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记者对新闻事实的鉴别力

2014-04-29 03:45李梅
理论观察 2014年1期
关键词:鉴别力新闻记者

李梅

[摘 要]要提高对新闻的鉴别力,记者除要在新闻实践中打好知识功底、学习学习再学习外,还要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怀疑精神,培养可靠新闻源,提高社会的认知能力。唯有如此,新闻的真实性才更有保证。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事实;鉴别力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1 — 0097 — 02

一、掌握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闻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从广义上说,新闻和哲学,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学,是通过人类思维的高度抽象力,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激发创造活力,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新闻,则是通过对事实、信息的传播和对舆论的引导,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了解客观世界,从而积极投身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通过眼睛、耳朵和大脑收集材料,了解事实的过程,而材料不等于都是事实。正确处理材料和事实的关系,是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记者在调查收集材料时,要重视从某一报道范围的全部总和、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中去掌握事实;不能随便挑选一些片断事例,来印证自己的主观想法。那样容易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歪曲事实真相。此外,还要注意分析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总之,记者在采访一件事情时,既要了解它的现状,抓住主要特点,又要了解它的历史及其主要矛盾的发展过程,清来龙去脉,从中找出理性的落脚点和客观的平衡点。

记者的理论功底将影响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深度。客观事实在从混沌走向萌芽,再达到成熟的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的外部形态比较容易把握,但要做出深入的报道,则必须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透过纷繁芜杂的形态发现事实所处的状态,揭示事实的本质、预测事实的运动趋势。

新闻工作者每天接触的是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事物。社会赋予记者的责任是,要用正确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反映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这些新东西,做出客观、公正、正确、及时、生动的报道。但往往由于我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缺乏胜人一筹的观察力,致使新闻报道与客观实际存在差距。有的报道停留在对事物浅层的“扫描”上,反映不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有的报道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用局部的事实概括全局;有的报道抓不住要害,主次不分,满足于开“中药铺”,罗列现象,甚至颠倒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记者所要报道的是疾速变动的事物,这种事物具有不确定性,而记者的职业兴趣就是追求历史瞬间的丰富性,力求快速正确地反映变动中的事物。这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客体像万花筒一样多变,而报道主体要在匆忙中对客体进行正确的反映,而且尽可能是深层次地反映。要达到主客观的和谐统一,当然是件难度极大的事。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他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新闻工作者掌握了哲学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就可以获得深邃的观察力,犹如X光机具有穿透力一样,能洞察事物的内核及其相互联系,并对事物发生的变化及其走向趋势做出反馈与判断,使新闻工作者获得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洞幽烛微的能力。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赋予记者聪明与智慧。哲者,聪明之谓也。在古希腊中哲学就是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也将哲学解释为“智力”,智慧。记者通过学习哲学,在新闻实践中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就可变得耳聪目明,就能在新闻天地中自由翱翔,既能腾飞于云霄之上,鸟瞰林林总总、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又能俯冲而

下,细察于青之末。

二、打好知识根底,学习学习再学习

如今,进入新闻单位的门槛增高了,大学学历已成为必备学历,也就说,现在的记者都经过大学数年的某一专业的系统学习,掌握了某学科的知识,这是优势。但同时也往往有着各自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学中文的,历史知识可能不那么丰富;而学历史的,又很可能缺乏经济方面的知识。而作为一名记者,他所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即使你所担负的是某一方面的报道任务,如经济报道,也往往会涉及到文化的、历史的、法律的等等方面的问题,如果知识面狭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必然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我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面对同样的问题和事件,有的记者慧眼独具、分析深刻,有的记者则是感觉迟钝,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是为什么学识差距所致也。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马克思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图书馆里常年苦读,脚下的水泥地板竟被磨出了一道明显的痕迹!一代伟人毛泽东,集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同样也是一生酷爱读书勤学不辍,卷帆浩繁的二十四史就通读了三遍,并作了大量批注。所以,记者一定要狠下功夫,拿出“马上、枕上、厕上”的学习精神来,多读一些书,大大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再者,现在的社会变化迅速,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作为一个新闻人,更应当有学习的紧迫感,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三、要有怀疑精神,培养可靠新闻源

在采访和写作中,都离不开逻辑判断。道理是靠辩出来的,可以与人辩,也可以与自己辩。在思维过程中,这个“辩”实际上常常表现为一种怀疑的眼光。新闻记者需要讲求一点”辩”的精神。在对新闻材料和宏观形势作了综合的“审时度势”之后,明确了新闻价值,下一步主要是集中对采访材料作细致的分析加工。记者的专业特长是“新闻眼”,新闻以外的社会经济各业,对记者来说都是客体,都是他所面对的领域。因此有必要对采访到的新闻事实的合理性作一番论证。现在的社会上,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现象错综复杂,经常惹出一起又一起的争执、纠纷和官司。记者面对这类事情时,常常需要自己动脑筋作出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判断,使自己的判断尽量接近事实的本质。

记者报道的事实主要来自于信源(Suorecs)。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引用信源描述那些读者无法亲眼看见的新闻事件、人物的行为和文件公告等。记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套路,通过向信源有选择地提出采访问题、并有选择地选择信源的引语,来建构事实或现实画面。新闻故事就是通过作为信源的他或她所代表的社会角色和阶层讲述了出来。因此,记者控制着文本中的信源、人物、引语,并引导读者按照事先设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阅读。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记者没有时间、资源和途径深入了解每一个信源,独立确认事实,通常是通过引用可靠的新闻源来建立事实。所谓可靠新闻源,是指这种信源对记者说的话无需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就可以被认定为事实。

通常记者掌握的信源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一、权威的新闻发言人。这是指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信源机构会选择最优秀的、并最能代表其利益的人发言,向新闻界透露消息,并不在乎这个人是否真的掌握事实真相。一般来说,这种新闻发言人都是代表官方,官方对事实的认定可以消除道听途说的信息混沌状态,是最为可靠的信源。二、“消息灵通人士”,也可称为“线人”。因为“线人”来自生活中的各个阶层,所以他们的触角遍及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嗅觉也非常敏锐。依靠可靠的、信得过的“线人”是增强记者发现新闻的重要途径。三、通讯员,通讯员一般由各个行业的负责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构成,为了宣传自己行业的工作业绩,向公众公布业界最新动态,通讯员一般都能向记者提供真实的新闻线索,信息真实性较有保证。但也不排除少数通讯员为了多发稿子而欺骗媒体。四、陌生的报料者。报料者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热心的受众,因为判断出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趣味性、异常性或重大性而给媒体提供线索,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更详细的内情。这种信源的可靠性最低,必须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多方了解才可以被认定为事实。`在新闻实践中,因为“接料”后无法辨别真实性,但又不忍心放弃“猛料”而空跑现场的记者比比皆是。

那么可靠新闻源如何培养?针对目前许多报社开辟的“新闻热线”利用率参差不齐、有的形同虚设的现状,要使“新闻源”真正活起来,必须建立一支庞大的“线人”队伍。一是在容易出新闻的行业或部门指定“线人”,如在公安、消防、交通的“110”、“119”、“122”、医院的“120”、海关、气象、商场、社区等部门,建立为报社提供新闻线索的固定“线人”队伍,让他们有意识地为报社提供新闻线索。二是一定要给这些固定“线人”固定的相应底薪,激发他们踊跃提供新闻线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提供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再另外付费。三是把“线人”作为办好报纸的有生力量,尊重他们的劳动,为他们的人身安全负责,对他们的姓名一定要保密,以免产生其他问题。

四、 做“社会人”,提高记者对社认知的能力

新闻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社会是新闻活动的舞台,社会上的人和事是新闻报道的对象。因而新闻工作必须面向广泛的社会生活,否则,新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基础。

这势必要求新闻工作的从业人员—记者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

记者所从事的新闻活动是社会活动,因此,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现象自然就属于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的内在过程正是从社会认知开始的。因此,从心理学方面看,与记者的新闻敏感联系最直接的心理现象就是记者的社会认知。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必然要面对极其复杂的社会现实迅速、准确地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并对其进行对照分析,进而作出判断,并预见这一事实的社会反响。这一过程正是记者的新闻敏感产生过程,同时也是对新闻事实进行的一系列的社会认知过程,这种社会认知的最初阶段是社会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

记者在从事新闻活动中,对客观事实的知觉和识别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记者的社会经验参与了知觉活动,并且这种经验在心理反映中转化为一种心理背景,这一心理背景决定了记者对哪些事实最易被其社会知觉所选择,而不是对其全部状态和性能都给了知觉反映。

如何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笔者认为,首先,记者要对任何事物保持新鲜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处处留心皆学问,天天学,活到老,学到老;二、全面熟悉采访对象,具有内行的眼光。俗话说:“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记者只有熟悉情况,成为“行家”,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新鲜感才可能成为发现新闻的良好品质;三、拥有多学科知识,具有广博的知识素质。广博的知识是记者获得事实的“接通媒介”,记者要对新闻事实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必须学习和了解多种学科的基本知识;四、学会并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具有追根究底的思维品质,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发现新闻,善于运用纵向思维发现新闻,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发现新闻。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增加,以至于信息环境化,环境信息化,这势必要求记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社会认知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对信息的选择、组合能力,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预见和判断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新闻鉴别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闻事业中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鉴别力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国家认同感”视域下小学音乐社团工作创新策略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精神上的鉴别力
高校思政课如何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新媒体视域下
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迫选式测验的编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