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珍
【摘 要】创建高品质的学校,并将学校构建成为师生学习发展的幸福家园势在必行。为此,学校要懂得高品质学校的特征和重视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并搭建学习平台,提升生命的品位;营造和谐氛围,激发生命的活力;实施素质教育,彰显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共同发展 幸福家园 创建
学校是一个传播先进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滋养情感、塑造人格、获取知识、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和认知的堆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公民始终是学校应该坚持的方向。可是当下,部分学校为迎合家长和考试的需要,迷失了办学方向,放弃了教书育人的初衷。过重的学习压力,让美丽的花朵过早凋谢;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使课堂变得苍白,校园成了师生的名利场。如此下去,师生的精神涵养贫乏,怎能撑起国家的未来?因此创建高品质的学校,并将学校构建成为师生学习发展的幸福家园势在必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创建高品质的学校,并将学校构建成为师生学习发展的幸福家园。
一、高品质学校的特征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高品质的学校?简而言之,就是集优质的内涵和较高认可度、美誉度于一身的学校。笔者认为应突出以下要素。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学校的个性和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办学理念要精心设计,简单明确、内涵深刻,突出以人为本、好听好记,能让师生齐心为之努力。
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硬道理。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课程设置应多样化,课堂教学应个性化,学生学习应选择化。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学得好,身心健康。学校各种考评总能出彩,立于同行的前列。
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团队是高品质学校的关键。学校领导应知识面宽广、专业厚实、治学严谨、理性管理、运筹帷幄,尤其能够善待教师、尊重教师、引领教师。而广大教师则应品高学精,善育英才。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应该厚重、持久、感染力强,成为学生、教師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俗话说得好,三流的学校靠人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学校应形成凝聚人的精神文化、熏陶人的环境文化、激励人的制度文化、提升人的活动文化,努力创设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共同成长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高品质学校的特殊教育功能
1.育人功能
学生教育。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和逐步丰富的时期。高品质的学校可能未必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办学环境,但是一定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有稳健改革的教育创新,有致力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优秀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要的是不仅要让学生成为某种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积极地生活”,努力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认知素质、心理素质、品行素质以及情感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激发自己的潜能。爱因斯坦说得好,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点往往超出人们的认识……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力比智力和博学更重要。学校教育是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相比其他教育,学校教育能给人更全面、更系统和更深刻的教育。
教师教育。教师是学生眼中至善至美的化身,教师的专业水平、人文精神、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要真正履行这些职责:“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所以,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高度重视自我素质的提升,并在教学相长中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2.社会功能
树立责任意识。教育不仅是今天,更是明天。文化是维系社会存亡的命脉,学校肩负着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使命。国家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不如说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胸怀天下、爱国爱家、敢于担当、富有爱心的中国人?这就需要学校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品行的培养。
引领社会风尚。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学生又是家庭的希望。可以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来促进更多优秀家庭的诞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达到引领社会风尚的目的。
三、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幸福家园
1.搭建学习平台,提升生命的品位
什么样的学校才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那一定是学习型的学校。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家论坛、组织教师技能比赛、评选我身边的好老师、开展书香校园、师生座谈会、叙说教育故事等活动,努力培育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方式上,既要鼓励个人埋头钻研专业、精读教育理论,也要倡导群读,即从单一的个人充电,走向创造性的、开放性的团体学习。在批判性反思和不懈的探究中,体会创造灵感的涌动。在学习中领悟教育的本真,收获博大的教育情怀,丰富教育智慧。
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生命的活力
重构宽松、舒适、民主的课堂生活环境。民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潜能得到发挥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以宽容之心,博大的胸怀,积极吸取学生的不同见解,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既当老师,又做学生,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智力碰撞,实现结伴成长。
突显以德治校、以诚待人、以情感人的管理意识。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教师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压服的特点。“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和强烈的自尊心,又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于律己。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尊重。如果置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于不顾,动不动就往教师身上套“紧箍咒”,使教师连必要的“人格自尊”与“人身自由”都没有,教师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知识分子的自尊和清高,又决定了教师较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学校领导在教师管理中要特别注意从尊重教师开始。首先,应坚持民主决策。凡涉及学校发展、教职工利益的敏感问题,应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反复沟通协调,直至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以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其次,坚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不以亲疏论褒贬。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再次,坚持以包容之心,给“犯错”的教师改正的机会,给教师提升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荡,比惩罚更强烈”。高品质的学校应是改造人、发展人的大熔炉。最后,坚持使用赏识激励的方法,助推教师进一步自尊自信。激励教职工愉快地做事、高效率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充满情爱和尊重意识的教师队伍,必定是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
3.实施素质教育,彰显生命的精彩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把对于文化的追求视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哲学精神趋向,根据厦门融汇多元文化的城市特点,致力于建构包括管理文化、道德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等在内的积淀厚重、情理交融、充满活力、风貌独特的教育文化,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例如,近年来上千名学生在国内外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得大奖,校合唱队、游泳队、灯谜社等多次获得世界级、国家级中学生大赛冠军,学生社团多次赴美国、日本等国家交流演出,等等。
学校师生“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突出的办学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百年老校再次焕发青春的风采,学校成为了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