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秋 顾鑫
摘 要: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多年持续下降说明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冬季体育教学内容未能与春夏秋季的体育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互补是问题的关键。认为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两个项目的技术动作、技能和体能的相似性,使得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互补作用,使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掌握的过程中达到正迁移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情趣,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黑龙江省中小学应在夏秋季节开设速度轮滑体育课程,在冬季速度滑冰课程,使体育教学过程达到一个连续性的衔接过程,有利于激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大学生身体素质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速度轮滑;速度滑冰;教学;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G863.1 G8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4)01–0078–0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Speed Roller Skating and Speed Skating
WANG Feng-qiu1,GU Xin2
((1.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 2.Suile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Suihua 152200, China)
Abstrac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choolchildr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continues to be worse for years, which showing us some problems of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The key one is there is not effective teaching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winte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seasons.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similarity of technique, skill and physical power between speed skating and speed roller skating may make the both co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complementation can play an effect of positive transfer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kil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 for the successional joi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should be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 of speed roller skating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curriculum of speed skating in winter, which making for motivating the students at different age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activitie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through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eed roller skating; speed skating; teaching; complementarity
收稿日期:2013-09-26;修回日期:2013-05-28
作者简介:王丰秋(1962-),男,黑龙江大庆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1 引言
教育部关于 2010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但黑龙江省 2005 年与 2010 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发现[2]:黑龙江省学生体质除身体机能中呼吸机能有所提高外,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身体素质中的爆发力、耐力素质下降明显,且男生下降较女生显著;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呈稳定趋势,但身体素质下降显著,说明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大学生身体素质较 2005 年总体有所下降。此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学生的体质状况未能与全国同步,身体素质下滑趋势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而是继续呈现下降的势态,这充分表明黑龙江省中小学校、高校的体育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一点应引起黑龙江省广大教育界有识之士、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对学校教学改革,特别是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刻的反思。笔者认为黑龙江省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很多,如,冬季气候条件、体育教学的内容、一年四季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体育教学的方法、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任课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评价等等。客观地讲,黑龙江省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可超越的天然劣势。这种劣势限制了我们在的体育教学课时数量上与南方学校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许多体育教师在高校与中学冬季体育冰上课教学方法、手段、内容[3-8]上力求通过不断的创新以弥补由于气候条件造成体育课时少的缺陷。但黑龙江省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是以滑冰课为主,许多大学生没有滑冰的基础,在体育课堂上练习滑冰时经常出现摔倒,由于技术不熟练导致许多大学生对滑冰课失去兴趣,所以以各种理由逃避滑冰课。因此,如何使学生在冬季体育课之前就能熟练掌握滑冰技术动作就成为搞好冬季体育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笔者认为速度轮滑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欢,高校可以在夏季、秋季开展速度轮滑体育课,通过轮滑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掌握滑行技术动作后,再在冬季进行滑冰课教学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 技术动作的互补作用
2.1 技术动作的相似性
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出现过许多跨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两个项目发展的世界冠军成功案例。如,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速滑 1 500 m金牌获得者德里克帕拉,2006 年摘取都灵冬奥会速滑男子 5 000 m金牌和 10 000 m银牌获得者海德里克, 2006 年都灵冬奥会速滑男子 1 000 m冠军, 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速滑男子 1 500 m银牌获得者戴维斯,他们体育生涯的开始都是学习速度轮滑开始的;特别是海德里克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特点,他早期成功的原因是发明、采用了与别人不同的速度轮滑技术——“双支蹬推技术”或称 “海德式溜冰”[9]。从我国速度滑冰与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内容看,在夏季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运动员都要安排大量速度轮滑的训练课。世界体坛上滑冰和轮滑两项目出现的这些跨项目发展的成功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两个项目的技术动作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运动员技术掌握中具有正迁移的作用,起到了同一运动员在不同竞技体育项目训练中的互补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项目是可以进行互相转换,但转换的重点和核心是技术因素,即不同的教学项目之间的技术动作要具有互补的作用。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两个项目运动员滑行的技术动作结构、发力环节顺序、技术链条、动作节律规律相近似,头部、躯干、上肢、与下肢在滑跑时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是相同。运动员蹬伸时做功的方式都是在充分利用体重的前提下不失时机的充分发挥大腿、臀部、肌群全身协调用力,通过器械(冰刀、滑轮)克服阻力,从而获得速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同定的距离[10]。速度滑冰技术与速度轮滑技术两者之间在蹬冰腿髋关节角速度、开始蹬冰时的蹬冰角度、蹬冰结束时膝关节的最大角度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接重心和发力侧蹬的时间、双腿同时支撑重心的时间、蹬冰腿膝关节角速度等技术环节上稍有不同之处,两者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为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技术、训练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提供了依据 [11]。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的技术动作的相似性还表现在滑行的姿势、直道侧蹬、弯道交叉侧蹬等许多动作上,速度轮滑的膝关节角度为 110°~120°,踝关节角度在55°~75°,躯干角度在 30°~50°;速度滑冰的膝关节角度在 90°~110°,踝关节角度在50°~70°,躯干角度在 10°~15°。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在基本姿势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二者之间在蹲屈角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速度滑冰对基本姿势的要求要比速度轮滑更具有精确性[12]。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基本姿势的区别表现在速度轮滑的滑行的姿势比速度滑冰要高一些,也就是速度轮滑运动员在滑行时的躯干角度、膝关节角度比速度滑冰运动员要大一些。
2.2 技术动作的正迁移作用
速度滑冰要求上体前倾程度要比直道更接近水平状态,上体呈流线型并朝着滑行方向,身体呈一线向左倾斜,弯道保持平稳流线型状态,头部要与身体其他部分呈一平面向左倾斜,并始终要处于整个身体在弯道滑跑中的领先位置,两肩始终保持平行稳定状态,并与离心力方向呈一直线,身体重心应落在冰鞋的正中处,强调的是每一次蹬冰技术完成的质量。在速度轮滑运动中,要求保持相对高一点的基本姿势,这有利于在长距离的比赛项目中节省体力,更重要的是提供宽余的动作变化,缓解长时间的肌肉疲劳,而且这样做并不影响滑行的速度[13],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落在轮滑鞋的正中处,强调注意的是蹬动的连贯性。因此,速度轮滑对滑行姿势的要求比较宽泛,不像速度滑冰对姿势的要求比较精确,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安排中,先进行对滑行姿势、技术动作的要求比较宽泛的速度轮滑学习,再进行对姿势、动作规范要求比较精确的速度滑冰学习会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北方普通高校速度滑冰教学在上冰前结合轮滑教学会为速度滑冰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运用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相关性、正迁移性教学,会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速度滑冰技能和技巧,高效率完成速度滑冰教学任务,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4],对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将速度轮滑体育课程安排在夏季、秋季开展,通过轮滑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掌握滑行技术动作后,再在冬季进行滑冰课教学中利用获得的速度轮滑技术使大学生在滑冰技术学习中获得正迁移的作用,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互补作用
为客观认知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两项目各自发展的关联性结构特征以及技术训练的教学内容的相似度,我们对速度滑冰专业、业余的教练员、高校体育教师与轮滑教练员、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两项目关系的调查中发现, 95 %的滑冰和 90 %的轮滑专家认为两项目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在陆地技术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同样适用的。从项群理论的视角看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都属于体能类、周期性体育项目。从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划分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速度滑冰短距离属于磷酸盐系统供能,中距离属于糖酵解系统供能,长距离为有氧系统供能;速度轮滑短距离为磷酸盐系统供能,中距离为糖酵解系统供能,长距离属于有氧系统供能[10]。由此可见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两个项目拥有极为相似的供能系统。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两项目技术与供能系统的高度相似性,使许多速度滑冰教练员在夏季训练时基本上都回采用速度轮滑的教学内容,并让速度滑冰运动员穿上速度轮滑鞋进行速滑技术与体能训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由于两项目发展过程和运动形式等方面非常相似的结果,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两项目互补与协同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我们对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项目陆地技术教学的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除基本姿势、双支蹬技术有一点区别外,其他技术的教学要求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也为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的互补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1 支撑与平衡练习
支撑与平衡能力是学生掌握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两项目技术的基础素质,是保持身体滑行姿势、保证蹬动效果的最基本的能力。支撑与平衡能力不仅与运动技能密切相关,而且平衡能力本身也是一种技巧[15]。良好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使滑行动作流畅,而且能达到有效预防运动性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16]。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支撑与平衡练习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二种方式。静态的支撑、平衡动作练习主要是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提高支撑与控制身体重心能力的训练方法。动态的支撑、平衡动作练习是身体在移动的状态下,提高完成各种运动性动作时的支撑与保持身体稳定平衡状态的训练方法。动态的支撑与平衡能力在运动中起着维持身体姿态的作用,是动作的内力和外力处在暂时平衡后的待发状态,是运动的基础表现形式。
速度轮滑支撑与平衡练习的基本姿势为两脚两腿并拢,两腿膝关节保持在110°~120°,重心放在脚心处,双肩放松双手交叉放在后腰处,上体前倾为躯干与大腿的夹角保持在130°~140°,头部抬起,目视前方。要求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基本的滑跑姿势。练习的内容多为双腿支撑、单腿支撑平衡的静蹲练习,站立蹲起、原地踏步的静动结合练习,双脚支撑练习、单脚支撑练习、两脚轮换支撑练习、两脚轮换蹲跳支撵练习、平衡球练习、侧向跳的支撑练习、重心移动练习、平衡与重心的移动衔接的动态练习等。或借助环境设施进行支撑平衡练习可以利用校园内的道牙子、较窄的台阶等环境设施做支撵平衡练习,也可在平衡木做蹲屈行走练习[17]。因为速度轮滑的滑轮着地面积大于速滑冰刀的刀刃, 所以先练习速度轮滑者较易掌握平衡[18]。当练习者掌握了速度轮滑的支撑与平衡后,再学习速度滑冰就非常容易了,只是要求速度滑冰的基本姿势要比速度轮滑的低一些,其他的支撑与平衡练习的要求基本一致,教学方式、手段也是一模一样的。
3.2 直道滑行技术练习
在学生获得支撑、平衡的技术后,就需要进行蹬腿与收腿的练习,这是开始练习滑行的第一步。蹬腿与收腿练习的目的是掌握蹬滑轮的方向和收腿的方法。在蹲屈姿势的基础上,做左右脚轮流侧出和收腿的练习,脚侧出时脚内沿擦地,两脚平行,两脚尖在一条线上,侧出腿向后收到后位,大腿小腿与脚各成 90度,接着收回后位腿,至两脚并扰,换另一条腿重复上述动作。完成蹬腿与收腿的练习后,就进入了蹬动与自由滑行的练习阶段了,主要体会蹬轮脚蹬离地面后,另一脚借助前次蹬冰惯性在地面上支撑滑行至该腿开始蹬地前的滑行过程,为下一次蹬地做准备。练习过程中,要逐步延长单脚支撑、双脚交替滑行的时间,在支撑滑行中体会 “重心”左右移动。练习的内容与手段主要为单、双腿支撑滑行练习、滑跳练习、皮筋牵引练习、滑板练习、陆地屈走练习、滚动台屈走、动协练习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在速度轮滑教学中教师使用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教学课次中理解和掌握速度轮滑的动作和技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3.3 弯道的滑行技术练习
在少年儿童的冰上弯道技术训练中,首先要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弯道滑跑技术动作,抓好冰上弯道技术基本功。如:让运动员左、右腿弯道支撑练习,左右腿走弧练习,弯道的交叉练习,冰上弯道皮筋牵引练习,掌握以上技术练习后,也可蹬拉重物练习,让运动员提高在身体失重的情况下能熟练掌握和控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单腿支撑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弯道滑跑技术、运动规律和特点,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弯道的滑行技术练习的辅助练习手段主要为弯道交叉走、弯道交叉跳、弯道左右脚压步、皮筋牵引弯道练习、滚动台弯道交叉步走、滚动台屈走、台阶弯道交叉步等。
4 结语
速度轮滑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等基本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轮滑运动相对与速度滑冰运动而言其开展的范围更加广泛,在黑龙江省各地市设有各种类型的轮滑俱乐部,而且很多小学、中学和大学也开设了轮滑项目的体育课程,这使练习轮滑项目的人数急剧增加。对于一个初学者,速度轮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很想立即学会。由于速度滑冰技术复杂,初学者很难在短时间掌握技术动作,难免产生错误动作,对以后的学习容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可以将速度轮滑体育课程安排在夏季、秋季开展,通过轮滑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他们掌握滑行技术动作后,再在冬季进行滑冰课教学,初学速度滑冰者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研究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跨项目协同教学在滑冰和轮滑中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11]4号[EB/OL].(2011-08-29)[2013-05-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48/201109/124202.html.
[2]陈德明,李 丽,姜春平,等.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78-86.
[3]李颖.“先学后教”方法在冰上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1):69-73.
[4]祖莹.高校冬季冰上课程的安全措施[J].冰雪运动,2012,34(3):73-78.
[5]关成雪,张春辉,任慧莹,等.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滑冰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4):64-67.
[6]王晓伟,李刚.元认知理论视域下高校滑冰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J].冰雪运动,2012,34(5):89-92.
[7]杨忠强.“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中学生速滑课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12,34(6):65-68.
[8]薛冰.DV录像即使反馈在高校速度滑冰训练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12,35(6):47-50.
[9]孙一,杨岳,孙显墀.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教法研究[J].冰雪运动,2007,29(5):38-41.
[10]杜铭.浅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滑行节律意识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6(1):4-6.
[11]王义智,杨春嫒.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响向及作用[J].冰雪运动,2008,30(3):46-48.
[12]陶玉晶,常丽英,彭迪.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基本姿势的差异性分析[J].冰雪运动,2005(6):8-10.
[13]李巧玲.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8,30(4):5-7.
[14]尹威.普通高校利用轮滑提高速滑课教学效果探析[J].冰雪运动,2008,30(4):87-89.
[15]陈辉.红河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平衡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14-117.
[16]潘化平,冯慧,李亚娟.金宏柱负荷控制的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 025-1 028.
[17]邵中平,张宏伟,李欣.我国速滑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4):1-4.
[18]李巧玲.速滑滑冰与融汇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8,3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