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清现象”探微

2014-04-29 14:07:18王霞
理论观察 2014年10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

王霞

[摘 要]“民奖新风”的“德清现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上下互动的理路实践,充分反映出民间的道德自觉,政府与民间上下互动,有效促进了富裕德清、和谐德清的公民道德建设。在称道德清公民道德建设成效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思考。

[关键词]道德建设;德清现象;民间道德力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056 — 02

一、何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清现象”

1997年至今,浙江省德清县陆续出现了32个民间人士自愿出资设立的草根道德奖项。设奖人来自普通农民、工人、私营业主、民间组织,他们个人出资或者联合出资,分别设立了“孝敬父母奖”、“天荣环保奖”、“正良外来人员风尚奖”、“立玲残疾励志奖”等名目的奖项,用以表彰为树立社会道德正气做出榜样的市民。草根道德奖既有全县范围内颁发的,也有在乡镇范围颁发的,累计受表彰人数已达5000多人,奖金(含实物)发放超过了50多万元。在“草根道德奖”的推动下,德清涌现出了“江南孝子”马福建、“救人英雄”钱素春、“拉煤老人”陆松芳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道德人物,有两位普通群众被提名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政府以此为契机,筹建了全国第一个展示道德人物的公民道德教育馆。民奖新风,以民间道德力量带动全民修身行动,被誉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清现象”。①

二、“德清现象”展示了公民道德建设“上下结合”的思路

1.充分反映出民间的道德自觉,显示了公民道德建设中民间道德力量的“内生”作用

“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独特“德清现象”是民间道德力量的一个生动范例。它的产生完全是民间的自发创造。马福建是在菜场以卖鱼为生的小贩,1997年,马福建有感于社会上孝老之风不足,想要为改善这一风气做点事,于是,他拿出1万元钱在自己的家乡武康镇太平村设立了一个“孝敬父母奖”。奖励基金存在银行,产生的利息用来发奖金。马福建为村里公认的“孝子”披红戴花,并且送上奖金、证书。马福建的行为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启发,十几年里几乎道德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呈现了民间道德奖项的参与,如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保护生态环境等等。而每一个不同名目的奖项,都来自设立者对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主动愿望和积极思考,不少设奖人在考虑奖项的名称、奖励的范围和对象等问题时主动进行调查研究,主动与政府部门配合,主动跟进奖励之后的社会反馈,表现出可贵的主体自觉性。

2.政府积极推进,定位比较准确

在第一个民间道德奖项产生后,德清县的有关政府部门就及时关注到民间这种自发的健康力量,敏锐地意识到“草根道德奖”可以成为道德建设的良好载体。德清县委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能发现这种民间健康力量,不轻易否定这些民间行为,而且予以肯定,授以荣誉,加以培育和鼓励。草根道德奖今天的影响,除真情正气的力量作用外,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党委政府一直在旁边做帮手、在后面做推手。

第一是保证草根道德奖的奖项价值。“民间奖最担心过不了公开、公正、公平关、从而失去她的奖项价值”,有关政府部门认为,如果“随便什么人拿几万块钱就设一个奖,想奖给谁就奖给谁,这样的奖项不仅没有公信力,还会陷入道德滑坡、诚信危机中,所以,要提升草根道德奖的含金量、公信力”,②除了强调设奖人自身的品行,必须有必要的约束引导。2005年,县委宣传部专门设立民间设奖协会,制定《德清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办法》,对如何设奖进行规范规定,并且在设奖人不知道如何在超过熟人社会的范围内寻找受奖人时,出面联合有关部门帮助协调。

第二是推动草根道德奖的影响。民间设奖从推选到评定都是由民间完成,但是进入评奖程序后,作为民间设奖协会的“娘家人”该县文明办就会协调本地媒体适度宣传,免费刊播候选人事迹,甚至颁奖时邀请该县领导出席等,以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我们首先做好宣传倡导。”德清县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在全社会宣扬他们设奖的宗旨、行为、思想,宣传他们的事迹,鼓励他们设奖,比如他设一个奖,他奖励十个人,这十个人还有家人,通过一个人影响十个人,十个人影响一百个人,一百个人影响一千个人,最终会使整个社会道德好起来。”32009年,德清县县委县政府出资,在武康镇开设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以展示道德人物的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道德馆展示的全部是从德清普通百姓中诞生的典型人物,草根道德奖成为道德馆展示的主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通过道德馆的方式向群众表明了民间草根道德行为的支持;同时,公民道德教育馆作为德清人的“精神档案”,也成为了德育教育常态化的前沿阵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在线等媒体对此多方报道,德清的地方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①

“民奖新风”的“德清现象”,是德清民间的创造。源于民间道德自觉、引领社会风尚建设,还原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显现出强大生命力。政府的强烈推一把,媒体的舆论造势,提升了民间设奖的影响力。政府与民间上下互动,有效促进了富裕德清、和谐德清的社会道德建设。

三、“德清现象”的反思

1.“德清现象”的出现有独到之处

在称道德清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时,也需要冷静地思考。应当说,“德清现象”的出现有其独到之处。其一,当地民风比较淳朴。德清县是写出《游子吟》诗篇的孟郊的故里,“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不仅是德清县名的阐释,更是当地崇文尚德的古朴民风写照;其二,当地位于富庶之地的浙江,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使民间设奖成为可能;其三,个性官员的作用比较突出。近几年,“个性官员”这个词汇逐渐进入人们的热议。尚无从考证“个性官员”一词的最早发明者和使用者,它已经进入当代中国政治学的词库,成为海内外各类媒体谈论中国官员时使用频率甚高的词汇范畴。“个性官员”以鲜明的施政风格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为中国政坛吹入一阵阵新风。德清县宣传部门的一把手身份特殊,他同时还是一个杂文写作名家,经常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作品,出版了《风雨总关情》、《世道人心入梦》等随笔集。他把自己当作一个具有忧患情怀的知识分子,踏实工作,不断传播新的公共理念,并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对民间公益组织的建设和引导上面。作为一名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既是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又具有现代的公共理念,从而能够利用自己的主动的、支配性的公共地位,来弥补现有制度的不足,施行符合当代社会治理需要的政治输出。这样的一种结合,使得他和他的施政结果成为时代的先行者和潮流的引领者,成为道德治理的先锋。因此,在道德建设的整体局面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负责宣传官方道德意志合法性的官员自然不可能无视中国社会转型中明显的公民社会的发育,有忧患意识的官员会主动在体制内寻找解决之道,“平民”视角无疑是一个较好选择。

2.存在的局限

“德清现象”的局限一方面就是民间设奖模式未必能够简单复制。民间设奖的自愿性难以启发,也不可能通过命令或者暗示、建议等方式而产生。虽然人之为人,必然和必须选择伦理存在或者做伦理存在的选择,但是,“与我无关”、“我无能为力”的旁观者思维往往使个体在道德责任面前退缩,更何况,民间设奖本身并非是道德责任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德清现象”中的政府与民间结合尚有距离,政府的权力惯性有时会使其不易把握好做“推手”和“帮手”的尺度。如,为了防止民间设奖可能的“鱼目混珠”或者“昙花一现”,《德清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办法》规定奖励基金统一存入协会账户保管,单独设账、分别使用,最少两年开一次奖等。这里的问题在于,保障奖励的公信力当然没有问题,可是为什么就不能“昙花一现”?如果民间设奖人财力有限,哪怕是一次的主动善意参与也非常可贵,这已经是对他者的责任的主动呈现。如果既要求先拿出来钱,又规定开奖次数,难免产生对民间设奖人进行“道德绑架”的嫌疑,因之加重做好事的成本负担和心理压力。所以,民间设奖应当允许自由进入与退出。再就是,民间设奖指导管理办法的制定,全过程并没有所有民间设奖人的讨论与参与,也没有群众的讨论与参与,仅仅是征求意见的政府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与我们分析的参与性政治文化还有较大距离。在“德清现象”的民间设奖中,社区与公益组织及普通公民的参与度较低。其实,民间设奖的公信力完全可以交给民间来监督,调动群众、社区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参与积极性,方能使“德清现象”有更大的道德感染力。

3.启示

“德清现象”是草根精神力量成长与官方互动的一个代表。我们看到,民间道德力量的成长始终与公民意识的成长互为条件,始终与市场经济及公民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始终处在与官方意识形态的互动之中。社会环境特别是道德的“政治环境”对当代中国民间道德力量的成长尤为重要。民间道德力量在当今中国的发展,并不能够独立而行,换而言之,政府的“合理化”推手必不可少。从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看,由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始于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民间道德力量的存在和发挥作用要借助于政府的权威与权力,其发育与成长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这种对国家、政府的依赖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可避免。这个过程中,政治精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加到公益活动中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参与,更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实现。民间诸多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的公民,必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好一个参与者,又要做好监督者,不断提高民间自身的公信力。只有公民主动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社会的道德风貌才能发生根本性好转。

虽然,我们未必需要将民间设奖模式的成功经验易地复制,但是,“德清现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上下互动的理路实践,却有着先行者的非凡意义。可以确信:道德建设与社会建设的上下互动已经成为一些民间个体和政治精英的自觉体认,所有的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期待都只能是脚踏实地的实践。

〔责任编辑:陈玉荣〕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
市场竞争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中国经贸(2016年21期)2017-01-10 12:33:49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商业经济(2016年3期)2016-12-23 13:12:44
浅谈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7:39:51
论会计职业道德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5:00:17
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重要性探讨与研究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如何防止“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
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 10:58:53
企业伦理视角下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探讨
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09: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