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兰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已经感受到它的震惊.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有新标准、新姿态,以便能迅速适应新课程.
一、旧观念向新观念转变
为了使新课程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更新观念,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偏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模仿. 有些课成了执行教案的过程,使课堂成为教案剧场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剧本的演员或是观众和听众. 这既忽视了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要与有待开发的潜能,又忽视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多向及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创新能力. 这一切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和评价课堂教学. 目前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不够,这在一个班级中不一定适合每一名学生. 因此,就要求老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旧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将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对下列问题引起注意:(1)旧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2)在校内外和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旧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么定位比较恰当?(4)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5)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和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得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旧教材为基石,改变旧教材为新教材,不仅可以将更新的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旧教材的处理中,而且也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建者.
二、内容枯燥向富有情趣转变
由于旧教材具体一定的封闭性,有的教师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仍是以书教书,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内容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定的魅力. 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仍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听得很乏味,“闷课”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现在,课程设计将“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活动获取知识,获得体验. 如“年月日”一课让学生先看日历表再填写表格,从中找到一年中有多少个大月或多少个小月. 然后提出问题:拿出自己的拳头怎样帮助记忆大月或小月?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讨论结论,学习效果都出乎意料的好. 这完全得益于课堂教学内容有情趣化的设计,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操作工向探索者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给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提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并让学生数一数它们各占几个小格子,分组交流. 老师帮他们验证一下. 然后动手数,自己找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接着提问:你能想办法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让学生演示剪和拼的过程. 继续请学生演示,启发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后,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即:第一,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变化?第二,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第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从教科书的第127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面积,再填写表格. 最后,通过反馈,交流推导出其面积公式.
可见,上述整个推导公式的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操作、观察、交流、总结.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探究者,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同时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既培养了科学探究方法的精神,又提高了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理论的数学生活化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践,加强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着:学生往往会进行一些长度测量,却不知道一米有多长;不知道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会进行面积计算,却不能估计自己的房间有多大——数学的生活意义被忽视,数学成了和生活脱节的知识.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这类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的知识眼光去思考. 而传统的数学题,名词术语多,必不可少的信息多是以文字形式给出,解题方法没有固定套路,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 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 例如,教学“米和厘米”时,教材中常出现“1米2厘米-8厘米”,教师习惯上把它当做计算题对待,学生不感兴趣. 但若创设一定的情境,则是另一番情形,我见有的教师设计成:小华的爸爸现在腰围是1米2厘米,经过锻炼,减少了8厘米,小华爸爸的皮带孔应放在什么位置?题目下方是一根长1米的皮带图,这样的改变,计算的要求和原题相同,而增加了看图的难度,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且初步感受到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再如“找规律”一课的教学,教师以如下例子展开教学:引入(向学生提供学校食堂周一的菜单:鱼、芹菜、韭菜)让学生按照一荤一素搭配起来,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展开(周二的菜单:排骨、鱼、青菜、豆腐、萝卜)让学生以一荤一素自由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和价值.
总之,在认真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理念下,来促进旧教材的教学是现行阶段掌握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