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求“物我合一”意境和具有乡土气息与文化内涵的自然生态景观已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题中之意,也是当今高校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川美新校区景观设计倡导“物我之境,田园之意”理念,尊重场地自然、社会印迹和地域文化,很好的诠释了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是乡土田园化景观设计的成功范例。本文以川美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从乡土景观生态性、亲和性、文化性,精神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力求对如何在当前校园的快速规划建设中营造富有特色的高品质校园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乡土景观;川美新校区;校园景观;营造手法0引言
大学校园作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圣地,其校园环境的营造与表达尤为重要。近年来,高校规划千景一面、千校一貌,景观趋同、缺乏特色等一系列现象突出,严重地阻碍了高校景观规划发展。正此,四川美院新校区乡土田园式的校园景观设计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笔者以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提出建设基于“物我之境,田园之意”的高校乡土田园景观设计理念。让高校回归自然、回归本土、回归生态,回归人文。
1基于“物我之境,田园之意”的高校景观的解读
1.1基于“物我之境,田园之意”的乡土景观的含义
中国很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物”“我”融合,达到“合一”之境。“物我合一”的命题对古人追求田园式的怡情生活影响深远,历代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充分的反映,如欧阳修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去秋千去”(《蝶恋花》),五柳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第五首》),这些无一不描绘了秀美自然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以及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述说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表现了“物”“我”一体,“物”“我”两忘的田园之境。而“乡土景观”正是庄子“物我合一”思想在景观设计上的具体体现。总的来说,它是一种本土化的地域性景观,是當地居民为了生产、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的富含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景观,综合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具有寻常型和普通型;它与城市景观相对立,强调内在主体对环境的自发改造。[2]体现了“物”“我”融合的思想。
1.2基于乡土田园化的高校景观的含义
笔者认为古人“物我合一”的哲学理念对解读当下高校规划建设同样适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对城市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归根到底都是在探索主体和客体之间“物”与“我”的共生之道,寻找通向“物我之境”的可能途径。因此,乡土田园化的高校景观设计,从“物我合一”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尊重场地、尊重当地人、尊重和满足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自然过程、乡土风貌、土地空间格局和乡土文化等方面诠释师生与环境的融合关系,发掘和探索更具全局性和综合性的整体设计思路,逐步形成定位于中国的理想高校景观模式,即寄其躯于山水,赋其情于江湖,真正步入“物我之境——田园之意。”
2川美新校区乡土田园景观的营造与表达
四川美院新校区倡导“物我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保留场地原有记忆,充分尊重自然与人文印迹,追求古朴与现代的结合,重拾自然田园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远离城市喧嚣、清幽宁静、天人合一的求学佳景,是全国首创的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农村原生态”校园。实现了“尊重历史、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现实”的愿景。其乡土田园景观的营造和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环境田园化——乡土田园景观的生态性营造
图1生态和谐的校园建设图3和谐诗意的生物栖息地图2具有乡土意境
的校园景观中国园林自古崇尚“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注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蕴涵强烈乡土田园气息的川美新校区在规划和建设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环境田园化的思想。校园总体结构完全没有风靡全国的新大学校园程式化的空间模式,而是采用了尊重自然和现状的基本策略就势而建。校内原有的12座山头被完好的保留下来,建筑、园林都置身其中相得益彰;校园场地内原有的田地和鱼塘,以及各种现存的农业痕迹,亦都被悉数保留。“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价值得以真正体现。因此,在这个校园里,能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同时感受到校园依山就水的田园风貌和“校园在田中,田在校园中”的乡土意境(图1,图2,图3)。
2.2空间人性化——乡土田园景观的亲和性营造
“乡土田园生活本身就是人与自然互动的过程,它不加修饰,强调人们参与其中”。它以人的归属感为出发点,扎根于人性化空间尺度,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3]因此,空间人性化是建设乡土田园化校园景观的内在特征和重要目标。川美新校区空间人性化的设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4尺度宜人的古廊1)空间尺度的人性化。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截然不同,它是生活和劳作的景观,所以人性化的空间尺度是乡土景观营造亲和性重要的一方面。[4]川美新校区在景观设计中生动巧妙的设计了一条乡野风味的古廊。考虑到师生的体验心理和视觉感受,古廊的尺度充分与周围环境尺度相协调,我们既能感受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静谧之美,也能游弋于“柳暗花明”的开阔之中(图4)。古廊里还设计了一系列与人同等比例的雕塑,再现了农民日常劳作的场景,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能直观的感受乡村生活场景,并与之产生互动,真正体验一番别有韵味的乡土生活和生产方式(图5)。2)功能的人性化。乡土田园景观追求功能的机动性和多样性。川美新校区保留了原场地的农舍院子,它不仅继续作为农民农忙时晒谷子的场所,同时兼具老师开会,学生活动集散的用地,现在已变成游者最爱游览的地方之一(图6)。另外,在农舍周围设计了许多自助式景观,如种菜,喂养家畜等地道的农情趣,引导师生亲身参与到农业活动中来,亲自感受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体验一把“桃源人”的惬意生活。3)设施人性化。有意义的环境设施能与人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川美新校区的景观设施设计中运用了许多能展现乡土生活,传承乡土文化的元素,如农具,陶器,灌溉水车等,尤其是很好地运用瓦罐这一元素,在许多地方放入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瓦罐,为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和多样化的美院生活提供源泉(图7)。同时也装点出浓浓的艺术氛围,诱导学生展开各种室外活动。
图5农活场景的雕塑设计图6功能多样化的校园农舍图7瓦罐的乡土表达
图8对巴渝建筑
传统元素的借鉴2.3场所地域化——乡土田园景观的文化性营造
乡土是校园景观赖以生存的土壤,校园景观只有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凸显特色。校园景观作为本土形象和气质的显性标志及感性形象,是一个展示学校自身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平台。[5]正如建筑师汤桦所说:“建造从地点开始,地点延续的历史及其将要承载的生活是设计的支点。”川美新校区从一开始就以延续重庆地域特色为出发点,力求打破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赋予学院独特的个性和浑厚的文化底蕴(图8)。学院的教学楼以重庆特有的山城聚落形态和近现代重工业建筑的地域特色为设计依据,采用拱顶、坡顶、V形顶等具有工业建筑原型意味的鲜明形态,使建筑屋顶天际线轮廓丰富,并成为适合师生休憩活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清水、素面抹灰等常见的工业建筑材料为主体,加上“粗暴”的外挂式楼梯形态,使整个建筑极具视觉冲击力(图9)。建筑师刘家琨说,川美的迁移,只是身体上的移民,不可能割弃精神上对老校区与重工业厂区的迷恋。[6]因此,川美教学楼成功地抓住了山城聚落和工业文化的地域特色,充分展示了川美个性与时尚的一面,同时更多的传承和延展了川美校园文化。另外,四川美院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地域传统的独特关注影响了几代美术家的性格成长。作为其“精神殿堂”的图书馆设计就立足于这种乡土性,建筑造型取材于重庆地方随处可见的砖窑或仓库的形式,以一种“廊”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与田野之中,与校园已形成的其他建筑物形成对比,凸显其重要地位(图10)。图书馆的建筑材料用水洗石,木材和青色黏土砖作为饰面材料,以获得“乡土性”“历史性”的装饰趣味,传达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图书馆入口前刻意保留的农业水渠与图书馆“廊屋”的形式相得益彰,既是景观元素,也是建筑元素,建筑与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表达对历史纵深的悠久文明的敬意(图11)。这座乡土建筑必然能成为乡土田园意境的川美校园里一个表达历史纵深和人文情怀的精神坐标。[7]
图9地域化
建筑的表達图10乡土教堂般
的图书馆图11传统与
现代的碰撞图12带有象征意
味的校友墙2.4场地象征化——乡土田园景观的精神性营造
乡土田园景观被称作是“心灵的故乡”,它蕴含着地方精神,地方情结,乡土意境等非物质形态却又可感知的意向元素,是前面所论述的生态性,美观性,亲和性、地域性等各特性的综合体。它能唤起人们的回忆,给予人们祥和、安逸、宁静的感受,是主观与客观、虚与实、“意”与“境”的高度统一。[4]这正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特征所在。而大学校园作为承载校园文明,表达校园精神的载体和生长点,注重其乡土精神景观的塑造成为必要之意。川美新校区的校门入口设计就充分注重这种“精神性”景观的塑造。例如,在其校门内设计了一面记录了从1954年到2010年在川美就读的35000多名学生名字的校友墙(图12)。墙上学生名单按照入学年代划分开,同一年级内的学生人名按照姓氏区分开,只要你曾就读于此,就能轻易找到自己的名字。这种别具匠心的设计使其很快成为川美景观中的核心地标,它不仅作为川美校园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川美学子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怀,同时也宣告每一个现在就读或者未来在此就读的学生“在川美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们最宝贵而为之珍爱的财富”。它将川美的血脉和地脉紧紧相连,向世人传递着一种特有的尊荣及其内在的精神,成为川美学子精神的寄托场所。正如焦兴涛说:“校园精神如同血缘,如同基因,看不见摸不着,却深深影响每一个在此求学的学子。”
3乡土田园化景观在高校景观营建中运用的进一步思考
当前,中国高校景观建设已有许多学校采取乡土田园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如中国美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以上这些学校的对比研究和分析,笔者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对策。(1)关注表现手法的运用。乡土田园景观是人们适应当地自然和人文过程的适应的物质形态的表露。多样化的乡土形式带给我们独特的乡土体验,这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与此同时,我们同样也应该关注各种表现手法的合理运用。诠释乡土文化并不仅是对乡土材料的复原,而是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结合形式美法则对材料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有艺术审美性和乡土气息的新型生态景观,从而表现乡土文化的内涵。(2)真正为人的生活而设计。乡土田园景观的设计是对当地乡土文化的解读,是对当地地域风俗和景观特点深层次的把握,它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因此,我们的设计不应停留在为自己的理念而设计,而是应该真正做到为人的生活而设计,在乡土“意”的表达上将“物”与“事”相联合运用,营造出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乡土生活意境,激发人们对乡土生活的向往,让人们居在此中,乐在此中,享受诗意的空间。
4结语
川美新校区的乡土田园景观设计以“物我合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从各个层面诠释了人与环境的融合,以及校园建设与“诗意栖居”的协调,它以一个艺术家前卫的眼光带领我们去接受和欣赏一种新的景观美。川美新校区的景观设计以自身为典范,教育今天的设计师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校园景观设计当中是设计和情感的双重需要。只有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校园景观,才会被它们所存在的土地认同,才能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更好地尊重土地,尊重自然,尊重当地人,使设计回归乡土,回到那充满诗意的环境。参考文献:
[1] 支文军.物我之境:田园/城市/建筑: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主题演绎[J].时代建筑,2011(5).
[2]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
[3] 俞孔坚.从田园到高科技园——“园”的含意[J].中国园林,2000(4):37411.
[4] 进士五十八,铃木诚,一场博幸.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向乡村学习的城市环境营造[M].李树华,杨秀娟,董建军,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 郭选昌,高麟腋.校园景观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安徽农业科技,2011,39(27).
[6] 邓敬,钟文凯.对刘家琨四川美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的两种阅读[J].时代建筑,2008(1).
[7] 余斡寒.家园:从汤桦的建筑理念看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1(5).
[9] 王川.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景观美——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景观浅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121123.作者简介:陶丽(1988—),女,湖南长沙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