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总说爱吃鱼的孩子比较聪明,于是鱼成了家里餐桌上的常客。鲜嫩的鱼背肉化在嘴里的感觉真的是极大的享受,就连舔一舔沾在鱼尾上的汤汁也会觉得十分心满意足。不过鱼肚子里那些稀奇古怪的“宝贝”,可就没那么讨喜了。
鱼是餐桌上的常客,作为“鸡鸭鱼肉”中的一员,一桌正式的宴席上一定少不了它。过去人们常用“大鱼大肉”来形容奢侈的生活状态,可见,鱼在吃货的生活中还是很有地位的。无论天南地北,鱼从不缺席。鱼,人之所欲也。一般来说,人们都吃整鱼或直接吃鱼肉,也有些人会专门用鱼头、鱼皮来做菜。除了鱼鳃味苦不能食之外,鱼全身都是宝,可无奈这些“宝贝”可不是人人都欣赏得来的。
密集恐惧引发者——鱼子
鱼身上最不受待见的“宝贝”之一大概要数鱼子了,而鱼子所含营养甚于其他部位,这只能说是不可貌相了。鱼子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元素,有利于大脑和骨骼的生长,尤其适合发育中的儿童食用。显然老一辈的那些“小孩吃了鱼子会不识数”、“小孩吃鱼子会变笨”之类的话只是空口无凭了。
一盘鱼子上桌,闭眼不看它一口吃进去也就罢了,独特的口感,还可以算得上不错的唇齿体验,但若是搛起一块来细细端详之,正常人恐怕都会立马起鸡皮疙瘩,密集恐惧症爆发,扔下筷子匆匆逃离“饭醉现场”吧。不敢细想这一个接一个密密麻麻的鱼卵经过喉咙通往食道的场景,如果再喝点汤进去,肚子是要变成鱼塘了吗?鱼子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被冠以“美食”之名呢?
另一些人拒绝吃鱼子的理由是佛学中的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鱼虽不是人,一块鱼子可是成百上千的生命呀。少吃一些鱼子就是保护了干百条鱼的生命,积的这等德足以洗刷多少恶业。反过来说,杀生是作恶,一下子剥夺这么多生灵的生存权,是不是有些令人生畏?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吃有吃的理,不吃也有不吃之由,都有道理,因人而异。但话说回来,鱼子还是有其迷人之处的,一口吃进一整块,细细咀嚼,仔细体会鱼子在口腔里爆裂的感觉,这才是历经千百年爬到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应享的待遇呀。
吃起来好像气球——鱼鳔
鱼身上还有一个很神奇的器官——鱼鳔,它辅助鱼在水中白由沉浮。鱼鳔相当于鱼的肺,在缺氧环境中可以为鱼提供氧气。但当它出现在餐桌上,不免让人联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外星人的指套、家里小孩调皮扔上桌的气球……看来看去,它都不像食物。
吃鱼鳔的感觉也是十分微妙,不知是否受了气球先入为主的形象影响,感觉它吃起来也十分像气球。“吃气球”本来不是什么忍不了的事,可谁会放着好端端的鱼肉不吃,非要去吃气球呢?本来肚里已经有两片肺叶,再吃下几个鱼肺进去,多呼吸几口空气,不是要飞起来了吗?吃的时候心理一阵障碍和浮想联翩,口腹也没有得到满足,实在有点费力不讨好。
而偏偏有人很喜欢吃“气球”,但凡桌上有鱼鳔可吃,便一定要将其囊入腹中,可以说是餐桌上的鱼鳔收集者。这些人在不吃鱼鳔的人眼里俨然是异类,更有甚者,在湖南长沙一带有一道很有名的风味菜——鱼子鱼鳔火锅,恐怕是要吓倒好多人。对于不吃鱼子鱼鳔的人来说,两者单独登场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竟然还有人会专门把这些鱼下脚料收集起来混在一起烹饪,这不是要逆天吗?看那一块一块的鱼子和鱼鳔混合在一起,红汤底也“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好似在呼喊“来吃我呀!”简直让人汗颜。不过这个场景对那些爱好者来说却是可爱极了,这道菜也是甚得人心(至少是当地人的人心),在鱼产子的季节里,专卖鱼子鱼鳔的火锅店常常是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话说这鱼鳔和鱼子一样,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宝物,它含有很多蛋白质和胶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它不仅是某些人喜爱的食材,还可以入药。若能提起勇气享受它的美味,绝对可以值回人生的票价。
下水才是好料
鱼子和鱼鳔在鱼体里占的比例不大,却是十分珍贵的食材,真是应了“物以稀为贵”这句俗语。其实鱼同猪是一个道理,平凡的猪肉从不遭人嫌弃,但花样再多吃起来也还是那个味道。相比之下,略微奇葩的猪下水虽然看起来有些疹人,却能给人源源不断的惊喜。
人生苦短,如果中规中矩匆匆过完未免有些浪费,不如放开胆子,多去尝试那些珍奇食材,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能遇上此生挚爱,然后忍不住说出“执子之手,夫复何求”这样的煽情话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