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 相得益彰

2014-04-29 18:00王颖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科交叉民族团结课堂教学

王颖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团结教育高度重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深入理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依托,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对民族团结教育和语文元素的融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民族团结;语文元素;课堂教学;学科交叉

由56个民族形成的“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集中体现。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因此,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

但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即认为这只是德育课教师的任务,不在其他教師的教学范畴。其实不然,每个学科的任课教师都有义务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同时,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也未必一定要交给德育课教师完成。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担当着重要的使命。作为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课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经过研究实验,我们发现两者还是有学科交叉点的。语文教师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或许会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事实证明,民族团结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确实能让课堂变成设计“新”、教学“美”的充满智慧的课堂。下面,我以实际教学为例谈谈民族团结教育课中语文元素的运用。

一、智慧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语文教师因为自身对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欠缺,造成对民族问题不熟悉、不敏感、不敢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前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本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搭设合理的认知台阶,采用恰当的互动方式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引导学生借助美文美景了解民族团结的故事,深刻体会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知识目标和以旅游专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

二、智慧的课堂需要师生课前充分的准备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基于此,我在授课时,设置的能力目标中有一项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特色,明确三个“离不开”思想。可是这么多,这么复杂的民族知识,应该怎么指导学生去搜集、处理呢?举例说明:我在讲授《民族团结一家亲》一课时,选取了三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让学生以民族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去搜集相关民族的资料。

这样的做法,明细了任务,明确了方向,为课堂上的活动展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外,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做足课外知识的吸收,还要作为指导者为学生设计清晰的交流汇报程序及环节,同时协助学生做好交流汇报时的课件。只有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师生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样才是智慧的课堂。不过要达到如鱼得水、挥洒自如的境界,并非一日之功,还需日后教师的不断琢磨与积累。

三、智慧的课堂需要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不是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甚至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单纯的文本讲解似乎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会让教师有山穷水尽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主动体验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展示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如:古诗诵读、散文朗诵、故事讲述、歌曲演唱、视频赏析……我还曾充分调动汶川地震后来我校学习、生活的藏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班级关怀的同时,把他们感恩的心声通过与我共同创作的诗歌《我和你》《只在那一瞬》传达给同学们。

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并具备了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为将来成为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稳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智慧的课堂需要有服务于专业技能的意识

在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有三种传统的观念,即“三重三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就业”。现今,应该扭转这种局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课应该始终如一地为专业课服务。就拿旅游专业的学生为例,为了锻炼他们的导游职业技能,我有意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让学生在吸收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训练其职业技能。譬如,让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著名景点进行模拟导游讲解,这对其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

五、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凝练、有序的语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面对这种状况,语文教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语文学者程少堂曾认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课堂营造不同的氛围。如果课堂上能弥漫一种独特的美感,那么教师会教得神采飞扬,学生会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上就会出现预期的效果。我在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时发挥了自己语言缜密有序、凝练优美的特点,并结合相关语文知识为整堂课穿针引线。

譬如,在实际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我由《诗经》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引出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团结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拓展迁移环节,我对《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进行了新解,并结合温家宝同志在2009年2月出访英国时在剑桥大学的演讲来强调中国的“和”文化:“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理念,使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重要的民族团结知识,更于“无声处”获得了审美享受,拥有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总之,把语文元素运用到民族团结教育中是希望通过别样的解读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于山穷水尽处,别开生面。希望通过这种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民族团结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中。让学生学会不是盲目追随,也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学习。带领学生从单一的文本中突围出来,站在民族团结问题的制高点上,对文本进行全景式鸟瞰,让语文元素弥漫于民族团结教育课堂,让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在文化中,不断生成和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涵,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道德家园,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赵中建,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 吉林工业经济学校)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学科交叉民族团结课堂教学
民族团结之歌
新形式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探究
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导向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大学科技社团关于学科交叉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