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护理与情感交流

2014-04-29 21:25代密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感交流儿科护理

代密

【关键词】儿科;护理;情感交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17-02

儿科护士不仅要面对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的患儿,还要面对倍加疼爱孩子的父母,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大,护患纠纷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与各种性格的患者和家长情感交流的能力和技巧[1]。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谐护患关系意义重大[2]。下面对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情感交流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

1护士与患儿的情感交流

1.1语言性情感交流语言沟通是护士与患儿相互交流的首选工具,患儿入院后,护士要热情接待,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介绍医院环境,用孩子能领会接受的语言进行疾病宣教,交流时要注意倾听患儿和家长的意见,以迅速消除陌生感。交流时要尽可能多地使用鼓励、赞美的语言。优美、激励的语言能够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利于患儿的接纳,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起到配合治疗的良好效果。反之,生硬粗俗甚至批评的语言,会对患儿产生不良心理刺激,引起患儿情绪上的厌恶,进而可能会引起患儿在行动上不配合治疗,个别患儿还会出现逃避行为,更有甚者会破坏治疗行为,这都不利于疾病康复。

护士和患儿的语言性情感交流,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语言要通俗易懂,表达方式要符合儿童心理,易于儿童接受。讲故事、看画册等是常用的交流方式,设计精巧、活动量小的游戏是儿童很乐于接受的方式,病情允许的话可以一起做游戏。②态度要和蔼,言语要亲切,利于儿童接受。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能让儿童有家的感觉,迅速拉近与护理人员的情感距离,降低戒备心理,提高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③语调高低适中,语速快慢适宜,便于儿童理解。如果音调过高或者语速过快,一方面患儿不宜听懂,不能理解护士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容易引起患儿家长的反感,导致进一步的情感变流不易深入。如果音调过低,会让儿童听不清楚,无法领会语言意思,也会让儿童感到压抑、沉重和不安。护士言语表达时,语调要柔和,语言要亲切,吐词要清晰,表达要通俗,使患儿感到亲切自然,清晰明了。

1.2非语言性情感交流非语言性情感交流就是指体态语言的交流,主要包括手势、仪表、眼神、姿态、表情等,可以直接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护士的服装应整洁合体,仪表要端庄大方,举止要得体规范,站姿或坐姿应该庄重,护士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能唤起患儿的乐观情绪,赢得信任,护士与患儿交流时,表情要自然温和,与家长交流时,要注意家长表情,言语亲切,给病人以慈善与亲切的感觉。为患儿剪指甲、整理床铺等基础护理可以让患儿体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微笑是最常用、最有效的非语言交流方式,恰当适时的微笑可以给患儿以亲和力和安全感。交流时护士要认真倾听,及时回应,必要时做耐心的解释,有利于消除护患沟通的障碍,这样易使儿童和家长心理上得到安慰,增强了患儿的安全感,从而减轻其精神和躯体上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护士与家长的情感交流

护士与患儿家长达到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平等与尊重,有针对性的沟通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患儿就诊时,护士应开展微笑服务,以亲切的话语和患儿家长沟通,耐心解答疑问,理解、同情、尊重家长的感受,多替家长着想,主动伸手帮忙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平等互谅的沟通将给护患沟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体会

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在儿科护理中实施护患情感沟通,提供优质服务,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能够使护士及时、充分了解病情,并根据患儿实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落实护理措施,增强了与患方间的亲和力,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平等的情感交流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有利于建立护患的信任关系,信任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士开展健康教育,保证护士宣教的质量。平等的情感交流还能调动护士工作及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善于总结,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既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维护病人的利益,又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3]。

护理人员要自觉加强自身素质,注重日常修养,努力钻研语言艺术,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学,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探索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结合工作实际灵活运用。要根据患儿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和疾病状况的不同,注重个体差异,善于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感交流。交流过程中护士一定要主动与患儿接触,并细心观察患儿的反应,若发现患儿有对抗情绪,要及时停止,分析可能的原因,消除不良因素,减少不良反应。若发现患儿情绪积极,要及时肯定,以强化正性情绪。男孩多勇敢好强、表现欲强,护士要多鼓励,带领他们参观其他孩子的治疗过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激励他们战胜困难。女孩子多柔弱、爱撤娇哭闹,护士一定要主动安慰患儿,激励她们自强自立,激发她们战胜疾病的积极性。

有效沟通是情感交流的基础,是护患交往的桥梁,沟通中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4]。儿科护理中使用情感转移法的频率最高[5],往往能收到良好效果。运用情感激励式心理护理能提高幼儿的合作程度及穿刺成功率[6]。护理人员应将有效沟通灵活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护理程序的顺利实施,提高护理质量。情感交流也调动了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了对護士的恐惧,乐于和护士接触,对开展的护理行为能主动配合,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好评。

参考文献

[1]何淑莲.浅谈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情感交流[J].安庆医学,2003,3:50.

[2]韩静.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602-603.

[3]林海梅,钟婷,毕玉兰.情感沟通在儿科病房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卷(14):34-34.

[4]曲亚波.情感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7,28(8):1022-1023.

[5]符婵.情感转移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6,19(5):949-950.

[6]蒙莹,马若兰.情感激励在1.5-3岁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2010,26(7):1241-1242.

猜你喜欢
情感交流儿科护理
儿科专栏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圆梦儿科大联合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细”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