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丰富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

2014-04-29 07:56康晓丹
北方音乐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时代性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行,高校民歌教学资源目前面临着更新换代和补充新源的严峻形势,对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的补充和丰富,关系到高校民歌教学和声乐教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对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必须合理有序,用最新的时代视野,本着最新的时代要求,切实完善民歌的采集、整理、重编三部分工作。

【关键词】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时代性

高校的民歌教学,依赖于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丰富与否、完善与否,决定着高校民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高校民歌现有资源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一方面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或某些记载经时代验证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和错误;另一方面一些刚发现的民歌内容或旧民歌类群中出现的新作品亟需收录入库,以加以妥善保存和广泛学习。其次,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需要体现新型教育形态下的新要求,例如创新性、开放性、时代性等,这些在旧的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中是无法体现的,因此必须完善和丰富已有库存资源,从而体现这方面内容。

丰富高校民歌资源库的需求虽然是急切的,但并不代表高校民歌资源库的丰富完善工作可以无序进行。正因为高校民歌资源库的重要地位,对它的丰富才应当更加谨慎和合理,在保证原有高校民歌教学秩序和教学宗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开展以顺应时代性为基本指导的高校民歌资源库丰富工作,才能真正体现这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具体来说,现下对高校民歌资源库的丰富,仍然需要从采集、整理、重编三方面入手。

一、开展多角度、多视野的采歌工作

对民歌资源库的补充,毫无疑问要从民歌的采集工作开始,新时代的民歌以大众传媒为依托,相比以往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外向性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借助大众传媒包装后的民歌,一方面存在着大众传媒擅自更改民歌原汁原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一定就代表着某一区域民歌的精髓。因此,在民歌的采集上,采集工作者仍然需要深入到民歌产出地,亲自挑选具有教学意义和典型性的民歌曲样,同时兼顾大众传媒传播下的民歌样式,从而使采歌工作多角度、多视野地完成。

对于原产地民歌的采集,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由于原产地民歌多为劳作演唱或生活哼唱,因此对于完整版本的收集具有较大难度,此外,同一民歌在不同歌唱者口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广泛的统计工作,这在民歌风行的聚居地区,显然也不易做到。因此,采集工作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采集工作队伍的选择要合理,挑选年龄和经验相差较大的学者组成采歌队伍,年轻学者具有新鲜的眼光和独特的审美品味,另外工作劲头较大,容易挖掘出新成果。而老年学者则民歌感觉较强,对一首民歌的发展趋势具有相当准确的预判和相当深刻的理解,这种老少组合,可以最大程度提高采歌效率、优化采歌队伍。其次,采集工作要对一手资料进行较为系统和准确的统计和采集,对同一民歌的不同流行版本,要准确进行记录,理清这种差异属于历史差异还是口头差异,是地域差异还是族群差异,并找到差异背后的共同点,从而使后期的整理工作做到最为科学合理、最具代表性。第三,采歌工作切忌使用蛮力,可使用牵线法,找到一处民歌源后,获取与其相关或相近的民歌源的资料,对民歌的采集,可以大胆取舍,对于丰富高校民歌资源库没有实质作用的不够典型的民歌,可以单列保留,宁缺毋滥。

在进行采歌实践的同时,也要兼顾大众传媒传播下广泛流行的民歌样式,高校民歌资源库并不仅仅是乡土民歌的聚集地,理应包括所有的民歌形式,包括现代性的民歌形式,这种民歌形式虽然经过包装,在乡土性上附加了现代性,甚至是西方色彩的因素,但它归根结底属于民歌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民歌的一支,因此,在传统高校民歌资源库的丰富过程中,有必要将这种类型的新民歌列入新型资源库。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此类民歌的筛选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即必须保证入选歌曲具有民歌的核心特征,如经过现代包装的民歌《不要怕》,虽然融入了各种西方乐器和现代音乐元素,但其核心精神和歌曲韵律是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同时又是引起轰动、具有影响力的民歌作品,这种作品便是可以参考入选的新民歌之一。

总之,现阶段的采歌工作是具有双重特征的,即具有还原民俗民风和适应现代潮流两个看似相悖的走向。对此,我们的采歌工作必须多角度、多视野地展开,将传统的采歌方式与现代的采歌方式相结合,结合出一种新的采歌思路,切实将高校民歌资源库中的民歌来源渠道打通,让优秀的民歌作品脱颖而出。

二、将整理工作变为创新性、系统性的音乐制作

在采歌工作按照上述方案顺利进行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是民歌的整理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以创新性和系统性这两点作为内核进行开展,将民歌的整理工作作为一项音乐制作活动进行处理和对待。

首先,对已采集的音乐进行整理需要具有大胆开拓的精神,要了解高校民歌资源库目前所需要的、所缺失的民歌类型是什么,对教育教学工作最有帮助和最具典型性的民歌样式又是什么,本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用性进行整理和思考,将收集到的民歌进行大胆地分类和创新性调整。除此之外,对章节的分类也是可以大胆创新的环节,对于传统高校民歌教材上的旧式民歌分章和分类,可以抱着创新的态度,根据手中的民歌材料进行大胆调整,添加与新时期出现的或发现的民歌类型相关的研究章节。

其次,在整理工作中要保证民歌的系统性。要强调分类的重要性,再复杂和多样的民歌类型和曲式,也要有归类意识,将其放在一定的框架中加以规范,使其成为民歌音乐体系中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整理工作者要有民歌大局观,从整个民歌的发展大局进行民歌整理,保证民歌教学的系统性和体系性。再优美和独特的民歌,也不可越过体系而独成一章,其背后总会有作为其依托的民歌群和民族文化,整理工作者的工作就是挖掘这些民歌群和民族文化,并将其抽象出一定的特点和艺术范式,从而方便教学工作,也使这些民歌有所皈依,有利于其日后的进一步流传和发展。

第三,整理工作者需要开拓视野。关注最新的民歌动态和民歌发展趋势,并将所获得的有效信息运用到民歌的整理工作中去。这是高校的特殊性所要求的,高校的民歌研究,是我国民歌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权威阵地,这一阵地的信息必须要保证其新鲜性和正确性,以最先进的眼光来重新审视高校民歌库民歌的整理工作,才能使高校的民歌研究在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内进行,也使得我国的民歌研究和民歌发展都更具深度和时代感,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具体来说,高校民歌研究部门应派遣从事民歌整理工作的人员到民歌发展最繁荣的领域或民歌教育最完善的高校进行交流考察,切实提高整理工作者的视野,并有效运用到工作中去。

对于民歌的整理,做到以上三点是不够的,但所有的具体施行框架都是围绕着创新性和系统性的核心精神构建的,只要了解这一核心精神,那么高校民歌库的民歌整理工作就会站在时代的前沿,同时又能维持高校和谐、稳定的研究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三、根据实际需要对民歌进行大胆重编

解决好民歌的采集和整理工作,接下来就是对民歌具体进入教材的形式进行重新编写,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需要突出民族特色或需要调整调式规范的民歌而言的,对这些民歌的重编,可以大胆进行,具体采取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对民歌的大胆重编可以通过对重编的思路痕迹进行展现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来说,即将民歌原样的谱式和音频资料进行收录,让学生了解其本来的风貌,同时将重编思路、重编原因和重编前后的差异性讨论等问题罗列出来,并最终展现出重编后的成品资料,既让学生了解所选民歌的本来面目,又可以使得更为科学、典型的民歌乐谱出现在高校民歌库中,从而既让学生了解民俗原貌,又将保存和整理民歌的思路和方法展现出来,同时还提供了更为典型、方便教学的民歌案例,可谓一箭三雕。

第二种,对民歌的大胆重编的思路,是一曲多用,选择少数民族比较多且杂的聚居地区进行分析,对比各民族民歌在不同的改编条件下体现出的不同民族特色。具体来说,即选择一首各民族混合聚居地的民歌,一般来说这种民歌都带有多民族的特色和当地独特的地域特色,因此对这首歌的改编就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在原歌的基础上进行某个细节的改编,可以是乐器上、节奏上,甚至是口号上的细节变动,在歌曲其他部分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表现对这一细节的不同变动所体现的各民族的不同特色和不同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是对比这一区域和另一区域民歌的不同风格,从而既向学生展现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的民歌风貌,又体现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地域特色。

第三种,是从高处着眼,立足于整个高校民族音乐库,对各个种类和风格的音乐进行烙印式的统一编排,这看似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工作,但实际上这项工作可以带来一劳永逸的效果。一方面这种统一形式的民歌编排可以使民歌音乐库的统一性和风格性有所提高,加强高校的民歌教学特色,提高民歌教学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为系统化地把握整个民歌学习,适宜于学生对民歌库所提供的民乐知识的串联记忆。总之,通过这种以高校民歌库建设作为目的和出发点的思路,可以为民歌的重编提供更多、更广阔的思路。

对民歌的重新编写并非儿戏,需要在保护民歌原汁原味的同时,兼顾到高校民歌教育和民歌资源库的建设,这一方面要求我们的重编要具有深厚的民歌学养和熟练的民歌技巧,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合理丰富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提高高校民歌教学水平出发,并以其作为己任。

四、结语

合理、有效地丰富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要以创新地、时代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民歌的采集、整理、重编工作,在每一个工作流程上都要以时代新貌作为重要价值参考,以高校教学发展作为目标。对合理丰富高校民歌教学资源库的方法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但研究的必要性显而易见;此类研究一方面可以切实解决高校民歌教学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民歌领域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可以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会是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民歌教育甚至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这一方面为我们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一领域的未知性,但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相信未来的研究会为高校民歌教学,为民歌研究领域带来希冀。

参考文献

[1]唐海燕.论地方音乐的生存[J].益阳师专学报,2002,(5).

[2]赵明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徐州高校“非遗”特色教育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杨传中.浅谈《安徽地方音乐》课程的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4]王海龙.青海地方音乐“打搅儿”[J].民族音乐,2008,(2).

[5]黄雅,张馥娟.研究性学习在地方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

[6]肖燕.试析合肥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黄梅戏艺术,2011,(3).

[7]陈明阳.繁荣冀东地方音乐,打造唐山文化强市[J].大众文艺,2012,(12).

[8]王学仲.汉语规范化与地方音乐风格的淡化[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2).

[9]田咏媛.浅谈高等师范院校传承地方音乐的优越性[J].音乐大观,2014,(1).

[10]余雯.将地方音乐融入当地普通本科院校歌曲写作课程教学的探究[J].艺术教育,2014,(1).

作者简介:康晓丹(1971-),女,湖南新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库时代性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诗词的时代性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基于学徒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