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霞
摘 要: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它有很强的视听技术与传播功能,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教学运用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学教学设备,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视听功能,它能渲染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动的感性材料,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有强大的视听功能,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利用声音、动画和语言的表述,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播放课件,能使学生置身于文本内容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从而引起学生与作者思想的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适时地将与文本内容相联系的图像、声音、动画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学习《苏州园林》时,老师可以将苏州园林的录像和配音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感觉像跟着导游游览苏州的园林一样,学习兴趣大增。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感知能力。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想象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没有想象能力也不会有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比知识还要重要,因为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的,它是知识的源泉,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画面,并且绘声绘色,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而且他们的生活范围很小,通常是家庭与学校,因此他们在阅读与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假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些绘声绘色的感性材料,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动画、视频融为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模式,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很好地渲染了气氛,给原本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信息技术具有模拟各种场景的功能,能将事物的现象和变化过程很好地模拟、仿真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2.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朗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传统的朗读练习常常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加上不少语文老师的普通话不怎么标准,学生更不愿意多练习。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以先搜集有关课文内容的材料,制作好视频让学生看相关画面,使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画面美与色彩美,在这样的画面的感染下,再配上适当的音乐,使学生读起课文来,犹如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朗读兴趣大增。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常常缺少感性材料而难以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形成了学习难点,老师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感性材料,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轻易突破难点。比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利用课件播放岳阳楼的画面,让学生亲眼“看看”壮观的岳阳楼,体会“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意境,学生真正聆听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教学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学校里所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毕业以后所面临的新知识是无穷的,只有学会了学习,具备了终身再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资源的搜集与筛选,从而在不询问老师的情况下能自主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无边的知识海洋,学习利用网络寻找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便于老师突破教学难点,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只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好各种资源,有效运用好信息技术,那么,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2]张晓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