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俊薇
摘 要:美国著名的艺术教学学者艾纳斯主张:艺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以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目标,兼具儿童理性的认知活动与感性的创造活动。
关键词:美术课堂;人性美;成功
美国著名的艺术教学学者艾纳斯主张:艺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以健全人格的養成为目标,兼具儿童理性的认知活动与感性的创造活动。一个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吸收知识的一面,还要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因此,美术教师更要以积极的姿态,立足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能课堂,使其焕发出“美”的气息。如何在美术课堂上去引导孩子打造“美”,展示“美”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真情流露的“美”
想要让美术课开展得有趣又有效,前提是必须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有想要去表现的欲望,有积极创作的冲动。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呢?我们可以这样做:
1.展示优秀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我的美术教学资源常常来自于我们孩子中,同龄孩子的优秀作品已然成为美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教学《梦中的我》一课时,我展示了一幅幅同龄孩子的画作,有去宇宙探索的画面,有爬云梯去星空摘月亮的画面,有在海底度假的画面……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有趣,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谈不上艺术品,但在同龄的孩子们眼里,这就是美,促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想要尝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欲望。
2.创设优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作画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身边的电教化资源,烘托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如,在教学《想想说说写写》一课时,我用课件出示了儿歌“小蚂蚁呀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呵呵笑,蝌蚪见了摇摇尾,鸟儿见了点点头。”让学生进行游戏,学生猜教师把可以用图画表现的文字圈出来,然后师生比赛把这些小动物画一画。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兴趣盎然,呈现的作品每幅都很精彩。
二、自信表现下的“美”
对小学生来说,创作本身就是存在难度的。传统意义上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而在绘画中能够敢于自信地表现,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
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在创作之中。如,有一个学生在创作“全家一起早锻炼”这幅画时,突然在他妈妈的头顶上画了一个扁扁的圆,时常我会觉得这样破坏了画面的效果,但还是走过去轻轻地问他“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这位学生回答:“我画的是肉饼,我妈妈整天幻想着天上能掉馅饼呢!”这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
美术教师在和学生评价作品时,应该不断地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予褒奖,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功感。而不能以我们自己成人的思维去判断一幅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产生畏惧的心理,造成创作的障碍。
三、体验成功的“美”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创作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能画、会画、敢画。我们美术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1.积累视觉的底蕴
观察是绘画表现中极为重要的技能,没有它作为绘画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在美术课堂中我们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他们先看后画的习惯,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好基础。在教学《近大远小》一课时,我们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长长的校园走廊,真实地体会什么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储存大量的形象为创作奠定基础。
2.启发想象的构想
学生的想象力总是无穷无尽的。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加强想象的丰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如,在教学《虾和蟹》第二课时,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把虾和蟹想象成人,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呢?”学生答:“做家务、看电视、读书……”此时,引导他们“你们会做的事,虾和蟹也会做!不信你看,教师笔下的虾在做跑步呢!”并及时示范,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他们的表象形成,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一堂能真正散发出“美”的美术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美术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立足课堂本身,让学生在我们精心打造的“人性美”的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
参考文献: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白云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