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外智库功能与定位通常包括政策服务、启迪民智和人才蓄水池三个方面,为社会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结合国外智库发展概况以及中国发展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智库应借鉴国外智库的功能与定位,应建立百花齐放的格局体系、定位战略性长期问题的研究、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功能、发挥人才储备和旋转门的功能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智库;功能与定位;国外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C93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智库建设做了重要批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哪些功能,应该如何定位?新时期的智库发展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本文结合中国发展环境特点,对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和定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全球智库发展概况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硬实力”的竞争,以思想、观念、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智库正成为各国“软实力”竞争的新焦点。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近6年公布的《全球智库报告》统计,2008-2013年,全球智库数量分别为5456家,6305家,6480家,6545家,6603家,6826家,智库数量增长较快,发展趋势明显。整体来说,世界智库自1900年以来,一直呈现不断快速发展趋势,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详见表1)。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智库也开始崛起,智库开始遍及世界各个大洲。
其中,经济发达的北美和欧洲地区,占据了智库的半壁江山。北美与欧洲智库数量分别以29.1%与26.6%排在前两位;亚洲(17.6%)与南美(9.7%)虽紧随其后,但与欧美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数量差距。非洲、中东、北非以及大洋洲的智库则相对较少(详见表2)。
《2013全球智库报告》显示,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1828家)、中国(426家)、英国(287家)、印度(268家)、德国(194家)。其中,美国的智库数量多于其后四国的智库数量的总和,在数量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二、国外智库的功能定位
国外智库的功能定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政府提供战略思维服务,同时保持独立性
在发达国家,智库发挥着提供新思想、参与重大政治决策、引导舆论教育公众、为政府储存和输送人才、开展民间外交等功能,其影响之大,堪称所在国权力机构中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一方面,智库承接政府课题、为政策制度提供咨询;另一方面,智库保持独立性,进行自由研究,为政府提供服务,不为固定的政党服务。美国智库都在为政府提供一种参考性的专业意见。美国现代独立智库起源要追溯到兰德公司。在二战后,核武器的发明使得传统战争规则随之改变,军队领导人力求一种新的战略性思维,以适应用核武器战斗的新环境。五角大楼为此设立了一个独立的智库,承担独立的战略性思考的任务。这一智库就是兰德智库的雏形。为保持独立性,兰德公司不许政府介入日常决策,董事会成员当中都没有政府官员,也不接受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是,兰德公司接受美国政府的课题,有三分之二的课题收入来自于政府,只是,这些课题中客户中既有民主党,也有共和党或其他党派,以此保证公司的思想不受任何单独党派的控制。
(二)启迪民智,引导大众舆论
一方面,美国智库要宣传自己的主张、扩大自己的影响、吸引各界的赞助,需要借助媒体进行传播、包装和推动;另一方面,美国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时,也需要借助智库专家的分析和解读来吸引观众与读者,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市场份额。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宣传研究成果是当代智库的重要特征。微博等新媒体出现后,智库的宣传手段也推陈更新。像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各项研究报告、出版物的研究成果,均会同步更新到博客和微博中,每个研究员也拥有独立的工作博客,代表机构发表意见和看法。
(三)人才的蓄水池与引力场
智库具有人才储蓄和为社会其他部门培养输送人才的功能。美国建立第一家现代独立智库的原因,除了上述军事战略的需要,还有就是通过智库留住外国人才:二战期间国防军队当中有许多财智双全的工程师。五角大楼知道,战争一旦结束,这些工程师很难留在华盛顿。因此,五角大楼希望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让这些人才继续留在美国,发挥智力效应。西方智库可以实现智库人才和党政行政单位人才的互相交流。西方智库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政府和企业输送人才,所谓“旋转门”机制。美国每次换届选举后内阁官员的变动达4000多人。这些官员不是由议会党团产生,也极少来自公务员,而是来自精英荟萃的思想库。在华盛顿,一些非常资深的民主党员曾在布鲁金斯研究中心进行培训。这个系统不仅在西方存在,在韩国也是如此。韩国有一些发展研究机构或教育机构,将一些学生送到美国读博士,等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他们以三倍的薪水将他们吸收进智库,几年之后这些人才就会有所成就。这是吸引人才回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为政府注入活力,也不会让一些非常陈旧的观念在政府当中永远存在。
三、思考与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的进步举世瞩目,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国际贸易国。然而,这些成就仅仅属于过去三十五年,属于硬件方面的发展。中国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应该包括软实力的发展,即思想观念、文化教育、治国理政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决策,政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改革更是关键因素。如果中国能有大量真正独立的、高质量的智库产生,那么,中国政府的对内对外决策就能集聚各方面贤能达人的合理论证和声音,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民主化。
虽然中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国情,中国有着西方所无法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效率,与此同时,如果决策不够科学化,“集中力量”所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中国需要能够提出一定的“储备性政策”并且具备专业能力的政策研究机构,即智库。
另外,中国“兼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同于西方全职的议员,社会与公民该委托谁来进行相关的政策研究便显得特别重要。笔者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特别需要发展一批保持一定独立性、民间性与利益中立性的第三方智库,并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推动。
由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程度和公共管理体制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智库发展环境具有相当大的差别。中国要发展智库,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发展经验,而另一方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需要定义新的智库功能和定位。
(一)对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的思考
中国新型智库功能定位的思考主要有以下4点。
1.建立百花齐放的智库格局体系
中国智库的建设是一个中国智库的格局问题。中国智库的95%是官方智库,在决策当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官方智库。所以,现在中国智库的格局是不均衡的。就像是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任何私营企业一样,智库之间缺乏竞争就会存在问题。
从智库长期发展或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民间的智库应该是大力发展,给出一些政策的支持和一些可发展的环境支持,这取决于思想产品是不是一个竞争市场。如果思想市场形成,中国智库格局体系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局发展态势。
2.研究定位应着眼于战略性与长期性
西方智库在定位与功能上,一个明显不同于企业的特征就是其研究的战略性和长期性。同美国智库一样,中国智库的作用应该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这是智库的基本定位。研究具备战略性,就意味着研究成效具有长期性,无法用短期的评估机制评估成果和作用。因此,定位战略性的同时,智库的内部或外部,应建立起相应的长期评估机制。同时,人才的储备方面应着眼于战略性人才的储备。
3.加强中国智库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
启迪民智是智库的重要功能。中国智库在引导社会公众的舆论导向方面做得还不够,跟西方非常重视媒体网络的传播相比,我国相对较弱。目前,大多数智库的宣传渠道仅限于机构网站和活动,如成果发布时的媒体宣传或研讨会、论坛,这些宣传仅仅是对研究成果的侧面宣传,引起公众瞩目的效果十分有限。许多民间智库机构,甚至没有足够的办公场所,在居民住宅中办公,更没有人力、财力建立网站和使用新媒体。官方智库不缺乏经费支持,但由于其功能设定的单一,即只需要完成政府课题任务,提供决策建议,往往缺乏引导社会舆论的动力。
4.将人才储备和“旋转门”纳入智库功能之中
西方智库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间接影响决策,但是对中国智库来说,其服务的政党相对稳定和固定,从而有更好的直达通道。尤其是官方智库,与政府的距离更近。因此,中国的智库更应该倡导人才的旋转,人才的旋转也更便捷,智库之间体制方面没有多少跨度,可以实现智库人才和党政行政单位人才的互相交流和流动。
(二)政策建议
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面和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严峻挑战。中国智库要真正成为一个制定政策的推动力量,不仅仅要“政府以及政策重视”和智库本身能“集结智慧之士”,还必须形成有利于智库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应该鼓励更多的智库保持独立性、民间性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本土智库不能把视野局限于国内,要打造真正的中国国际化智库,要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为尽快推动中国新型智库的发展,需要首先解决好以下问题:
1.尽快发展思想产品市场,开放研究共享平台
充当思想产品市场中的活动主体也是中国智库发展的定位之一。现在我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因为地方以各省市的研究中心为主导,但其相对封闭,各自为政。现在在国家层面上,官方智库层面没有形成一个横向和纵向比较紧密的联系网络,更不要提在社会的民间智库和官方智库之间的网络和共享平体,这种智库的共享、交流和共通应该加强。
2.完善智库内部的管理和机制
第一,部分官方智库保留事业编制,很多脱离体制内的智库,如社科院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关键的管理层人员依然保留行政级别,研究人员薪酬体制也仿照事业单位进行,薪酬待遇较低,对人才吸引力不强。要增强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就需要改革内部薪酬机制。
第二,在科研的机制方面,要打破一些以部和单位为单元的研究机制,转向以项目和专家的引导方式,把人才集聚起来;打破学科界限,跨所甚至跨单位、跨国界,跟国外机构合作。
第三,在人才管理方面,突破人才流进流出的方式,适当引进国外的人才,还可以建立一个国外专家库,实现智慧的共享。
3.鼓励不同性质的智库发展,扶持民间智库
中国智库有必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当然,现在中国的智库其实已经呈现出组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了事业单位型智库、高校型智库和民间智库等主要类型外,中国还存在混合所有制智库,即有些民间智库有官方背景,也有一些是在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
这些组织多元化的智库,其实是政府决策者以及智库领导人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而进行的有益探索。虽然从单个组织的研究能力来讲,中国智库还无法和美国的布鲁金斯、兰德公司等大型智库相媲美,但是组织背景的多元化提供了不同智库发挥其自身影响力和自身优势的舞台。在这样的一个政策思想的舞台上,不同的智库不仅可以是政策观点的竞争者,还可以是取长补短的合作者。因此他们共同承担着向政府提供专家智力支持的任务。
中国需要民间智库,然而,目前的社会环境并不乐观。例如,民间智库本是非盈利组织,但中国现阶段的政策要求,却必须让其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形式注册,或找一个政府机构挂靠。
4.建立智库经费支持的渠道,鼓励企业捐赠智库事业
官方智库存在财政的支持和监管,如何用好经费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智库按照行政单位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并不符合研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用起来非常麻烦。例如,进行国际交流,许多人因为经费的限制出不去。再例如,有的研究员两年才出一次国,限制了很多国外交流。相对来说,民间智库的经费使用比较灵活,但经费来源比较困难。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建立一个更好的适合智库发展特点的经费支持的渠道。
另外,我国的社会文化也存在一定问题。企业和个人为社会做慈善,不一定是捐希望学校、捐体育设施,也可以捐助民间智库,完善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事业也一样是做公益事业。在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家、政要捐助成立了许多智库,例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等,但在中国,目前还看不到类似的捐赠。政府应该宣传智库事业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家捐赠和帮助智库事业发展。
5.智库发展应走向国际,且同时与本土化相结合
国际化是全球顶尖智库的共同特征。在经济研究领域,比较著名的一流智库有布鲁金斯学会、布鲁盖尔研究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亚当·斯密研究所、查塔姆社、卡托研究所、米尔肯研究所等。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领域,如全球环境变化、能源发展以及医疗卫生等,智库也积极发挥了其专业与综合的能力。
全球智库在国际化的同时,也很注重本土化。2006年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提出全球性智库这样一个概念,在全球不同的地区开始设立分中心。基金会的全球性网络,并不仅仅是华盛顿地区与各分中心之间的网络,各个中心之间也在建立联系。由于分中心承担研究当地问题的任务,基金会将分中心“本土化”,工作人员、学者均在当地聘用,这些员工拥有熟练的当地语言的应用能力。很多都是当地的学者和专家,他们都是具有实际经验的实践者,有一些是来自政府,有一些是来自商业圈,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首先有实际经验,因此他们了解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因此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故此,中国的智库发展应走向国际化,并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注重与本土化相结合。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智库与中国发展”研讨会整理得出。)
参考文献:
[1]王辉耀.大国智库需要走出去[N].新京报,2009-4-18.
[2]王辉耀.有一种“软实力”叫智库[N].新华日报,2009-12-16.
[3]王辉耀.中国需要民间智库[EB/OL].(2009-10-14).2009-10-14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8689.
[4]王辉耀,苗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5]王辉耀,刘国福.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6]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2013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 ABRIDGED REPORT[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ANUARY 22, 2014.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