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京剧《四郎探母》的亲情观

2014-04-29 10:34:04李景霞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西皮人文主义公主

李景霞

【摘要】京剧《四郎探母》写了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15年后,老母佘太君押粮草随营到达雁门关,四朗与公主密谋,盗取令箭,趁夜去宋营见母的故事。笔者认为,这出戏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突出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下面笔者试对戏中前四场的典型唱词和行腔特色进行分析,并从中体味本戏的人文主义亲情观。 【关键词】四郎探母;人文主义;亲情观 引言 “四郎探母》是清代京剧作品。作者不可考。此剧写北宋时,辽邦设“双龙会”于幽州,邀宋太宗(光义)赴会议和。杨家八虎护驾随往,中伏兵败,宋将杨四郎(延辉)被俘,改名木易,与辽国铁镜公主成婚。15年后,杨母佘太君率军来到雁门关。四郎得铁镜公主诓来的令箭,私往宋营探母,又连夜赶回辽邦,被辽主萧太后擒拿问斩,经铁镜公主等求情,方获宽宥。此剧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与《杨家将演义》的情节有所不同。小说中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徐图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四郎探母》是袭取其中某些人物和情节编撰的。《四郎探母》的创作年代不可考。据称为道光四年(1824)的庆升平班戏单中即已着录此剧(周明泰《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道光25年(1845)刊刻的《都门纪略》记载余三胜、张二奎、陈鸾仙(风林)等演员都擅长此剧。

《四郎探母》以宋辽战争为背景,但剧中极力渲染母子、夫妻、兄弟、岳婿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对杨四郎降辽多有回护,未加谴责。戏剧界关于《四郎探母》的思想倾向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对杨四郎这个人物也有不同的评价。笔者认为,这出戏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突出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下面笔者试对戏中前四场的典型唱词和行腔特色进行分析,从中体味本戏的人文主义亲情观。 一.关于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它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用”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提出英勇的挑战.所以人文主义有时又称作人本主义。它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否定教会宣扬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罪孽,否定人生的目的是死后的永生的来世思想,猛烈抨击教会鼓吹的禁欲主义.他们肯定现实生活,颂扬尘世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认为人有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人文主义批判中世纪对科学、文化的摧残,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和智慧,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知识、接受新事物,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人的才智。为反对封建压迫,人文主义还宣扬自由意志,提倡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仁爱的关系;否定以人的出身、门第来决定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强调个人的品德、才能决定人的地位。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欧洲流行了数百年之久,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它对新的思想意识的传播和欧洲政治学、史学、哲学、文学、艺术、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吕同六:《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总之,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君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及其一切残余;尤其是以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人道主义。为区别起见,中国习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为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以后的则称人道主义。

二,分析

首先来看第一场“坐宫”。定场诗:“失落番邦十五年,雁过衡阳各一天,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叫人泪涟涟。”四句诗道出杨延辉思念老母之情。

杨延辉白后,是一段西皮慢板转二六:

萧天佐摆天门两国会战,

我的娘领人马来到北番。

我有心回宋营见母一面,

怎奈我身在番远隔天边。

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

想老娘不由儿珠泪不干。(转唱【西反摇板】)

眼睁睁(大锣一击)高堂母(空匡)难得(大锣哭头)见,儿的老娘啊! (闪锤,接唱)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这里使用的是抒情功能较强的西皮慢板,表现出杨延辉思念母亲之情。具体的唱词中,将“萧天佐摆天门两国会战”最后“会战”二字唱时拔高(1.23.522),突出体现战争的意象;对“怎奈我身在番远隔天边”的“天边”二字也进行特殊处理(321612313261-1)以表达路途遥远的无奈;“想老娘”中“想”字拖音,并作弱化处理,突出思念之情;接着转西皮摇板,利用紧打慢唱的手法体现杨延辉内心的焦虑;最后一句“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更从文字上用理想主义的手笔表达出母子无法团聚的无奈。

夫妻见面之后,公主看出四郎有心事,要猜一猜他的心事。四句“莫不是”,在唱腔上,与其他的[西皮慢板]的唱腔区别不大,但那句“莫不是怀抱琵琶你就另向别弹”,加以做出不高兴的神情,把公主埋怨的心情表达得惟妙惟俏。这才使得四郎因为委屈而哭,公主才又安慰他:“猜不着,你别哭哇!我跟你闹着玩儿呢!”这里自然地表现出夫妻之间的感情。后面,公主看到四郎是在思亲拭泪,心里有数了,接过孩子,打发丫鬟下场,才叫四郎:“驸马,你这儿来。我这一猜,就猜着了。”然后唱末一句“莫不是思骨肉意马心猿,”其中“骨肉”唱时拔高,突出这是问题的中心。这一段戏的“四猜”既包含着小夫妻之间平日相逗的情趣,又表现了公主想为驸马解愁的深情,同时又还带有一点担心埋怨的意味,公主的感情是多面的、复杂的,并且为后面的盗令、回令做好感情铺垫。

因此,这一段戏,既表现母子思念的骨肉情,又表现情趣盎然的夫妻情。

当公主听四郎说并非姓木名易时,又气又委屈:和他共同生活了15年,连真名实姓都没有,真是欺人太甚!这是真生气,她是公主,是萧银宗的宠儿,又是北国武将家风,怎能容得下这样的欺骗?一怒之下,根本就顾不上刚才起过誓。但15年来,他们又的的确确是恩爱夫妻,她十分爱自己的丈夫,因此下面这句“你害苦了我了!”又是那么的痛苦,她气哭了,这句念带着哭音,她这时的感情和心理状态,极其复杂。这段表演有刚,表现她生气的一面;同时又还有点柔,表现她夫妻感情的一面,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四郎表家园这段戏,公主的感情也是一步步变化的。一开始的场景体现的是生活的情趣,但她在赌气,并不很注意听他说,直到听说“佘太君”,情绪才开始转变。她知道佘太君这个人,而且非常景仰她,所以越听越聚精会神,在四郎唱出“我本是杨”的时候,马上站起来,一伸手去捂他的嘴,要他别说下去。然后示意到外面看看有人没有。从这里看出,公主对丈夫的爱,是超越自己的政治立场的。

接下去公主的西皮流水和四郎与公主“对口”[快板],更表现出公主爱的伟大。这里所说的爱的伟大并非我们平常所赞美的“大义灭亲”,相反,而是“大亲灭义”,当杨延辉对铁镜公主说出自己的身世后,公主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对“国家公敌”的愤恨,而是满怀敬意,而且自愿盗令,以满足丈夫见母一面的愿望。可见,在公主的价值观里,亲情是高于一切的。虽然这可能只是朴素的崇高,因为公主并不认为盗令是什么叛国的问题,她认为四郎去探母是人之常情。但正是这种朴素才更难得可贵。

第二场“盗令”中,铁镜公主与萧太后的对唱:

铁镜公主:母后! (小锣硬三锤,唱【西皮流水板】)

小奴才生来皮肉贱,

他要母后令箭玩。

论令条就该将他斩——

萧太后:慢着! (小锣一击,小锣凤点头,接唱)

小女儿说话理不端。

别人要令就该斩,

孙儿要令拿去玩。

我今交你金鲲箭,(拿令箭欲交,又按立于案上)

五鼓天明(大大)即交还。(递令箭)

这里萧太后的身份是慈祥的“外婆”。一句“别人要令就该斩,孙儿要令拿去玩。”,表达了作为一国之主的萧太后爱怜孙儿之情,为了让孙儿欢喜,事关边关安危的金鲲箭也可以随便“拿去玩”。

第三场“别宫”和第四场“过关”,亦是在表达“夫妻情”。

结语

通过对本戏前四场唱词、行腔和剧情结构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情”字贯穿始终,母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岳婿情、祖孙情,句句含情,情情切切。在本戏的后几场中,这个“情”字体现得更加具体、真切、感人至深。比如,第六场着重表现兄弟情,第七场着重表现母子情,第八场着重表现对发妻的欠悔之情,第十二场表现萧太后与公主的母女之情。所有这些“情”本来非常普通,但放在国家仇.恨这个大语境下,就显得格外温暖和崇高,爱国忠君出名的杨家将在这里好像把国仇家恨抛到了九霄云外。作品对杨四郎降辽表达了充满亲情的宽容,而以铁腕著称的萧太后也对擅自盗令探母的女婿网开一面,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宽恕。在我们的传统伦理里,往往充斥着大义灭亲的悲壮,动不动就杀子杀妻杀最亲爱的人以标榜家国豪情。象《四郎探母》这样歌颂“小爱”的戏剧能够存在确是奇迹。100多年来,《四郎探母》始终立在京剧剧目的最高端,被不断地传唱着。也许不光是由于艺术的魅力吧。

猜你喜欢
西皮人文主义公主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学刊(2023年3期)2023-06-13 20:34:33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24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快乐语文(2020年36期)2021-01-14 01:10:28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戏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06
粉红兔公主镜
童话世界(2020年17期)2020-07-25 02:18:46
浅谈皮黄腔的发展及音乐贡献
世界家苑(2018年8期)2018-09-04 09:15:52
论广东汉剧唱腔结构与特色
戏剧之家(2018年15期)2018-06-08 10:12:02
小公主
西皮慢板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7:37:49