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对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信息能力的教师,才能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权,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文结合师范院校开设的选修课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选修课逐步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信息能力的构想。分别从培养学生搜集、分类信息;培养信息处理和实际应用能力;发挥教师示范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素养 教学信息能力 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21-02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做了如下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的确,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开展起来。在小学也出现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许多高科技的成果正在应用到学校教育中。而与之不想协调的是:我国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严重缺乏,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与过程中的应用层次与应用水平很低。作为培育小学教师的基地——师范院校,在实现教学信息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师范院校中,对师范生信息素养尤其是教育教学信息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欠缺。许多师范学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偏重于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认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多媒体制作(PowerPoint,Authorware)、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及一些程序语言的学习等。纯粹的计算机课程能使学生掌握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但是并不能提高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学的水平。因此,毕业后的师范生中真正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教学活动中的人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了。许多小学教师只是停留在使用PowerPoint幻灯片等,制作简单CAI课件上。即使参加各种研究课、比赛课,也充其量加个视频,音频等。至于那些技术含量稍高、制作精美的CAI课件,十有八九也是专业人士所为。教师利用自主开发的课件教学,使用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而不具备课件开发能力的教师只能被动的接受别人开发的课件或是从已有的课件库中选择成品,这样的作品往往不能很确切地表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阻碍了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创新尝试。
小学教师教育信息能力的现状使我们意识到了师范生在信息素养、教育信息能力这方面的欠缺。对师范学校来说,在培养在校生从技能点的掌握到具有信息技术能力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生从技能点的掌握到具有教学信息技术能力实质上是一个综合所学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完成。
在许多师范院校,针对大专班的学生开设了选修课。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是否来学习这门课程。鉴于现阶段学校的硬件及师资情况,对所有的在校生进行教育教学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像需要大量上机时间的课程,更是需要教师付出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此,在开设这门课时需要进行一个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双向选择。那些对现代教育技术有兴趣,有志于提高教育教学信息能力的学生,并且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才可以成为这门“教育教学信息能力研究与实践”课的成员。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信息的处理应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身的能力。针对师范一年级学生,我曾经作过一个简单的信息素养测试。在学习师范英语第一册The Olympic Games时,结合课文内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部分资料供学习、参考。分别为奥运会的分类、奥运会的历史、奥运会的会旗、奥运会的格言。这些材料都被放进资料库中。学生也被分为四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可以通过其余组的展示来学习自己组未学习部分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小组派代表在资料库中选择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材料。在甲班进行这一环节时,我没有做任何的提示,只是让小组代表在资料库中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并根据资料中的补充知识和课本上原有的知识,对所分派主题在规定时间内整理并进行展示。在乙班进行这一环节时,除上述要求外,我特意提示大家在选择材料时注意其标题。寻找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材料。 测试结果是甲班中的几乎所有小组都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因为他们的小组代表并不是在资料库中选择材料,而是把库中的所有资料每样都拿了一份带回小组。小组中的成员看到有这么多的材料,也没有注意材料是否是属于自己组负责的主题,拿过来就开始翻译。最后,等到时间到了时,甲班学生才刚弄懂各自手中的材料,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整理和汇总。而在乙班情况就不同了。小组代表迅速浏览所有资料的标题,只是选择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材料。回到小组后,组内成员共同研究补充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整理、汇总。个别小组还有充足的时间,把所负责内容编成对话、制作成五环旗展示出来。总体说来,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是很高。面对大量信息,能够迅速排除干扰信息,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个小测试也使我认识到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信息能力应从基础的信息搜集、分类做起。
1.培养学生利用搜集、分类信息,尤其是在网络上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能力。
初期,教师可设立主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搜索任务。例如,提供指定网站、文本让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制作相关的资料卡。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将网络的信息下载、保存在本地硬盘上。教师可事先构建一个电子板报框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电子板报。后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专业站点。例如,微课制作网站、专业图片网站,等等。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尝试搜索国外的一些专业网站,将其归纳整理成为自己所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到固定的文件夹中或者将网站添加到收藏夹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搜集教育教学信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或专业学科动态等方面的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另外,对于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可建立交流群,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取长补短,必要时参与学生讨论并给与适当的点拨。通过这一阶段,一方面学生可以锻炼应用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学信息能力在理论上有一个提高。活跃思维,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2.培养师范生信息处理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讨论优秀课例、论文,提高学生教科研的素质,激起创作灵感。欣赏优秀CAI课件或微课作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评析一件作品。此外,观摩并帮助教师制作CAI课件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途径。教师给出课题,让学生负责搜集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参与构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制作。 这样一步一步从收集资料、赏析作品到参与制作,由浅入深学生的教育信息能力在逐步得到提高。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到学生头脑中,为下一步学生独立制作多媒体作品打下了基础。
学习制作电子教案,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的思维也是一种有效的培养信息素养的途径。在信息技术时代,传统的教案必将被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的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元素的电子教案所替代。教师帮助学生结合所学设计教案的相关知识制作教案时,可先向学生示范制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应结合所学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网页制作知识,如dreamweaver, flash,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等完成多媒体作品。一方面,师范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所学专业课程,学以致用使他们更加具体形象的理解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另外,学习使用电教器材也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手段。如利用幻灯机播放幻灯片、调试投影仪的焦距、教师操作平台的正确操作及电教器材的简易故障的维护及日常保养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些电教器材并为将来在小学的工作打下基础。
3.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西方的一项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是按照自己当初学习时教师教学的风格进行教学的。我们的教师在小学听课时也确实感觉到这一点。有些小学教师正在使用我们几年前使用的教学方式,甚至连课堂用语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一现象提醒我们教师的示范角色也不容忽视。当我们的教师每天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每天都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时,信息技术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当时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开发、管理教学资源了。
对于师范生来说,无论是从未来职业要求的角度,还是个人发展的角度都应该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自我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践行教学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整合,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 2001.1
[2]张轶炳 利用课件开发培养师范生教育信息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
[3]黄清地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若干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 2002.4
作者简介:
秦宗亮,男,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