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与NCPAP联合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分析

2014-04-29 21:08:58阮榜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阮榜文

【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方法及疗效验证。方法对31例患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的17例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处理,将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滴入插管内,之后将插管取出,与NCPAP装置相连,接受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6小时后,有27例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现象得到改善;24小时后,经胸腔拍片,29例有效,有6例患儿采用机械进行通气。结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上,肺表面活性物质与(NCPAP)联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能安全快速地缓解早产儿呼吸窘迫的症状,增大了早产儿的存活几率,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NCPAP;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一种合并症,在不满32周、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中多见,特征是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治疗难度大,造成的死亡率较高。NCPAP以往多用来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更多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N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且逐渐被临床治疗采用。[1]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31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将其分為两组进行对照治疗,对NCPAP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2月接受治疗的31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平均胎龄32周,出生时均没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症状,且没有吸入胎粪,也没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2]在实施救治前,胎儿已有呼吸窘迫的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现为三凹征、呼气性呻吟以及紫绀,且在拍胸片后均有RDS表现。

将31例新生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14例,8例男性,6例女性,6例非顺产,胎龄为32.5±3.5周,其中2例胎龄29-30周,7例胎龄31-32周,4例胎龄33-34周,1例胎龄36周;出生时体重测量为2200±815g,其中4例1100-1600g,5例1650-2000g,3例2050-2500g,2例2550-3000g;1分钟的阿氏评分为9.08±1.02,5分钟的阿氏评分为9.51±0.41;4例母亲患有高血压,2例母亲患有糖尿病;胸片显示,其中2例为肺透明膜病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3例Ⅰ级。观察组有17例,9例男性,8例女性,7例非顺产,胎龄为33.2±2.6周,其中3例胎龄29-30周,7例胎龄31-32周,5例胎龄33-34周,2例胎龄36周;出生时体重测量为2001±802g,其中4例1100-1600g,6例1650-2000g,6例2050-2500g,1例2550-3000g;1分钟的阿氏评分为9.12±0.91,5分钟的阿氏评分为9.68±0.39;5例母亲患有高血压,3例母亲患有糖尿病;胸片显示,其中1例为肺透明膜病Ⅳ级,5例Ⅲ级,7例Ⅱ级,4例Ⅰ级。两组患儿在胎龄、体重、阿氏评分等其他条件上均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观察组的17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进行治疗,使用时不需加温,同时将患儿呼吸道清理干净,除去分泌物,注射时需连接患儿胃管,并采取仰卧位使其接受药物,药量为一次120mg/1.5ml,给药时长6s左右,且6小时内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药物注射完毕后,使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持续1分钟,使得药物被最大程度吸收,之后联合NCPAP辅助呼吸。患儿的呼吸道均通畅。

两组均接受NCPAP辅助呼吸,流量4-11L/min,氧浓度设置为0.20-0.59,压力控制在4-7cmH2O。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需定时检查分析血行血气,并及时微调设置的氧浓度,当O2浓度小于0.3时,需要缓慢降低正压;如果O2浓度小于0.3,而压力处于1.5-3.5cmH2O之间,患儿呼吸情况有所好转且肺片显示正常,不再接受NCPAP辅助呼吸,但个别患者仍需吸氧。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口胃管减压处理,在接受治疗前后一昼夜内需拍胸片进行观察,分析肺部是否出现病变。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均保证暖箱正常工作,通过多巴胺和抗生素的使用,促进循环和减少病菌感染。

1.3给药前的准备将早产儿放置在急救台上,经口腔插入气管插管,插管的规格需视情况而定,熟练无误地插入正确位置。将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并通过气囊加压呼吸,保持SpO2不低于85%,然后将其抽出待用。

1.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SPSS15.0数据处理软件,且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治疗后6小时,观察组1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所改善,对照组5例,X2=4.01,P<0.05。

2.2胸片分析治疗后胸片情况显示,患儿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治疗有效的患儿,两侧肺部的普遍性透亮度增加,毛玻璃样或网状阴影和细小颗粒消失,心脏界线较之清晰,支气管充气的现象得到改善。[3]其中观察组15例患儿,对照组7例患儿为治疗有效,肺部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x2=4.13,P<0.05。

2.3血气分析见表1。

3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混合型物质,其成分主要是特异性蛋白质和多种磷脂,其附着于肺泡表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在胎儿23周左右时开始分泌产生,在34周后达到峰值,为PS分泌的高峰期,若胎龄不够,则会出现PS不足的现象。患RDS的早产儿因PS的缺乏,会导致肺泡表面张力过大,进而表现为肺功能障碍,气体交换的速度减缓,吸入的氧气量减少导致血氧下降,进而出现呼吸衰竭。既然缺少该物质,那么人为增加患儿的PS则可改善这种由于先天分泌不足带来的并发症,经临床实验证明的确有效。

NCPAP辅助呼吸可改善肺泡萎陷的现象,这个过程通过增加一定量的正压实现。呼吸得到改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得到保护,使得自身分泌的PS也能起到相应的协同作用,共同维持呼吸的稳定。这里使用的NCPAP由空氧混合器、通气管路和湿化器三部分组成,在一般CPAP上有所改进,即气流可高速喷射可以保持CPAP压力的恒定,不至于因为气流不稳而损伤呼吸道。治疗RDS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早产儿进行性肺不张,经临床验证PS与NCPAP联合可有效改善患儿肺部功能,改善呼吸窘迫的症状,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因为刚出生的婴儿部分肺泡并未完全丧失氧合功能,如果及时给予外源性PS加上NCPAP辅助呼吸,药物能更好地进入到肺泡内,从而使得PS发挥协同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如酸中毒和缺氧的发生,氧合功能可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使患儿尽量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通气,而不是借助机械通气。

在以上的论述中可看出,PS与NCPAP联合比仅仅使用NCPAP辅助呼吸的疗效更加明显,通气时,呼吸机设定的参数有所改变,O2浓度降低,使得患儿出现氧中毒的几率降低,通气时间缩短,使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脑出血和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可发现,使用第2剂PS和通过机械通气的均为患RDS的时间超过6小时患儿,因此,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会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而且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与NCPAP联合应用的疗效更加显著。这次所涉及到的患儿中,出现气胸、明显腹胀、呼吸道梗阻及肺气肿的现象为零。总结得出,合理正确使用PS与NCPAP联合治疗的方法是为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黎智杰,张寒发,王国庆.可变流量鼻罩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12,51(7):278.

[2]陈理顺,刘那红,李建明.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中心临床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12,51(8):97.

[3]张杰夫,苏北无,辛市东.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猜你喜欢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床边移动DR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价值
医学信息(2016年35期)2017-02-23 10:57:10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32:06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PS在早产儿RDS治疗中的应用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PS对早产儿NRDS的疗效分析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医学信息(2015年14期)2015-04-29 15: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