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4-04-29 09:24梁妍婷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民办高校问题

梁妍婷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促使行政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政府、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应当积极以行政改革和社会用人需求趋势为办学方向,细化办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关键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民办高校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培养人才地方化发展的重要办学力量,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民办高校把“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战略,决定了民办高校办学必须建立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上,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民办高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与区外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比,我区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窘境,在专业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促使行政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专业不再是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设置,对社会用人需求较为敏感的民办高校也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规模随之扩大。从我区行政管理专业设置上看,该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一般为: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而从行政管理的实践上看,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灵活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但从教学的效果上看,当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还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民办高校课程设置体系无法支撑起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我区民办教育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学科的建设主要是参考区内外重点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由此往往会导致盲目照搬现象的发生。突出的表现就是行政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偏向于政治学类的课程,具体从我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看,政治学类的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学等共计8门课程,约占该专业课程教授总量的20%。众所周知,行政管理专业虽然最初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自成学科,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高校学科门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用人需求而不断调整,专业定位不断完善,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已经逐渐发展形成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属性,除了政治学外,行政管理专业应当涉及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等等诸多学科。因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到该学科的特点,尤其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同时,高校政治课程的过多开设,也会大大挤压了其他课程开设的空间,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性、复合型的学科特点无法很好地表现,更谈不上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此外,从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看,该专业说传授的课程缺乏必要的衔接和内在联系,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传授知识断层严重。比如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增设的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传授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较为独立,与其他课程衔接不够,比较容易造成传授的知识系统性不足,应用性不够,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了感觉学不到位,用也没法不上”的尴尬局面。同时,与上述现象相反的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某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又存在较大的交叉,部分授课能容重复,教学的内容又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如政府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等。

(二)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形成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体到行政管理专业,从其专业特质和社会就业需求情况上看,该专业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性,学生需要从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检验所学内容,内化相关知识。但从当前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看,该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

一方面,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较明确的定位。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管理规划、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事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针对性不强,未能突出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特色和特点。因而在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行政管理专业实践型、技能型的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学生上课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教室中完成,实际的动手能力、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造成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不足,职业素养欠缺,难以凸显行政管理专业特长和优势。

二、提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效率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构建系统、连续的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办学特色优势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用人需求更为专业性,高校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行政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涵盖范围大,不仅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的杂学专业。因而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尤其是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当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导向,突出民办高校与用人市场高度衔接的优势,突破单一的学科取向,利用行政管理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构建起各学科相互融合渗透,互相支撑的学科课程设置,理顺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强化课程之间的衔接。一方面,应当适当压减政治学类课程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比例,适当提高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并增加课程之间的衔接支撑,增加更为实用的行政管理课程内容。其次,适当删减与行政管理专业没有太多内在联系的课程,如心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内容;再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对行政管理专业的相似课程进行合理合并,形成同类课程的系统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构建立体教学模式

充分把握和认识行政管理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性促进的教学、学习氛围,建立起双向互动和交流模式。具体来说,在把握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式(辩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型学习和情境模拟教学等方式,拓展理论教学在课堂补充形式。在大一、大二阶段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构建初步的行政管理知识框架的同时,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积极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通过实践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把课程传授的专业知识内化好,运用好。到了大三、大四阶段,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学校搭台,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方式,鼓励学生走入社区、企业和政府机构等单位,以社会实践或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到社会行政管理,并结合自身能力和实习单位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学术库、智库等多种现代化信息工具,拓展课堂教学形式,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类工具,提高自我学习的的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学校教学的一线人员,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就无法提高,学校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无从实现。因而,一方面应当积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起学术型、实践性结构的教师队伍,积极引入有影响力的学术骨干。鼓励教师积极深入基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挂职锻炼深造,并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一线任课老师的实践经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罗向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刘学民.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06)

[3]汪旭.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

[4]王燕瑭.行政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J].天津电大学报,2011(02)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民办高校问题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