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雁
摘 要:随着“四环导学”在课堂上的广泛使用,学生课前预习质量的好坏就成为高效课堂成果展示交流的关键,谈了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扎实有效,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良好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四环导学案;课前预习;培养兴趣
俗话说:“好习惯是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一生还不尽的债务。”这也是我一直摸索和实践的问题,下面结合我使用四环导学案一年以来,针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在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必须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
我们在教学中常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可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只是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性,导学案也就没有发挥其有效的作用。面对这一现象,我知道,空洞的说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于是我让一些经常课前主动预习、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他们现身说法,继而激发他们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班学生曾×,人很聪明,只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课堂上却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负责语文的小组长每天和他一起做课前预习,教他怎样预習课文,自己也经常给他布置些相应的预习任务,课堂上多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一段时间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人变得自信和开朗了,学习成绩也随之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让他真正尝到了课前预习带来的“甜头”,现在他每天都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前预习之中。
二、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的关键
初中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兴趣产生容易,但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随着教师一成不变的预习方式,新鲜感也会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课前预习失去兴趣。因此,每节课前,我会和学生一起预习,并设计适当而有趣的环节来加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抢答、小游戏、接龙等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尤其在我发现学生对当“小老师”非常感兴趣时,我就抓住孩子们渴望获得成功与赞赏的心理,由各组的小组长自行安排第二天在课上想要成果展示时当“小老师”的学生,一定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在小组内形成竞争意识,并对课前预习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自己去感受预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就,在班内形成“我预习,我快乐,我成功”的良好学习风气。
三、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预习效率
让学生学会预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现在学生的预习都是以导学案为“施工图”“方向盘”。预习课文,大致把握文本内容,然后独立完成导学案。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不少学生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纯属应付差事。不少学生认为把本节内容看一遍就是预习。更有甚者把导学案当做任务,为了完成导学案而去翻书,而不是以导学案为“指南针”,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预习课本。面对以上情况,我明确地告诉学生,课前预习至少要通读课文两到三遍。
第一遍朗读,能顺畅地读下来,并利用工具书解决一些字、词等疑难即可。第二遍通读,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阅读之后心中的困惑等等。第三遍可以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将疑问用红笔做出标注,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在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圈出要点和生僻的字词,记录下来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同时,我也听取了其他老师的建议,先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本,预习大致完成后再发导学案,这样两个班的预习效率明显提高了。
四、利用网络查阅提升预习效果
孩子们通常都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和利用一些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而现在的四环导学案在设计上和原有的教案设计有很大的差别。新增了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科普等与文本相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仅靠查阅课外资料和工具书是远远达不到的。因此我会经常带领学生上网查阅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熟知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懂得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于网络查询他们面对的不光是文字,还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知识海洋。
例如,学习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时,由于它是一种生活在北极的小动物,所以我们从未见过。像这类含有科普知识的文本,我们仅仅从文字中去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也不会对这类课文感兴趣。通过网络查阅,学生不仅看到了旅鼠的样子,还了解到了大量有关旅鼠的知识,有些学生还在网络上找到了其他有奇异现象的动物和它们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在展示成果交流时,学生都是信心百倍,侃侃而谈,俨然一位博学多识的“科学家”。这样的预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预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更对学生突破重点、把握难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上,无论我们教师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它将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中学)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