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随着教育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提问也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功能与内涵。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启迪思维。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一线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1.1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提问方式单一
教师问学生答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最常见的提问方式。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发自内心地思考与提问才能够真正对知识进行理解与融会贯通,从而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主动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对课堂准备不够重视,对课堂环节设计不够精心,导致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基本由教师主宰,以教师提问方式为主,而学生主动提问过少,缺乏师生对话式、互动式的问答行为,小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教师提问频率高,且无效性提问过多,由于问题多、答案死板且部分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因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些教师总是频繁地重复提问题,导致学生对问题产生误导性理解,从而忽略对其他重要问题的关注。
1.2教师评价缺乏针对性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分为判断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消极性反馈等四种情况。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但是课堂评价的语言缺乏针对性,常使用诸如对、错、很好、非常好和棒极了等模糊性词汇,过于简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追问,延伸性和扩展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处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时,往往片面地以答案是否正确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思路及错误答案的错误原因,理解问题缺乏关注。对回答过程中的思路错误和语言表达、理解片面等问题缺乏及时的分析和评价。
2.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教学理念陈旧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然而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未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中。
2.2专业性不足
许多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视不足,认为只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就可以进行教学,导致一些学校在选择数学教师时并不是严格地选择专业性的小学数学老师,其他专业老师代数学课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导致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不够专业,难以形成专业的教育理念。
2.3思想不重视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提问不够重视,导致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对课堂提问设计缺乏规划与节点设计,不能结合小学生的个人水平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对提问内容与节奏进行设计,导致课堂提问,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和措施
3.1合理设计提问内容
教师应当对课堂提问的内容与节点进行完善的设计与准备,提问应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不能随意发问。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对数学知识结构具备整体把握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出高水平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能够获知正确的思维指导,能够更好地激活思维,并投入到学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切实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详细了解学生特点,在课堂提问中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自主思考。
3.2选择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层次的思维规律,对于直线概念需有相应的不同提问方式。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你会画直线吗,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上述不同的提问方式,可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3问题要具有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应尽量减少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其次,问题应当指向明确,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可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使用探询性问题对教师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度有恰当的把握。探询性问题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诱发新的学习兴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答案,此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加以澄清。通过追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当得到部分正确的回答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产生新的学习信息,也可以使思维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学习创设新的情境。
3.4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最佳时机。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问题应问到关键点。如在刚刚进入课堂时,学生的思维处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可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入低潮阶段时,可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5统筹提问对象,兼顾大部分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避免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也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对于优等生和学困生要适当兼顾,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先叫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认真听,接着让学困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先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邵士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
[2]朱人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J].江苏教育,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