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剑
摘 要: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多的莫过于诗歌。顾名思义,诗歌就是古代人民歌唱的词本。赵缺在《无咎诗三百序》中曾说过:“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词和歌曲的总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
关键词:古诗词;音乐教学;融合
诗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是一种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方式,因其应用的是以传唱的方式,声音随音律发出,简约动听,表达的感情丰富,因此广为流传。《礼记 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
一、诗词与音乐的历史渊源
1.先秦时期
周代出现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伟大而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时候,就发现以歌唱的形式去表达效果更好,所以那些诗经中的民歌都是勤劳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
2.秦汉时期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我们的汉字具有声、顿、韵、律的特点,“声”是指声音的高、低、长、短,这就产生了诗的音高和节奏。汉字与音乐的旋律高低起伏及至旋律走向,诗词中的自然停顿与音乐作品当中的“气口”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3.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古诗词发展到巅峰的时期。那时候,大批诗人词人横空出世。如,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王昌龄等;词人有:苏轼、陆游、李清照等名人,多得就如過江之鲫,数不胜数。那个时代也是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大唐成为世界级强国,引来无数国外人聚集中国,宋朝更是水路贸易空前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也涌入中国,其中音乐也是充斥着各种异域风情,音乐的交流融合使音乐得到空前发展,大量的诗词被乐工谱曲,以音乐的方式广为传唱。所以诗与歌始终是在一起的。
二、古诗词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1.语文课上,以音乐的方式教学
现代音乐的发展,已经不是流行乐的天下,而是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相比之下,流行乐与中国风的结合广受大家喜爱。这种音乐的曲调优雅,以古诗词作为歌词的形式听起来,能缓解听众在这个浮躁社会产生的压力。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被现代人谱曲变成了现代歌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优美的辞藻上谱出伤感的曲调,顿时就能直抨人们的心灵,勾起人们思乡的情绪。如果在教学上采用这样的方式,那教学也会以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使学生很快地接受,也许单纯的背熟这首词花费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可要是唱会这首词,显然容易了许多,所以这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来说,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2.音乐课上,教学古诗词唱法
随着教育越来越多地开始导入文化领域,以文化的视野打量教育,以多元文化的立场诠释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的趋势。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广泛的音乐文化情境中认识音乐表现的多样性。
在音乐课的教学上,教师不妨引入一些古代诗词歌曲,再借用别的歌曲的曲调教授给学生,配上音乐的古诗词,不一样的风格,应该会受到从小在儿歌熏陶下长大的学生们的喜爱。
例如,唐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若是加上大家熟悉的音乐传唱,学生一定会被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所吸引,另外可以加深学生文化方面的印象。
三、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意义
对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很关键,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所以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来说,直接就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接受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但是那些间接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加深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想象空间,这对还处于启蒙期的学生来说,这些积累或许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总之,我国有着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多的人才。就文学这方面来说,优秀的诗歌好比夜空的繁星,美丽璀璨,而面对如此多的数量,我们要想体验每一个精彩,就需要一艘宇宙飞船飞上去,细细查看。而音乐,恰如这艘宇宙飞船。
参考文献:
[1]孙明钰.谈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1.
[2]胡振辉.小学音乐教学应专职化[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5.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小学校)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