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精心选择小学体育教学方法;遵循“运动趣味性”和“负荷合理性”特点,安排体育活动;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增强体质。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呢?笔者谈谈思考。
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精心选择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要有助于促进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确定,目标不同,方法有异。小学体育教学应着眼于知识、技能的渗透和运动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比较适合此阶段的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是新授课,教师就要更多地采用语言讲解法、动作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如果是以练习为主的课,则要更多地采用运动练习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选择与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如技术、技能教学内容需要的基本方法是讲解法、直观教学法、模仿法等;而发展体能的教学内容则需要身体练习法,如情境导入法、游戏活动法、竞赛激励法等方法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只要提高教学效率就是最好的方法。如传授一个简单的运动技能,用讲解法就比较合适,低耗高效;如果用发现法,则会造成时间浪费。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练习头上前抛实心球时,就是先讲解动作要领,然后带领学生反复进行徒手练习,再让学生站成四列持球进行反复练习。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
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背景及学习风格。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状况,精心选择能促进技能发展并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通过各种快乐活动促成目标的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要根据这些差异确定与其相适应的方法。比如,在比赛性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层练习;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学习技术时不能用统一标准要求他们,要注意分层指导或安排同伴互助学习等方法。如果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了挫折,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另外,男女学生在爱好和运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要根据性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式与方法,既要考虑多种方法组合得是否合理,又要考虑与学生状况是否适应,从而使教学活动形成难易交叉、繁简交叉、练习与游戏交叉、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交叉的状态,制定最佳教学流程。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按照“运动趣味性”和“负荷合理性”特点,安排体育活动
1.体现运动的趣味性
小学体育课堂要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使之享受到快乐。不管教师选择哪些内容,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程序,都要使课堂教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增进学生与体育运动的情感。为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教师应该把握好如下几点:①针对学生兴趣,确定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因为小学体育活动内容大多来源于各种游戏,它具有较强的趣味性。②巧妙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接受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一些较为枯燥或技能性较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满足学生的需求,如田径运动等。③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特性,提高趣味性的层次,使通过学生努力获得成功后的满足,引领学生进入“快乐体育”的境地。
2.遵循运动负荷的合理性
保证学生承受安全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载体而展开的教学,身体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小学生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是,上升时间短而快,达到最高阶段的延续时间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量的能力较低。根据小学身体生理机能的变化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负荷量和强度;其次,不管学生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设计运动负荷。如在一堂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不宜安排负荷过大的内容,在课的基本部分阶段要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安排适宜的负荷,这样才能确保锻炼效果,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思维方法。体育教学跟其他学科一样离不开学法指导。体育学法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技术动作,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某一动作要领时,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给学生看,再让学生看分解动作;上下肢都参与运动时,先让学生看上肢动作,再看下肢动作。通过观察与尝试训练,学生逐步体会和掌握技术动作的内容、方向、幅度、力量等要素。二是指导训练方法。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提高训练质量,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动作技术,如动作要领、用力顺序及易犯错误等。三是指导学生对动作进行评价。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评价自己或同伴的练习效果,说明学生有了一定的悟性,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再对同伴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动作的正误对比,指导学生区分动作技术是否规范,逐步培养学生评价技术动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国.浅谈学校体育如何渗透终身体育思想[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
[2]黄珊娥.让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个体育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