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的教育资源概念分析

2014-04-29 00:44唐明钊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资源教育

教育资源学处在萌芽阶段,对于教育资源的概念,有的侧重教育经济学,有的侧重教育信息学……从资源科学、经济学、教育学、信息论、传播学等多元视角,教育资源的概念亦各有不同。教育资源,是指可资教育利用并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凝聚形成人力资本的资源总和。厘清教育资源,有助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对教育资源概念的界定不能局限于诸如教育经济学之类的单一视角,全面而系统的视角有利于对教育资源的认识。”[1]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教育资源的概念,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梳理,形成教育资源的整体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定义,这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士石玉林认为:“从资源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看,资源学界至今只是对自然资源研究得比较系统,自然资源学及其分支学科发展也比较快,而对社会资源的认识和研究可以说刚刚起步,至于知识资源的提出仅仅是近几年的事,可以说还在孕育之中。”[2]虽然在资源学科分类中包括了社会资源学,在社会资源学的分类中也包括了教育资源(学)、人力资源学等,却没有对教育资源作具体界定。资源分类系统如下表:

(说明:根据石玉林.资源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第63页表3-1资源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位——分类系统表(1-3级),为了减少冗余,省略了自然科学的2、3级分类。)

在《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学科体系修正方案图中:教育资源(学)与科技资源(学)、资本资源(学)、人力资源(学)等,同为社会资源学的分支。[2]也就是说,教育资源(学)在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中是有一席之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科学分类框架表中,教育资源(学)却不在其列,[3]可以说:“社会资源的划分是初步、尝试性的。” [2]对社会资源的系统研究,还有待深入,对教育资源更是如此。教育资源仅仅是作为一个社会资源类别划入了社会资源子系统,教育资源系统研究文献十分有限。近年来,关于人力资源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信息学以及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论著颇丰,但鲜有系统论及教育资源的。

“广义的社会资源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资源,还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管理、文化等物质形态的资源。”[4]“社会资源的主体是人,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的核心。”社会资源包括的范围相当广,“除人力资源外,其他社会资源都是由人创造和积累的各种科技、文化成果,主要包括资本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或文化资源。” [4]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一类已经成为资源学研究者们的共识。但关于什么是教育资源或者说对教育资源的界定还有诸多不同的看法。

二、基于經济学视野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Educational Resources)根据《教育大词典》的解释: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5]

“教育资源是教育部门所利用的一切经济资源。它具有可利用性和稀缺性。”[6]肖昊强调:“一是不能把教育资源理解为非经济资源。一些非经济资源,如教育制度资源、教育政策资源等,就不是稀缺资源,不能作为教育资源来对待。二是不能把教育部门等于教育领域。教育部门是经济学概念,指的生产教育的各个专门机构的总称。教育领域是教育学概念。”[6]“它的外延走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教育资源。”[6]显然,作者是基于经济学对教育资源作了界定。作者强调了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值得教育资源研究者引起重视。

三、基于资源与环境科学视野的教育资源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教育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和。教育的自然资源包括:教育的自然条件(土地、草木等),教育环境(房屋、场地、社会教育氛围等),人力(未经开发的人力)。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教育的人力资本(已经开发的人力),教育资金以及教育技术。事实上,严格区分教育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相当困难的,因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把教育资源称为可供教育利用的环境、人力、资金、技术资源的总和。教育的环境资源包括教育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7]王惠青认为:“教育的自然环境是人与其所在自然当中的关系。人不能脱离自然存在,教育领域中的人也必定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尽管在人类的发展中,教育有超脱自然的现象,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人们又回归于自然。”[8]关于这段文字梳理如下图:

本图与作者本意略有出入,但通过梳理,让我们对教育资源有一个更直观的系统认识——尽管这种认识还存在不足。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作者把受教育者(未经开发的人力)列入了教育资源,并且提出了教育环境资源。

四、基于信息论视野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还有观点认为: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教学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开发与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与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基于教育学视野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包括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9]也即教育的三要素,在教育三要素说中,财力是教育经费、人力是学校教职员、物力是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在顾明远先生组织编写的《教育大词典》中,教育资源既包括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也包括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教育资源是以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为基本功能, 具有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10]这一定义把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育信息纳入了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资源的内涵。后来,又有学者把时间也纳入了教育资源,即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资源。[11]这就是教育资源的“五要素说”。五要素具有较强的普遍适应性,比如企业,同样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换言之,五要素并没有揭示出教育资源的本质。基于教育学视野的对教育资源的定义主要着眼于学校教育,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对教育资源“窄化”的倾向。

六、基于资源科学视野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为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总称。”[12]“教育资源包括四个方面:①学生资源,②教师资源,③物质资源,④财力资源。”“任何一个教育过程,都是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消耗过程。从教育经济角度分析,要求使用率高、消耗小,即要求较高的利用率。從宏观上看,它是整个社会进行全部教育活动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微观上看,它是一定地区、部门或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教育的经费效率侧重在资源的利用率上,可视作单位的教育资源消耗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与使用、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教育资源之比。”[12]

基于资源科学视野的教育资源有两点最引人注意:

一是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资源。这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来说,是最好、也是最有说服力依据。所谓的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其出发点与归宿点都应该是学生,而且只能是学生,包括教育结构,也必须以学生资源为基础,离开学生资源的教育结构是空中楼阁。

二是强调了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来看,我国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理想化、形式主义浪费还存在。所谓误人子弟,其实就是最大的教育资源浪费。表面看是教育资源利用问题,从本质上看是揭示了教育资源的特殊性与稀缺性。虽然从长远来看,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也许不存在,但在某一时间段、某一局部区域来看,是存在的。这就为教育资源的均衡与有效配置找到了根据。

七、基于教育生态学视野的教育资源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生态学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并在此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 “教育生态系统的资源内容十分广泛,大致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类别。”并且强调:“人力资源构成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又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层面。”以上摘引内容出自范国睿先生的《教育生态学》,该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较为详细研究教育生态学的学术著作。该书第四章教育资源与教育生态,较系统地分析了教育与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生态、教育资源分布与教育生态,教育资源浪费与教育生态。这对系统研究教育资源很有启发。

八、基于哲学视野的教育资源

在对教育资源的定义和界定上,“应该包含狭义和广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教育资源仅指学校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广义而言而包含学校以外的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各种教育资源。因此,广义的教育资源包括宏观或微观、校内或校外的要素、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资源、自我学习资源、其它教育活动资源、学生受教育或自学所需要的资源及教学系统的各要素资源。如果综合上述两个层面的界定,那么教育资源就是指任何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它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的提供是为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所以教育资源又称为教育条件。”[13]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研究员顾佳峰进一步分析了狭义的教育资源和广义的教育资源。他认为:“狭义的教育资源,就是从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财力资源、物力、人力及时间四种资源,是一种微观角度来界定的资源。财力资源包括公共经费及私人经费;物力资源包括活动空间、设备、设施等有形物质;人力资源包括学生、教师、校长、行政人员、家长及社区人士等;时间资源包括教学时间、学习时间、行政人员处理行政的工作时间。因为获得这些资源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其供应都是有限度的,教育机构是在获得这些资源的过程中,需要稳妥处理各方面的需求,并承诺进行良好地使用。”[13]“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教育资源,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无形教育资源包括品牌、声誉、专利、技术或营销的诀窍。”[13]顾佳峰分析认为:“不是所有资源都能够是一个教育机构建立起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要使一个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产生独特竞争力的教育资源必须既独特又有价值。因此,这部分资源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资源了,而是具有价值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教育资源。所谓独特的教育资源,是指其它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资源,比如学校拥有某位特殊才能的教师,而其它学校没有。但学校拥有独特且有价值的资源之外,还需要有能力去有效地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否则将无法创造或维持其他独特的竞争力。因此,学校不必拥有独特且有价值的资源也能建立独特的竞争力,只要所拥有的潜能是没有被其者拥有的即可,因为这种情况下,这种潜能就自然成为一种具有战略性的资源了。”[13]顾佳峰先生的这段富有思辨的文字十分精辟地揭示了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研究教育资源打开了一扇窗。

九、余论

文中选择了七个不同视野的教育资源,可谓各有千秋。教育资源在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中常常被窄化。这种窄化既有认知上的问题,也有功利价值取向的因素。对于教师,更多关注的教育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教育机构,如对学校来说,既关注学生资源,更关注教育经费、师资、设施、设备;对于家庭,往往关注学校教育资源、社会环境教育资源,而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资源又“视而不见”;对于商业机构来说,教育资源就变成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市场,如在网上只要输入“教育资源”几个字,立刻出现了成千上万与教育资源相关的网页,打开一看,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所谓的“课程资源”。这些现象也正好说明教育资源的复杂性。

要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资源,必须首先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满足教育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构成教育活动的因素很多,只有那些必要的、离开了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的因素才被称为要素。而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看法,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四个方面”。[14]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15]

——“不管教育水平和程度如何殊异,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却是相同的,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16]

——“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有其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17]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包括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18]

还有学者将教育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五个要素。[19]

以上几种观点基本反映了对教育要素的不同见解,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既有相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意见。大家都一致认为教育要素中必须有的也是首先有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起中介作用的要素有不同的表述和看法。有些认为这些起中介作用的是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有些认为是教育环境,教育手段。

综合以上观点:教育者、受教育者、媒介、信息、场所、设施、教育效果等都是教育活动要素。但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又如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等,其教育要素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可否概括出适用于所有教育类型的教育要素呢?答案是有的。其实,教育就是一个特殊的传播过程。

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

Who (谁)

Says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这五个短语的线性结构如下:

把这五个短语的线性结构与教育过程对应起来就得到: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教育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如教师)、教育信息(如学科知识信息)、教育媒介(如教材)、受教师者(学生)等四个教育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效果既受前面四个因素的影响,也教育环境、受教育目的、教育管理、教育手段与方法的影响,因而也更为复杂。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活动的开展还需要一定的教育场所、教育设施、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要素可以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介、教育经费、教育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等。当然,要实现教育目的或达到较理想的教育效果仅仅有以上条件还是不够的。比如,至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要素。也有学者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出发,把教育资源定义为:“教育资源是指支持、促进、教育的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和条件。”[20]“凡是教育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资源, 即教育资源是教育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的统称”。[1]

基于以上的启示,可以把教育资源定义为:教育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多维的复杂系统,所谓教育资源,是指可资教育利用并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凝聚形成人力资本的资源总和。下面简要阐释这个概念。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什么?是人口资源,是人。因此,人——作为受教育者的人,即学生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教育资源,这是教育之本;要把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本,就必须通过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教育等,使人类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价值观念等,得以通过教、学,内化凝聚在受教育者身上,并使之成为人力资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教师、媒体工作者、教育管理者都是重要的教育角色,都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教材、教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媒体、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都是教育媒介,都是教育资源不可或缺的;要实现这些资源的整合,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拨款、教育场所、教育设施等都不可或缺,也是教育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教育资源是一个集合概念,也是一个整体概念。教育资源依赖于教育活动的存在而存在,教育活动也依赖于教育资源的存在而存在,所不同的是教育活动对教育资源的依赖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比如,教育环境资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育资源并不具有独占性,正如土地可以种粮,也可盖楼,玉米可以作为粮食,也可以作为饲料,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笔者并非想把教育资源泛化,只是想以此构建多角度、多视野的教育资源,以利有识之士更充分地研究、利用教育资源,促成人口大国早日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以实现14亿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注释:

[1]王伟清.教育资源学及其创建[J].教育与经济.2006年(2).

[2]石玉林.资源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

[3]瞿保奎,唐瑩:教育科学分类:问题与框架——《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代序,见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4]彭补拙 黄贤金 濮励杰等.资源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5]吴振华.美国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发展成因研究:以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5.5.

[6]肖昊.教育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7]王惠青,杨新媛.论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评论.2000(6).

[8]王惠青.论教育资源与教育可持续发展[J].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专刊.

[9]教育大辞典编写组.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0]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1]王锡宏,王文长.民族教育经济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

[12]彭补拙,黄贤金,濮励杰.资源科学概论[M].2008年9月第1版.

[13]顾佳峰.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研究——空间计量分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14]杨建华,陈鹏等.现在教育学[M].第3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5]沈壮海.教育学导论[M].第9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16]查啸虎.教育概论[M].第19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7]张人杰,邓云洲.大教育学[M]第4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8]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M].第17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邵波.关于教育诸要素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0]彭绍东.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 (11).

作者简介:唐明钊(1966-),男,四川成都人,四川民族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资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资源回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