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的几点思考

2014-04-29 21:03饶胜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

饶胜

摘要:“考古地层学”是考古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尤其在近代的田野考古调查中占据着更重要的位置。俞伟超先生曾在《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五种基本原理,对此,在考古发掘中应当怎样的运用这些原理是相当重要的,在读完俞先生的该文后,对其提出的五种基本原理有了不太成熟的思考,希望借此一文能够简单的阐述这五种基本原理和几点理解。

关键词: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

在了解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之前,应该对地层学的概念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应该包括生土层,文化层和间歇层。生土层:在遗址中,一般将人类活动前的地层叫“生土层”,其特征是结构比较紧密”纯净”颗粒均匀。【1】文化层:当人类在某一地点居住和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这些堆积中夹杂着人们有意抛弃的垃圾或无意失落的物品,这就叫文化堆积层。【2】间歇层:当人类活动的遗址遭受人为或自然破坏(如洪水”火山爆发”战争等)而有较长中断时,在文化层之内就会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这种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3】对此我们应当从分的认识到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一、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层和遗迹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地依次堆积而成的

某个地点从前如果没有人居住过,人们遗留下来的的文化层和各种遗迹,会直接的叠压在生土上。如果此前有人居住形成了最初的文化层,后来继续有人在此生存,就会形成一种多层的文化层和有多层遗迹单位的遗址。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东南,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92年7月至1995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内文化遗迹丰富,发现了裴李岗、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冈、商代晚期、西周和东周等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以龙山、二里头、商代三座相互叠压的城址的发现尤为重要【5】。

二、同一文化层和同层遗迹单位的形成和遗留形式不是水平的

文化层则是一些不规整的状态,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大自然的因素,一个是人为的因素。我们居住一地,地面会有不平整的地方,自然而然的人们遗物分布也不会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有时候因为洪水或者山体滑坡等现象改变了同一水平的文化层。人们修建窖穴和墓葬都会在地面上挖坑取土,这些活动都会破坏地面的平整性,比如说东汉的洛阳城,东汉的洛阳城并非东汉王朝在新址建立的一座新城市,而是承继发展西周成周城、东周王城、战国吕不韦封城、秦、西汉洛阳城而来,这一点从考古发现上已经证明。由于洛阳城是承继前代城市而来,所以东汉统治者在洛阳城市建设规划、布局过程中必不可少表现出继承性。【6】

三、次生堆积会形成早、晚颠倒的倒装地层;遗存的堆积可以分为原生堆积层和次生堆积层

所谓原生堆积层,指人们遗留下来而未经后代扰动的堆积层;次生堆积层是指经过后来翻动再形成的堆积层。【4】比方说,有个遗址,早期有商代、西周、东周、战国和汉代的东西混合在一个地层,只要有汉代的遗迹现象,就是一个汉代的文化层,不应该是扰乱层。因为人为力量改变早期文化层而形成的新的堆积,都是不属于次生堆积层。而因为自然的力量形成的新的堆积层才是次生堆积层,

四、形成不同文化层的原因,关键在于堆积内容的变更,而文化层的堆积厚度,不是估计形成时间的尺度

一个遗址可以分为许多文化层,一个文化层所形成的厚度与他形成的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是说它所呈现的历史积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一种是有时一个文化层代表一段不长的历史时期,第二种是有时一段不算长的历史时期却可以形成好几个文化层,第三种是有时一个文化层的形成却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种情况,历史上的很多时期有的国家的寿命是很短的,比较典型的应当是秦朝,大秦统一中国只有区区的几十年(公元前246-前207),但是在这几十年中,不能说中国的土地上没有形成秦朝的文化层。在这期间形成的文化层必定也代表一定的历史时期。第二种情况,比较典型的兖州西吴寺遗址,第三种情况也是不难理解的,由于地层包含物贫乏,遗迹稀少,并且较薄,可表明堆积速度很慢。

五、遗迹本身同遗迹内的文化堆积,在形成时间上的距离是不等的

这个也是很常见的,房子、灰坑、水井等遗迹,当被废弃后,里面就会堆积很多东西。不可能今天盖的房子、挖灰坑,当天就会废弃,并立即堆满文化层,通常情况下,都是用了若干年以后才废弃掉逐渐的形成堆满东西,判断这种关系是,必须考虑到遗迹本身的形成时间与里面堆积物的形成时间是有距离的。需要指出的是对考古研究来说,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层位关系角度谈起。湖北襄樊西北的邓城,东周时候已经有了,心在看到的地面上的是夯土的城墙大约是在南北朝加工过,后来废弃为农村。其中有一口汉代的水井,到现在还在使用……进内包含的物和水井的修建年代,相距可达两千年。【4】这可以说明仅仅根据建筑物的包含物来推断建筑物本身的年代,没有地层依据,可能有很大的出入。

为此,在知道了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后,我们在以后考古发掘过程中要考虑到种种不同现象的成因,在大的方向上充分的应用基本原理。对于资料的收集或者是数据的分析,也要考虑到特殊的原因。尽管考古学的方法与理论在不断增加,但“考古地层学”仍然是考古界使用最为普遍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既可以完成考古学的一般任务,包括地层和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的判断,也可以为环境考古学、考古地理学、农业考古学、动物与植物考古学、考古人类学等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坚实的基础。【7】最后,希望借助俞伟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搞考古的,最好什么都懂一点,知识面要宽广,因为古代的东西,并不是你想要它有什么就有什么,而往往什么都包括。”

【参考文献】

[1]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文博,1990(08)

[2]杨立强.对考古地层学的认识[J].文博,1990(08)

[3]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俞伟超.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吴梦.辉县孟庄简介[J].考古,2004(02)

[6]方原.东汉洛阳城的特点及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10)

[7]贺云翱.考古地层学——考古学者的又一“利器”[J].大众考古,2013(09)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强化问题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探讨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原理及改进措施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