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更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突飞猛进。然而我国农村地区的许多中小学教育教学仍然十分落后,办学条件十分困难。虽然国家曾明确出台多项与农村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及建设标准的政策措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仍不十分乐观。因此,我们在前辈们对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下,对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川;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
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关系整个农村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把农村教育工作放在整个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同时,我国农村教育普遍存在“办学主体单一、办学规则僵化、办学模式刻板、办学环境封闭、教育资源分散、管理模式滞后”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教育教学资源既严重紧缺,又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浪费,而造成这一矛盾的关键因素是教育资源的管理体制滞后。
一、教学设施的含义
教学设施通常是指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设备。常分为两部分:硬件设施部分,软件设施部分。教育教学设施中的硬件设施常包括了:学校面积及教室的规格,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学科教学仪器设备,六大功能室器材设备、现代教育技術设备,图书室等。硬件设施与学校的教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的联系非常密切。而教育教学设施中的软件设施常则包括:师资队伍,生活设施,教学管理是否严格规范,等。教学设施中的软件设施与一所学校的声望、学习氛围及其升学率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二、合川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投入状况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2012年合川区财政将投入1850万元资金对全区20所纳入改造计划的薄弱学校实施改造。其中包括12所农村学校、8所城区学校。改造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装备类项目,具体包括:一是为薄弱学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科技器材及六类功能室的设备;二是为薄弱学校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另一类是校舍改造类项目,具体包括:一是支持改善农村学校就餐条件或配备必要的餐饮设施,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提供保障;二是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附属生活设施建设,满足和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三是支持学校扩容改造,切实解决县镇“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合川财政局,2012.8)。
三、合川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中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学校困难多。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近10年来,虽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合川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也不例外。由于农村进行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费和农村教育集资费,产生了教育经费收入不足与财政投入减少的矛盾。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村的基础教育要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然而,这“以县为主”的发展模式,仍然不能让农村基础教育经费脱离贫困的局面。
(二)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用差。受旧的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文化增长方式的影响,多数农村教学点在教育发展上存在只重速度、重数量、重外延,而轻效益、轻质量、轻内涵的倾向,从而造成农村基础教育遍地开花的现象。“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造成学校布局偏多、规模偏小、班级生源不足,教育资源极大的浪费,进而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教学设施处于封闭状态。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到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仍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我们曾对42所中、小学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73.8%的学校的教学设施除上课使用外,其余时间一律处于“被保护”状态;26.1%的学校的教学设施除上课使用外,课余也只能用于学校专业队的训练。一些生源较少的地区和学校,教学设施存在浪费现象,校舍场地和师资与学生之间的不匹配。
(四)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教学质量低。在农村,各个乡镇的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在分配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今天,城市中的私立和公办学校的教学条件均比“九普”好,待遇也比较高,诱惑走了农村中小学校中一些骨干精英教师,不但削弱了农村的教师队伍,也影响了中小学的教学秩序;再加上一些教育部各配置主体按分级管理的权限,依据自己职权范围和职责范围大小,制定土政策。这种教师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更加剧了城市、集镇学校中人扎堆所形成的隐性浪费,而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存却是一种“老”、“弱”、“差”、“廉(价)”的残缺局面。
四、结论与建议
(一)政府投入方面
1.强化政府的农村教育投入责任。一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当地教育的资金预算,保障对教育管理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不仅是国家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更使农村教育投入的政策依据和制度背景。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农村教育投入。依法治教是深化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地完善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才能为农村教育投入提供可靠保障。
(二)学校方面:多渠道融资,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
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学校方面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自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学校有必要进一步广开财源,打开新的筹资渠道与方式。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基金或爱心组织,学校应当与这些组织建立联系,让他们对学校的教学发展进行投资或捐助,并承诺学生工作后回报社会。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学校和学生,可以签订相关的协议,内容如下:比如某组织对某学生进行资助,直到其18岁或学业结束参加工作。这名学生工作后,无论其工作好坏,工资高低,每月均拿出其工资的1%返还给相关组织,这是比较有建设性的融资方式。
资源的利用方面,应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相互利用各自的教学设备,分享各自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达到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冉中正.改到深处是制度-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2):43-44.
[2]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
[3]吴永波,张彩虹.社会科学数据处理软件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缪舜.教学设施开放管理的尝试[J].管理方法与技术,2003(2):52.
[5]任春亮.对农村教学点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读与写杂志,2009(11):197.
[6]王凯华.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问卷调查[J].才智,2011(24).
[7]戴军,娄小平.农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J].农业考古,2010(3):233-235.
[8]赵丹,吴红超.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研究:农村教学点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3):61-65.
[9]张铁夫.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普教研究,2012(2):130-131.
[10]王青霞.重庆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农业经济管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