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要“严、细、实、恒”

2014-04-29 14:39肖圣西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小学生

肖圣西

【摘 要】本文从学校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师的日常工作,对教师提出切实要求,只要在工作中做到从小处入手,做到“严、细、实、恒”,坚持不懈,就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严”字当头;“细”处入手;讲究“实”效;贵在“恒”字

小学是人正式学习的开始,小学生刚刚从家庭步入社会,他们接受能力强,易受教育,这个阶段受到什么样的德育教育,往往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同时小学生现阶段独生子女多,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品质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在德育工作中抓出實效,就要在实际工作做到“严、细、实、恒”。

一、“严”字当头

1、对教师严格要求。要求严,并不是只对学生严,学校要对每一位教师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的实施者,学生的效仿者。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考核。要建立学校、教师、社会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通过听课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每学期要对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进行表彰,对有问题的教职工予以应有的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处分,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时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规范教师的行为。

2、对学生严格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一种深沉的爱。所以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要严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

二、“细”处入手

行为规范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点,需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低学生可通过通俗易懂的儿歌、讲故事等形式,渗透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中年级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各项竞赛活动,高年级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制度,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的精神。行为习惯就是生活中的细处,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做好生活中、学习中的细小地方。学校对日常规范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学校一日常规细则,每个年级的德育工作目标,每个学期,每个星期都有具体的德育活动目标,并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小事情做起,从每一句话,每一个习惯做起。

三、讲究“实”效

我们德育工作者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党之类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中小学生来说,教育者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教育者感到尴尬。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讲究教育实效。如上面例子,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应该在教育中让孩子知道该怎样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譬如开展如“好孩子,做家务”的活动。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务实而有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德育讲究实效的原则。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只有在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识、学会合作,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平时站队做操时,学生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说:“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静齐……”,这样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事实证明,充满着童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或童话,会给我们德育带来了预期效果。如果我们能把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从他们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的事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载体,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就起到良好的效果。接下来的日子里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也总能看到他们端坐的身影。此时此刻,笔者不禁想起乌申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与其严肃地说上几十句“上课不要做小动作”的话,不如用愉快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

四、贵在“恒”字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可以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

互相督促。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安排学习委员定期检查各组同学的作业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同学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不工整的现象要及时与此同学交换意见。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真,发现某同学作业中错误严重时,要及时给予辅导或寻求学习委员和老师的帮助。这样,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使班上的学习委员和学习组长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充分的利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对学生个体行为规范的考评。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记载,建立学生德育分的考评制度。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人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还可以定期评选出“行为小标兵”,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可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月认真进行四评,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特别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给那些对自己缺乏自觉控制能力的学生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意识到自己过错的性质、危害及克服方法。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就会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纠正一个不良品质和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好品质和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教育中才能养成,只要我们坚持“严细实恒”,我们的学生一定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