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4-04-29 09:24熊少巍胡俊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产学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

熊少巍 胡俊

摘要:新时期下的民办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紧随时代的发展。应该多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目标上突出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使之培养成为符合设计行业用人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最终建立一套科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

引 言

中国民办高校已经有30多年历史,从十几、二十年前的“三无”状态,到目前已有民办高校获得教育部审批获准的研究生教育资格,标志着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学是学校运用和发展的核心,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人才培养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一、时代要求: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过去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受公办高校的培养模式的制约,并且由于物质、制度、思路等方面的原因,改革突破力度不大,取得的成果很有限。自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中提到,国家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从外向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环保的科学发展方向。从中可以体现出国家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系统应从“精英教育时代”步入到了“大众化教育时代”。所以民办高校的市场化人才培养模式也应有新的变革和发展。

(一)地区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一般是由院校所在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或教委主管以教学型为主地方性大学。与社会市场联系紧密,面向地方产业,开放办学,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与产业结构、地区市场的互动关联方法。面对地方产业经济结构所需要的各种艺术设计人才,来设定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方向及招生人数,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模式改革的战略初步转变。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与公办大学相比,多数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办学条件与生源状况的等一些局限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不可能采取传统的精英模式,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大众化”、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但是,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下,迫切需要通过对传统专业甚至学科进行模式调整,并且进一步细化才能找准定位。

(三)民办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转型与发展

教学型大学的基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学校对于开设艺术设计专业铺天盖地的今天,如何凸显出办学优势和特色,核心是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今后转型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如何发展学校已有的优势,更好地融入设计市场,实现培养目标、模式与机制的创新和转型,摆脱旧有发展模式,是新时期民办高校的在艺术专业学科建设上的责任与使命。

二、培养目标的转变:以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一)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指人才的类型,是相对于学科型、知识型而言的,就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必须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专门于某一行业所需具备技术能力为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特质专门人才。高级的概括:“高级”指人才的层次,即本科层次,一方面是对能力层面或岗位角色的界定,设计师、策划人员。并使其具有二次技术转换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培养学生知识要求的界定,主要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人格健全的人才,其人才应具备头脑灵活、积极奋进勇于开拓的能力。

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服务地方性、应用性以及差异化等基本特性。

三、科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平衡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关系,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在确立人才培养定位与规格之后,学校以目标为引领,开展了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工作,构建起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基本规格的课程结构体系。

(二)以面向“应用”为导向,改革课程知识体系

课程结构调整主要是针对各类不同类型的课程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对课程关系进行重新配置。但是课程本身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每一门课程内容与目标进行改革与设计,以适应人才培养中的服务地方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进一步将每一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形式、实践和理论的比重细化权衡。旨在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提高人才培养中的专业技能水平,加深对专业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一是学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并经常尝试和总结各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到课程与课堂教学之中;二是学校已初步形成了院、校两级重点课程建设体系,校、省两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三是针对重点课程进行教学建设和改革立项,强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要从根本上突出“应用性”的基本特征,始终坚持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为主线,不仅要将“应用性”融入到课程结构关系、课程知识体系改革之中,更要凸显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软件实践环节,并在选修课中增设实验选修。加强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对接。要求学生广泛的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类设计竞赛活动,通过比赛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社会生产需求,创造企业生产与课程教学实践对接。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aEcCpmZuE6l5WCRZdN96OELoa0nsglu7qVfX2Uw8ywWKk9T0u4NZ8B218gfWL4DgXOCXd1zroD-48jNuDbFIq

[2]陈新民,周朝成.民办高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浙江树人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03)

猜你喜欢
产学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产学结合的高职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学相互支撑校企共同发展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创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考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