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清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途径,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但是,我国农村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就存在着诸多的不平等现象,而且这种不平等体现在诸多方面。
【关键词】基础教育;不平等;差距
一、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巨大差距。农村中小学入学率相对较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流失率高,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是体现在师资力量上的差别。农村师资配备不均,农村教师的待遇过低,因此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第二就是教学设施的差别。农村的硬件设施不均,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生源质量不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农村的教育落后于城市。三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别。四是教育结果的差别。城市里教育培养的学生乐观自信,全面发展,而农村的学生是读书的机器,缺乏自信,缺乏爱好。
(二)不同性别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有些父母心中这是根深蒂固的。在偏远山区,他们认为女儿就不需要接受教育,因此就不让女儿上学。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他们的这种思想更是不可动摇。有些人就只是因为性别问题就失去了她们应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贫困地区男女受教育程度差距更大。
(三)“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在如今众多的学校中,许多学校在无形中都有它们自己的级别,出现了“重点”与“非重点”。出现了这样的等级划分,就容易出现师资力量转移的现象,许多优秀的教师都转向“重点”学校。这些“重点”学校的门槛会被抬高,只有那些有钱人家庭的孩子才能进入。如今大量的农民工子女由于身份的原因,他们大多都无法享受城市的“重点”学校的教育。
(四)“优等生”与“差生”所受的教育不公平。本来大家生来就是平等的,但由于某些原因,有些人只是暂时稍微落后或者只是接受新知识比较慢而已,就被划分为后进生或者是差生。而被称为优等生的同学就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这些优等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有着某些特权,他们是被特殊培养的。被划分为差生的学生在各方面都不被重视,因此他们很容易被冷落和忽视,这样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五)阶层差别与职业差别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家庭背景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占人口90% 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孩子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中来自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这就从主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业成功机会上的不平等。
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由于政策的倾斜,城区重点学校生源就好,升学率就越高,上级政府的教育投入就越大,学校发展步伐就越快,而乡村学校就苦了,尖子生跑了,升学率低了,政府投入就少,办学条件就差,生源就成问题,压力就越大,办学步履艰难,城乡教育的差别和不公平就因此而出现。由此造成了两种循环,城市教育呈现良性循环,而农村教育呈现出恶性循环。
(二)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把培养少数能升重点的“尖子生”作为主要任务,对这些“尖子生”进行大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忽视了农村大多数学生,这种教育被称为“精英教育”。这种精英教育造成的后果就是对重点学校投入越来越多,使这所学校称为设施好、师资力量雄厚、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
(三)教师的歧视倾向。教师的偏袒心理,没有一视同仁。教师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忽视中等生;学校只重视智育,忽视了德育和学生个性心理等的教育,学生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发展,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的怪现象,直接导致了中差生接受教育的不公平和个性发展的不公平。被忽视的学生还容易造成自卑心理。
(四)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落后。有些教育管理者,口头上唱着“抓改革,转观念”的高调,实际上却死死抱住“应试教育”不放,他们仍以抓重点学校教育,提高本地教育知名度为由,为重点学校招生开绿灯,“尖子生”可以进入重点学校接受優质教育,中差生和贫困生则无法享受与他们的同等待遇,形成重点学校生源猛长而出现大班额,乡村学校生源不足而浪费教育资源的恶性循环。
(五)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很多女性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有些中国人的思想一旦形成就是根深蒂固的,是难以改变的。他们认为女生没有必要接受教育,觉得读了再多的书还不是要嫁人。因此,女生就这样被剥夺了她们应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举措
(一)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制定优惠的措施吸引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推广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互换和城乡学校“一对一”政策。要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想改善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必须与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教师待遇。
(二)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细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教育的评价不能仅仅是依靠升学率,而是要用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每位教师都要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不体罚学生。还有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综合起来评价。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和考核。
(三)推动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本身的能力,大家把教育作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更多关注本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要在乎学历的高低,更不要在乎学校的贵贱。既要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还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注重个性的发展。
(四)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的配置模式。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制造教育差距。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注重地区教育发展的平衡。
(五)学校不划分重点班,教育资源共享。学校不划分重点班,教育资源共享,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育,培养个性化人才。要关心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德智体美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要想屹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教育,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教育。农村的教育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个发展战略,在重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教育的公平性。在教育改革的情况下,在教育投入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到农村地区教育公平的问题。希望农村地区的教育有很大的突破和改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张小梅.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教育公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4).
[2]温娇秀.地区间教育不平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8).
[3]刘轶男.中国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