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清
摘 要: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之中。教师要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一、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要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增加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其次,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他乐器。
音乐教育应遵循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只有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地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用绘画、投影和多媒体等视觉手段,使音乐作品形象化,通过形象化的画面,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时,我播放了舞台演出录像,大家一边欣赏雄浑豪放的演唱一边看演员刚正威武的表演,既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及韵律美,通过视觉感受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反映这样的音乐课既轻松愉快又收获很多。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有时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具体丰富的联想。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画面创造联想的空间,比简单地讲解更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做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通过营造音乐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独特的艺术美。根据学生音乐修养较差及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的状况,通过调整音乐作品的难度,从学生较熟悉的民歌民乐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通过整合音乐作品的形象特点,通过听、唱音乐作品中形象鲜明的乐段等手段,以音乐的形象化特征启发、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把比较法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能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清晰地辨别声音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在长期不断的欣赏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久而久之,才会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现在已经不再应用“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是注重师生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想法。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