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研究

2014-04-29 00:15赵杨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赵杨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普遍开始着手于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实践基地建设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场地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对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和共享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创新创业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为:意识培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

创新创业教育就世界范畴、国家或地区性教育的具体化目标和建设内容体系及措施来看,都是以其时代特性为核心,即根据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与内部规律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要求--人才培养。简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性与建设内容是根据社会时代特性,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为核心。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人才质量与标准,它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所决定,呈时代性特征。“当代社会的发展是在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财富创造加速进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充分。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尖锐,特别是发展所受到的人口、环境、资源的约束越来越趋向刚性。要实现未来复杂环境中的发展,创新是制胜的唯一出路”。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追逐”的目标。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构建创新体系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資困难,许多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

其次,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技能欠缺。据调查,78%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其中仅有42%的学生愿意接受创业课程的指导。如此低的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产生了负面影响。专家指出,虽然学生的创业教育一直都在进行,学生创业的氛围距离我们设想的还有一段距离,最终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创业并不多。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师生创断创业兴趣。

第一,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想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出其有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在这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老师做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带领教师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使教师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以便在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时,能够有的放矢,从而增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创新创业因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第一,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校园各种科技竞赛,充分发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科技论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外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课外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阅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索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发现、培养创新创业一批骨干分子,发挥示范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国亮.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课规划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出版社,2010

[2]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J].高等教育研究,1996(06)

[3]隋延力.创新人才的识别与培养[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04)

[4]韩孟洁,杨直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拓展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内涵.政工研究动态,2009(2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