如,儿童易将zh、ch、sh、r与z、c、s、l的发音混淆,h、f相混,n、l不分。根据儿童低龄语言的这些特点,网民根据自身交际的需要,创造了大量的谐音词,如先森(先生)、米国(美国)、麻麻(妈妈)、粑粑(爸爸)、姑凉(姑娘)、童鞋(同学)、孩纸(孩子)、有木有(有没有)、赶脚(感觉)、灰常(非常)等。这些谐音词的出现,让幼儿说话的情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每一个谐音类低龄化语词都透露着活泼可爱的气质。
3、合音类低龄化语词
汉语中早期的合音字,是一个字的声音等于它形体毫无关的两个字的读音的快读拼合。如“诸”由“之乎”、“之于”合成,在意义上相当于“之乎”、“之于”。发展到后期,合音字变为由两个字形音义的拼合,如“甭”,由“不用”二字形体拼合,音、义也都是“不用”拼合成的。而网络流行语中的的低龄化合音词则明显带有儿童发音含混不准的特征,它的发音是两个字快读的语音合成,且字形和字义却完全和原字毫无关系,如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表(不要)等。
这种发音方式和构成方式符合语言交际中的经济原则和省力原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非正式的网络语言环境中,人们享受这种语言游戏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交际
氛围。
二、网络低龄化语词产生的原因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腔”,都是对某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1]其中,“娃娃腔”是很特殊的一类,所谓“娃娃腔”,最典型的就是母亲与婴儿间沟通所用的诸如叠音或变调产生的准语言,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建立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成人之间使用“娃娃腔”也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网络低龄化语言的形成原理即模仿的现实生活中的这一语言机制。之所以说是模仿,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娃娃腔”使用者是亲子关系,是一种自然的语言现象;而“低龄化语言”的使用者大多是成人,作为一种刻意为之的交际策略,其形成有着诸多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网络交际主体娱乐大众和求新逐异的心理动机。网络语言的交际主体主要是年轻人,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网民中二十岁至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绝对优势。而年轻人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富有创新精神,并且童心未泯。比如“肿么”这个词语的出现就得益于一种网络文体——豆瓣体。豆瓣体是豆瓣网网友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实践、进化而成的一种文体。它模仿各地方言,模仿幼儿园小朋友,音译外语读音,生动又可爱地表达了使用者的心情,达到了卖萌的效果,也让读者产生心理上的强烈共鸣。
其次,拼音輸入法为网络低龄化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网络是网络谐音新造词和合音新造词产生的土壤。在网络交际中,网民大多采用拼音输入法,而对于输入过程中的拼写错误,许多网民为了节约时间,在一些私人场合便不急于更改这种疏漏,久而久之,这种满足语言省力原则与经济原则的谐音低龄化语言与合音低龄化语言边流行起来,而新出现的词语以其新颖别致的组合方式让其他网民耳目一新,争相模仿使用,久而久之便在网络和现实交际中广为传播。
三、网络低龄化语词的意义及应对策略
1、语用价值:软化个人形象和交际氛围
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吸引理论告诉我们,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和个人特质这四点。低龄化语言轻松亲切,便于粘合人际关系,赢得交际对象的好感。网络低龄化话语习惯逐渐从网络渗透到现实生活,并发展成为一种现代的交际策略。
一份关于依恋感的报告中表明,经常使用低龄化语言的参与者明显要比未使用过的参与者更加能感受到关系中的依恋,有利于关系的稳定。而在网络上,低龄化语言自然也就成了表达热情,展现友谊,渴望交流的标志,从而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友好风趣的印象。这种独特的交流工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人际间的陌生感,拉近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又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扮演粘合剂的作用,和谐交际氛围,促成双方顺利达成交际。
2、社会功能:缓解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压力
作为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维特根斯坦始终密切关注对于语言哲学的研究。他在自己的后期哲学中,提出了“语言游戏论”这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强调语言游戏多种多样,具有各种功能。他认为我们使用所有语言实际上类似于儿童玩耍的各种游戏,在实践运用中遵守各种规则。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为探究网络语言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发展的态度。
网络低龄化语言其实是在竞争激烈、生存压力较大的外部环境下,网友因为内部交集而出现的一种感情诉求,也是一种娱乐大众方式。他们通过对现代汉语传统语言的改装,以及叠音、谐音、合音等变异以达到游戏自我和大众的效果。
在当代都市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使用网络低龄化语言不失为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低龄化语言是人们利用幽默的方式释放自己压力,情绪的宣泄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轻松的方式进行社交,将自己纯真简单的一面展示出来。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是其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又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空间,它缩短了现实世界人们之间的距离,淡化了现实世界的人际压力和不安全感,作为这个虚拟空间交流方式的网络低龄化语言也就多了一份温馨。
3、网络低龄化语词的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低龄化语言传播与推广,它已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交际之中,并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语言习惯。很多人对网络语言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的汉语语言的规范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一旦成了年轻人的用语习惯,它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但是一种现象的产生与存在必然有着其合理性的一面,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种语言现象呢?
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它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网络低龄化语言只是为人们的交际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取代人们的一般交际方式,将人际交往的方式单一化。网民使用低龄化语言不是意在排斥正规的语言,而是追求一种语言的修辞效果,是在使用一种交际策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种语言的的使用是人们在变化中调试自己的话语体系的表现,也是语言发展必然的一种表现。我们要辨证的看待网络语言,它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它丰富了网民们的网络生活,充实了网络语言交流的的方式。
对于信息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在现代汉语没有规范的命名之前,网络词汇已经做出反应。部分生命力强的网络词语经过了时间和大众的考验,最终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来,让现代汉语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有些网络新造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已经存在相应的词语表示意思,这就使语言中存在冗余现象,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这些词语与其在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没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存在只是为日常交际提供了另外一种当下流行的方式而已,经过时间和大众的检验,这些词在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之前就会被筛选掉。语言本身具有这种独特的自净能力,所以不必担心这些词会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进而破坏现代汉语的纯净。
总之,对待网络低龄化语言我们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但是在我们倡导汉语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大背景下,对于网络语言创新中的不当取向要加以规范和引导,这样才能促进汉语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注释:
[1]叶蜚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参考文献:
[1]叶蜚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2]艾奇逊, Aitchison J, 家祯. 语言的变化: 进步还是退化?[M]. 语文出版社, 1997.
[3]王炎龙, 朱述才. 网络语言传播的多元论与进化观[J]. 新闻界, 2009 (2): 25-27.
[4]邝霞, 金子. 网络语言——一种新的社会方言[J]. 语文建设, 2000, 8(4).
[5]毛力群. 网络语言: 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27(3): 30-34.
[6]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 2008.
[7]韩林合. 维特根斯坦论" 语言游戏" 和" 生活形式"[J][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1: 101-108.
[8]张云辉. 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 中国语文, 2007, 6: 531-535.
[9]戚晓杰. 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J]. 修辞学习, 2002, 3: 21.
[10]赵华伦. 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 语言文字应用, 2005 (S1).
[11]赵金铭. 谐音与文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 1(98): 7.
[12]周国光, 王葆华. 儿童句式发展硏究和语言习得理论[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申国菊(1989.9—),女,河北沧州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