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在舞蹈教学中的探讨

2014-04-29 09:24宋禄霞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宋禄霞

摘要:当今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人们只注重技能的把握,然而却忽略了它的真正意义所在“民族文化内涵”。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它的实质就是让其在民间传承。所以我们要把民间舞蹈所拥有的动态和它所代表的文化在民间舞蹈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民间舞的风格性出发让其作为民间舞蹈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对各地风俗文化以及舞蹈的形态进行学习和探究,对情感投入,实际生活和环境的创造建设进行辅导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多渠道获得起传承的文化知识,结合实际的文化生活体验,让练舞者的思维方式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舞蹈教学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民间舞蹈教学;风格性;民族传统文化

Folk dance of the “style” in the teaching of dance

Song Luxia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

Abstract:Nowadays in the teaching of folk dance,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to grasp the skills,but ignore the real meaning of it \”culture\”.Folk dance as a kind of national culture spirit,the essence of it is to let it in the folk tradition.So were going to the folk dance of dynamics and it represents culture organically in the folk dance.Starting from the folk style of make it as a folk dance teaching way.Around us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ustom culture and dance form,for emotional engagement,the creation of real life 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mentoring.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 i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to obtain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knowledge,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ultural life,make dancer gets distillation way of thinking and practice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dance teaching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Key words:Folk dance teaching;Style;Traditional culture

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多民族国家,它培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完整的民间舞艺术。为了让民间舞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我国各大高校都加强了对民间舞蹈的教学。然而由于现代舞蹈的盛行导致民间舞蹈的教学难以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无非是民间舞和现代舞的不兼容,直接造成民间舞的教学质量不达标,进而出现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不愿意教的局面。根据以上的问题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的思路,让学生深刻的体味民间舞的内涵,给学生设立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把思路从身体形态上的训练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上的训练。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民间舞的认识和兴趣,让学生能更好的做到身心合一。下面就从民间舞蹈的风格因素,并结合实践去对民间舞进行探讨。

一、加深对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

民间舞蹈是文化的一种反应,它是通过人民的生活代代相传演变而来的。中华大地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都用自己独特的原生态舞蹈动作和思想情感去反映自身的社会生活、习俗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历史文化内涵。所以要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民间舞蹈的风格要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将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学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的将舞蹈的表达与内心的情感有机的融为一体,以便更加完美的完成民间舞蹈的表演。

(一)从审美特点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审视

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每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民族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也正是这些风姿各不相同的艺术结构特征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以蒙古族为例,大部分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广阔的蓝天,每天过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牛羊为伴。游牧狩猎的生活造就了蒙古人民放荡不羁,勇敢强悍的性格,他们的舞蹈动作中蕴含在民族特有的豪气和自信,并且很多舞蹈动作是由动物的动作演化而来的,有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呈现出特有的艺术亲和力。在他们的民间舞蹈“沙吾尔登”中,有一种去张开双肩和双臂去模仿雄鹰展翅飞翔的动作,他们把这种动作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只有长期生活在草原上并且与雄鹰朝夕相伴的人才能把这种舞蹈形象塑造的如此完美无瑕。所以要将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与他们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予以综合的审视。

(二)从民族文化上进行审视

民俗文化和民间舞蹈可以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漫长的民俗文化的发展也就没有民间舞蹈的出现。在现代的民间舞蹈教学中,一开始就进行舞蹈动作的训练,只要学生们掌握了舞蹈的动作要领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舞蹈绝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每一类舞蹈背后都有着与之对应的舞蹈文化,它包含着这个民族的民族审美、民族心态、民族内涵等一切文化特征。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加深对民间舞蹈的了解,依靠这些文化产物,去展现出民间舞蹈中的民族气概和民族精神。作为老师,我们要主动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的讲解,并且一定要准确干练。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们的讲解一定要有针对性,选择和舞蹈联系最为密切的方面去进行讲解,同时我们还要有一些适当的示范动作。当然示范动作要与讲解内容相结合,能够让讲解起到一定的解释作用,以便给同学直观的展示。其次是我们要改变以往那些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们的探究意识而不是简单的进行身体上的模仿,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并把这种理解带到舞蹈动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二者的融会贯通。

二、深化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把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融入到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来对学生的指导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不同民族的风格特色和动势原理,并培养出学生运用身体语言,去体现出不同地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下面我们就从民间舞蹈课堂训练的几个方面去探讨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一)从动作、体态中体现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学生要想充分理解民间舞蹈的内在韵味,准确的把握动作风格,就必须做到在老师教授基本动作要领之前,先去体会并理解其体态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以东北秧歌为例来探讨文化在民间舞中的重要性。

东北人生活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他们具有坚韧、直率、朴实、乐观的性格。每逢年过节时,人们就会聚集到一块去敲锣打鼓,舞动秧歌。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是始终保持上身前倾、略含胸、膝部微屈、重心在前,他始终贯穿于舞姿动作中。形成这种动作、体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东北,最受欢迎的表演就是高跷秧歌表演,它的由来跟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舞蹈形态就是民族风格的体现。由于脚下绑有高跷,所以身体只能向前略倾,一定不能向后仰,含胸才能保持身体的平稳。现在虽然脱离了高跷,但是通过对其体态文化的了解,学生在跳秧歌时,就能始终把握基本的体态特征,而且不会在脱离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内涵。

(二)从舞蹈心态把握上体现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朝鲜族舞蹈是在所有民间舞蹈教学中最难跳的舞种,特别是心态把握这一环节。朝鲜舞蹈具有沉稳、含蓄、典雅的风格特点,它特别注重“内蕴”,它的肢体运动是通过心里的感觉和气息来带动的,鲜族舞的特征贯穿于所有的舞蹈定律及动作中。在朝鲜舞蹈的教学中,学生只注重外在的舞蹈动作而忽略了鲜族舞蹈中独特的民族内涵,以至于体现不出鲜族人们沉着、典雅、含蓄的性格,所以我们要在鲜族舞蹈的教学中渗透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民族历史背景等文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朝鲜民族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民族,它勇于抗暴、勤奋勇敢。在历史上他曾经遭受过外来的侵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退缩,他们团结一致、一往无前,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有血性、有毅力的朝鲜民族,培养成了他们那种沉着坚韧的心理。另外还有中国儒家思想传入朝鲜,人们在无意间被儒家思想文化所感染,他们从中吸取了儒家文化思想中“忠”、“礼”、“孝”等道德观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熏陶下形成了朝鲜人民质朴、内敛、典雅的性格。所以说我们要在舞蹈心态把握中渗透民间舞蹈文化。

三、完善民间舞蹈的教学模式

(一)在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留原有的风格

首先要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在民间舞的教学中要坚持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树立强烈的现代精神和时代精神,吸取各家之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始终牢记没有继承就没有提高,没有吸收就没有发展。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方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电视、多媒体、网络等将更多民间舞资料与学生分享,让他们在欣赏中领会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与特点。再次,我们要完善民族舞蹈教学中的教学结构,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还要精心研究民间舞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将有利于民间舞发展的成分补进教学内容中,让人们更加完整的了解民间舞的发展的源流。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请民间舞蹈的传人或老艺人进行授课和讲座还可以积极的开展民间舞蹈的艺术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多层面,多角度的吸取民间舞蹈的艺术精华,我们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去感受民族舞蹈的原生态风韵。

(二)深化“载歌载舞”的教学模式

在民间舞蹈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不但可以教一些基本的动作,同时还能采取边唱边跳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最好还有乐队的伴奏。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很容易进入民族特有舞蹈教学环境,而且歌唱还能加深舞蹈动作的运动气息,与轨迹调整,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在传承民间传统舞蹈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

(三)积极开展动、情结合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民间舞蹈课堂上一般是纯碎的动作模仿却忽略了舞蹈的精髓所在“情”。这种只注重“形”却不注重“情”的民间舞蹈是令人乏味的,因为它缺少灵魂所在。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民间舞蹈的教学不应该单纯的只是体态、动作、训练的组合,我们要为其注入最重要的元素“情”。情是民间舞蹈生命的标志,是民间舞蹈的根基,我们一旦失去了“情”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行尸走肉,失去了生命的真实、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所以就感染不了观众。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舞蹈讲究“以情带动,动中有情”,“情”和“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民间舞变得更加生动迷人,我们必须把二者融会贯通,并且从生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从而达到“动”中有“情”的艺术效果,展示出民间舞蹈内在艺术素养。只要能在民间舞蹈中能充分发挥“情”的作用,就会使民间舞蹈在教学中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俊.探析中国民间舞教学[J].科教文汇,2009(12).

[2]惠妮.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3]潘志涛.回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二十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4]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族群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5]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文舞相融: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
小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策略及实践意义
政治观视野里的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浅析民俗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美术课德育实效研究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以伊犁师范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