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芳芳
【摘 要】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由各种人际关系网而组成,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关系网络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当前,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已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人格形成及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及影响因素,以及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期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
【关键词】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交往能力;关系;研究
1、前言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业任务非常的重,因此学生普遍将自己的心思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社会活动却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体现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阵地。
2、学生人格形成及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及发展的因素非常的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遗传。生物遗传对于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格本质上就是许多种力量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之后,形成的一个整体动力系统。
第二,社会因素。学生人格形成及发展还受其社会因素影响,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经历正处于不断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因此不管是微观意义下个体的生活情境,还是宏观意义中社会文化都会对人格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1]。
第三,环境因素。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都会对学生人格形成及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环境因素实质上是多种变量的综合,而且这些变量之间还处于互相依存和互相包容的关系中。有心理学专家研究后发现,学生人格特质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刺激而表现出来的反应具有其独特的方式。
第四,文化因素。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人格特质的不同是由于各自文化背景而造成,且文化还是人格无限发展后的衍生品,同时文化又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性要素。
第五,认知因素。根据不同的角度,认知方式可以分成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认知方式、同时性和继时性认知方式。根据认知方式不同,学生人格特质也会出现差异。
第六,民族心理。各民族间具有其共同的地域、语言、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素质,且内部成员还有较强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因此各民族间共同的心理特征也是个体人格特质的具体体现。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3.1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心理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人际认知。学生的人际认知是其进行人际交往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决定其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的重要因素[2]。主要体现在认知他人、对交往活动认知以及自我认知方面。反应了学生在人际交往以及日常生活中,感知自己同他人、自己同自己、他人同他人等关系,从中体悟出彼此之间的想法与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其二,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指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做到随机应交、游刃有余,在控制或者是调整自己的情绪的同时,还能够对他人的情绪进行管理。通过情绪管理,当学生处于人际交往活动中时,就能够让对方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并产生情绪共鸣。
其三,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一般在具有意义或者是目的性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互相能够理解对方,从而将冲突或者是隔阂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2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观。许多学生会受社会大染缸的影响,出现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对于自身的人际交往活动,往往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都无法做到真诚相待,这对于其人际交往能力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第二,受当前许多新理念的影响。学生通常具备很强的接受能力,对于许多新鲜事物都会有好奇心,再加之受环境的影响,就可能会形成攀比心理或者是过度追求时髦,在这样的拜金主义影响下,会有部分条件优异的学生摒弃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品质,提倡提前消費和过度消费。这些学生处于人际交往活动中时,就会感觉到强大的优越感,甚至不把他人放在眼里,而受此影响,许多学生由于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的差,于是会感觉到自卑,人际交往活动中也不见其踪迹,往往因悲观而退缩。
第三,许多传统文化都具有其负面效应,而这些负面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人际交往,致使学生处于人际交往活动中时,无法做到开放和主动,甚至出现猜疑等情况,而在学习生活中也缺乏关系较好的朋友。
第四,受互联网络影响。随着互联网络不断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的便利,但是互联网络也具备一定的弊端[2]。由于学生接受新信息、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速度都相对较快,对于网络技术当中的各种新鲜事物又缺乏自制力,因此将自己的课余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中,对于内心的苦闷以及不良情绪,更多的学生选择向网络世界吐露,致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越来越贫乏,人际交往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
第五,受家庭因素与学校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的教育以义务教育为主,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之学校为了提升其升学率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迫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到学习活动中,人际交往活动方面直接被忽略。而当前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十分溺爱,而在家庭里又缺乏横向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从小就已经缺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在生活中也不会融会贯通。
4、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情感欲求、控制欲求以及包容欲求等方面。其中,如果学生的情感欲求非常的强,他会迫切期望同他人建立起来情感关系,并且尽量维持好这样的关系。而如果学生的情感欲求相对较弱,就会出现厌恶心理或者是冷淡态度等。
其次,如果学生的控制欲求非常的强,他会选择以权威或者是权力的方式,形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威信以及权力,对他人起到支配、领导甚至的控制的作用[3]。如果学生的控制欲求相对较弱,大多会选择追随他人的行为,处于受人支配的境地。
此外,如果学生的包容欲求非常的强,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与他人的交往,通过随同、相容以及沟通等方式,尽力维持和谐友好的关系。但是如果学生的包容欲求相对较弱,就会选择疏远或者回避他人,最终陪集体所排斥甚至孤立。
5、结束语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其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优良的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必需品。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重视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到更多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杨玲,曹莉莉,卢婧,等.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04(04):428-433.
[2]周倩,姚志强.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09):1110-1111.
[3]苏娟娟.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06):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