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导向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策略

2016-12-14 19:25吴春胜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科交叉创新创业策略

摘 要: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学科专业交叉的教学活动特点与创新创业能力内容及培养要求的关系,总结了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导向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五条策略: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开展跨专业合作教学、引导跨学科自主学习、设置跨专业教学单位、打造开放式教学平台。

关键词: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学科交叉;专业交叉;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焦点任务之一,它关系到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多个指导意见,其中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特别提到“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设计类专业本身具有学科交叉与集成的属性,跨学科、跨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选择和运用推动学科专业交叉的有效策略。

1 学科专业交叉与创新创业

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容以及培养的要求,很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岳晓东认为创新能力包括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的内容,涉及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兴趣和动机、幽默与审美特质、情商智慧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实现两个障碍的突破,就是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1]刘艳认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其中涉及“敏感的问题意识”、“聚合思维”、“经营管理知识”、“市场开发技能”等。[2]李越与孙枕戈认为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机综合多种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在清华大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访谈中,被采访者提到学科交叉在教学中体现不足这一问题。[3]

学科专业交叉本身虽然具有多维的价值诉求,但是将其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到它的特点包括有利于发散的多学科多角度思维方法、跨学科专业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与经验积累、与商科的结合能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现实问题综合解决实践能够激发兴趣、多学科的交叉和汇聚能不断拓展新的设计领域促进整合创新。这些也成为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导向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目标。

2 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策略

对于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交叉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维度与层面,实施与推进的难度也各不相同,以下是根据国内外设计院校教学实践归纳总结的五种策略。

2.1 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实现学科交叉,一是考虑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跨学科的平台课程,二是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例如,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学学科与专业设有服装、设计、工艺、环艺、影视动画等五个系,该学科以“大设计”理念拓宽专业基础教育平台、加大课程选修力度,使学生在依托一个专业的基础上,能够得到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平台课程的进一步打通就是实现专业大类教育,例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统一进行设计基础教育。

2.2 开展跨专业合作教学

由于课程体系的调整受到修订周期与专业壁垒的影响,在推进学科专业交叉实践中,限制性比较强,而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过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开展项目驱动的跨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中国美术学院在2016届的毕业设计中,整个设计学院所有科系的作品全部按照主题分类实现打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通过在本科高年级以及毕业设计阶段实施项目驱动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和设计整合能力。

2.3 引导跨学科自主学习

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既可以发生在第一课堂,也可以发生在第二课堂。从实施条件来看,第二课程的推进更具有灵活性。“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环境,能够为学生跨学科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学校可以通过编订跨专业学习指导书、开发网络课程、指导学科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培养和全方位的成才环境。例如吉林艺术学院在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实践中,推动学生打破专业界限的自主学习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 设置跨专业教学单位

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按照学科目录、专业目录设置学院、系和专业教研室,形成“校-院-系-专业教研室”的行政架构。这样的设置限制了人员的流动、造成了人为的学术分割,无形中成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壁垒。[4]为了打破这层壁垒,设置跨专业、非专业的基层教学单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取消系的建制,采用“Program制”,跨专业的课程交叉、跨学科的合作容易多了。基于“Program制”,该学院还在本科一年级创设了一门“组课”,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授课。[5]

2.5 打造开放式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可以是实体,比如校内创意工场,也可以是虚拟的,比如设计项目网站。为了实现学科交叉,需要运用互联网平台思维来打造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互联网平台思维强调开放、共享、共赢,教学平台应该能够汇聚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对接社会需求和资源的跨学科平台也能够为项目驱动的设计教学创造条件。例如,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和柏林科技大学共同打造的Hybrid平台,学生、教师都可以通过它提出课题、找到合作者,以及得到技术与艺术支持。[6]

3 结语

学科专业交叉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作用明显,对其机制与路径的研究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施策略层面做了初步研究,仅为抛砖引玉。由于具体实施并非易事,不同学校的设计类专业可以根据自身办学背景、办学条件,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2] 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106-108.

[3] 李越,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6):35-40.

[4] 汪国林,杨友文,范昕.学科交叉、汇聚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8-12.

[5] 王小茉.主动办学,永续发展——访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J].装饰,2015(10):55-59.

[6] 付志勇.从学科交叉到开放性创新人才培养——写在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建系十年之际[J].装饰,2014(12):12-15.

作者简介:吴春胜(1972—),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文化与设计教育。

猜你喜欢
学科交叉创新创业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