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休闲农业的定位与作用

2014-04-29 00:35郑榕妍
农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新型城镇化作用

郑榕妍

摘 要:从休闲农业的内涵与特性入手,认为它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具有可持续性、科技性、文化性和产业融合性的特征。介绍了发展休闲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在实现农民市民化、就地城镇化、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城乡统筹发展5个方面存在的意义。然后从资金保障、发展动力、劳动力资源和物质保障4个方面阐述休闲农业是如何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形成,具体介绍了休闲农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旅游小城镇、旅游新农村社区和旅游卫星城镇。最后阐明休闲农业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城镇化的不同特色、合理规划和利益共享3个要点。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休闲农业;定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377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t was a new type of industry which integrated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It also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culture and industry convergence. This paper pro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new urbanization, which had the existing significance in the five aspects, such as peasant citizens, in-situ urbaniz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leisure agriculture guided the forming of new urbanization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financial security, development power, labor resources and material security. The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modes, which contained small town for tour, new rural community for tour and satellite town for tour.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ed matters need attention which include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rational planning and revenue sharing.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Leisure Agriculture; Location; Function

0 引言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进步的重要标志[1]。中国于1998年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2],到现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3],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因此,如何发展新型城镇化,探索出一条新路提升中国城镇化的质量[4],关系到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而且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动力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旅游逐渐成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新生动力。国内的一些学者从旅游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和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方面开展了各种研究,认为旅游活动在本质上符合城镇化进程的内在动力和规律,旅游城镇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功能[5]。而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集一、二、三产业的功能于一身[6],又贴近农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目前还没有人研究它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因此,笔者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1 休闲农业的内涵与特性

1.1 休闲农业的内涵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经过科学规划、开发,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以增进城乡居民互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7]。它依靠着人们对农业的重新理解与诠释,以农业景观、科技和文化作为依托,从而使传统农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出大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2 休闲农业的特性

1.2.1 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既是休闲农业的指导思想,又是它的终极目标[8]。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休闲农业形成了集农业生产、休闲农业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于一体新的产业业态,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好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农业走上一条良性、健康的发展之路。

1.2.2 科技性 休闲农业的本质在于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社会、人等方面的和谐,通过以旅游形态包装的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促使中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9]。依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开发“新、奇、特、优”品种;对土地实施生态保护栽培,发展立体农业、阳台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发对农业废弃物利用,比如用无患子果皮作原料,生产出对环境无污染的纯天然洗涤系列产品等。通过采用高、新技术,使得农业的潜在功能越来越得到开发。

1.2.3 文化性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在乡土社会环境中孕育、成长的[10],因而农村、农业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目前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应用最多的是田园文化和民俗文化。比如欣赏农村美景,参与农事活动,品尝农产品,购买土特产等各种田园活动或是参与节庆活动、地方娱乐和婚俗过程等民俗活动。因此,将传统文化作为休闲农业开发的底蕴无疑会使该农业旅游产品更有档次和品位,也成为避免产品雷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1.2.4 产业融合性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交叉性产业,它将一、二、三产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对农业、农村各种资源的深度挖掘,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借助服务、科技、文化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农业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当地的服务业、加工业、旅游业、建筑业等产业发展,形成休闲农业产业集群,进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产生波及效果及产业关联效果。

2 发展休闲农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长期从事城镇化研究的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认为“城镇化是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最大机遇”,“城镇化新政”不仅标志着中国改革的新起点,更预示着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1]。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有多种形式,有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服务业带动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动的城镇化以及由高科技带动的城镇化,而由休闲农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以往的城镇化,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如图1所示。

2.1 实现农民市民化

休闲农业在基础性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将只具有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第二、三产业转移,挖掘了农业的游览、休闲、养生、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民俗保存、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在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带动了农民由单纯的种植业者向加工业人员或服务业人员等多重产业身份转变,从而逐步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最终实现农民市民化。

2.2 实现就地城镇化

由于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单纯依靠大中城市的吸纳能力有限。伴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的是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用水紧缺和空气污染等众多“大城市病”。相反,相比于超级城市与特大城市,小城镇的发展明显不足。如果能依托休闲农业吸引外来资金进行投资建设,把各种基础设施建好,使农民能够就地或就近得到就业机会,走农村自我城镇化道路。既能够降低进城务工的成本,彻底解决“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又能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2.3 实现文化传承

休闲农业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个最佳方式,因为只有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改善和充实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才能长久地吸引消费者,避免旅游产品雷同,增强休闲农业的发展后劲。这就迫使经营者和农民注意挖掘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深层次发展的休闲农业类型——创意农业[12],更是把“文化”作为核心发展要素之一,把文化内涵注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从而将农业从产品生产上升到文明展示的高度,让消费者“体验”文化、“消费”文化。

2.4 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

休闲农业的可持续性注定了与生态保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无污染的农产品。这就使得农场经营者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开发破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甚至要投入资金来恢复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建好各种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提供了优质的旅游资源,而休闲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刺激经营者保护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实现可持续性城镇化的绝佳选择。

2.5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休闲农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集第一、二、三产业的功能于一体。它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到农村,利用城市的科技优势、经济优势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面貌的改善,缩小城乡差别。

3 休闲农业如何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形成

3.1 消费聚集是促进城镇化的资金保障

以人均GDP为代表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以后,自然会对精神生活产生追求,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外出旅游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中国的休闲农业就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1年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500亿元[13]。以福州市永泰县休闲农业发展为例,从图2中可以看到,从2004—2006年永泰县旅游总收入增长并不明显。从2007年起旅游总收入才有较大增长,而这个阶段正是永泰县充分挖掘其旅游资源,开发休闲农业产业的初始。可以说日益发展壮大的休闲农业能成为小城镇建设很好的投资、融资渠道,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成为除政府财政拨款外的又一资金来源。

3.2 产业集群是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动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4]。城镇的发展必须要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没有产业基础的城镇化只是唱“空城计”。休闲农业以农业资源、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文化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的分解重组以及延伸,将这些要素融合进产业链的各环节,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从而形成农产品加工、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城镇化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避免了“有城市无产业”的过度城镇化。

3.3 人口聚集是促进城镇化的劳动力资源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推进城镇化的客观要求。由于休闲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需要一整套的配套服务设施,比如导游、农场管理人员,还有餐饮、食宿、商场也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因此,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吸引和带动大批的农民就业,为城镇化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4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城镇化的物质保障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为了招徕游客,经营者会对休闲农业区域内的村庄、道路、田园进行修葺、建设、保护,力求美化;完善区域内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在食宿建设上,会注意餐馆、宾馆等接待设施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情况,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而这些是城镇化进程中所必需的。

4 休闲农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4.1 旅游小城镇

相较于大中型城市,小城镇对外来资金、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弱,但是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加之它本身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因此,此类小城镇只需要寻找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就能发展成很好的旅游小镇。如依托自身的自然资源,可以发展温泉小镇、渔港小镇、滨海小镇、花卉城等特色资源小城镇,如海南的滨海小镇、黑龙江的滑雪小镇亚布力镇等;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民族风情城镇、休闲古城古镇、创意文化城镇等具有文化内涵的小城镇,如乌镇、西塘等江南六大名镇;借助风景名胜的泛旅游延伸,可以发展休闲农业城镇,开展农家乐、休闲农场、农业科技园等休闲农业项目。福州市永泰县青云山农家饭庄一条街,由当地民居改造而成,依托青云山景区,以“游青云山、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题。只要地方拥有特色资源或优势产业,就可以结合休闲农业延伸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小镇。

4.2 旅游新农村社区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以休闲农业的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打造休闲农业产业链为核心,以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为支撑,将村庄的发展依托于休闲农业,把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转化为旅游资源,用自己的房屋从事旅游服务产业,从而把农业转化为综合产业、农民身份转化为居民、村庄转化为城镇化的社区。通过引入休闲农业,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这是休闲农业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最普及的模式之一。如河南省许昌市明义社区以农业观光、休闲作为核心,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结合当地的特有文化,打造出一系列休闲农业产品。

4.3 旅游卫星城镇

可以在大城市周边建立旅游卫星城镇。卫星城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关系密切但又相对独立的外围城镇。它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等条件,很适合于发展休闲农业。无论是发展民宿农庄、休闲养生园区还是休闲农场,都可以形成卫星城镇的特色发展。它距离大城市近,可以成为城市居民周末或小长假出游的第一选择,在地理上具有区位优势。同时,又能改善区域小环境,成为大城市的后花园。如北京周边的小汤山镇、成都的山泉镇。

5 注意几点原则

5.1 打造不同特色的城镇化

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它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城镇化要抓住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使城镇的发展壮大拥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根据城镇的实际情况,探索对城镇各种资源的经营方式。以休闲农业引导的城镇化,延伸和拓展了农业和旅游的产业链,使得农业和旅游的特色产业得以聚集,形成规模经济。加之,目前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有依托资源型、依托科技型、依托文化型等多种形式,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途径的同时,也为城镇化提供了不同的发展选择。

5.2 合理规划,保护文化与生态

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开发和使用各种资源,切实保护文化与生态环境,实现城镇发展与人文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建立于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发展规划之上。在以休闲农业引导的城镇化过程中,要将合理规划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也要把它当作城镇发展的灵魂和关键,要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来提升竞争力,城镇的发展也需要和谐的建设环境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5.3 重视利益共享

要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城镇化的首要位置,在休闲农业引导的城镇化过程中,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一种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民的参与、配合,但是当地农民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中往往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让转移到休闲农业产业中的农民稳得住、能致富,使农民真正成为休闲农业的受益者,让农民能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成果收益。

6 结语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15]。因此,人们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但是想要新型城镇化能够顺利进行,势必要考虑到劳动力就业、生态环境等各种问题,而休闲农业具有可持续性、科技性、产业性等多种特性,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可以说休闲农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休闲农业将会在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对城镇化产生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居来提·热合买提,李文君,月尔妮莎·喀斯木.南疆三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5):28.

[2]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

[3] 马庆斌.新时期中国城镇化政策选择[J].中国市场,2013(4):84.

[4] 陈明,张云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名城,2013(2):16.

[5] 孙莉.旅游城镇化理论内涵及其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3(4):73.

[6] 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1(4):37.

[7] 段文霞,肖猛.发展文化创意促进四川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学学报,2012(增刊):57.

[8] 刘军,谭艺平,邓文,等.创意休闲农业的理论体系[J].湖南农业科学,2012(10):48.

[9] 郭一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2):63.

[10] 严晓兰,魏莉.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社会意义探讨[J].农业考古,2006(6):163.

[11] 廖文根.新型城镇化的难点是人的城镇化.人民日报,2013-1-16(9).

[12] 杨祥禄.发展创意农业助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J].农学学报,2012(增刊):14.

[13] 高岩,周培.浅谈休闲农业的发展定位[J].农学学报,2012(增刊):5.

[14] 王银安.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12(64):13.

[15] 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87.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新型城镇化作用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